遊客數量是自身人口的上百倍!這座世界旅遊小鎮的設計“反”著來

遊客數量是自身人口的上百倍!這座世界旅遊小鎮的設計“反”著來

阿爾勒是法國東南部的小城,人口大約只有5萬。然而它卻是世界美術史上一個十分重要的地標——1987年一次國際藝術品拍賣會上,梵高的《向日葵》以創紀錄的高價3950萬美元拍賣,這幅畫所畫的正是阿爾勒的向日葵:夏季的阿爾勒城外,乾熱的地中海氣候使大片大片的向日葵盛開,火熱且燦爛。

遊客數量是自身人口的上百倍!這座世界旅遊小鎮的設計“反”著來

梵高在阿爾勒旅居了約15個月,也是從這時起,他的畫風開始轉向熱烈與濃豔。當時不被巴黎主流藝術圈接納的他落魄失意,南下這座寧靜的小城,租住在一幢有著黃色外牆的廉價小旅館中。在這裡,他將滿腔熱忱化作濃烈的色彩與恣意的筆觸,創作出如《夜間的露天咖啡館》、《羅納河上的星夜》、《在阿爾勒的房間》、《阿爾勒的朗盧橋》等200多幅偉大畫作。

有如此出色人文資源的加持,阿爾勒現在早已成為享譽全球的旅遊小鎮,更確切地說是“名畫小鎮”。但它的成功,絕不僅僅是將這種人文資源打包出售,走最基礎也是最低端的產品路線——

這是在我國很多地方的旅遊建設中極易出現的方式:保護好曾經的名人故居地,走門票經濟;售賣名人元素紀念品,走商品經濟。哪怕已經過了幾百年、原址早已破敗不堪甚至消失,立個紀念碑,照樣發展旅遊。但這樣做,絕對不是一個可持續發展的路子,更談不上打響旅遊品牌了。

遊客數量是自身人口的上百倍!這座世界旅遊小鎮的設計“反”著來

阿爾勒小鎮的建設,重在三個字——“反寫生”。

梵高曾經在這留下了上百幅畫作,且每幅畫都有很高的辨識度,於是阿爾勒當地按照畫裡的內容進行了“名畫複製”,建設曾經那個梵高眼中的藝術之城。梵高怕是不會想到,本來是自己對著城裡的花花草草畫了幅畫,現在的人反倒是對著這幅畫完整地把花花草草絲毫不差的做出來。

這是一個極為聰明的方式,若要說這是現代建築,可它明明就在梵高大神的畫作中出現過,走街串巷總有種穿梭在幾百年前油畫中的時間韻味;若要說這是歷史建築,可它有著極為周全和先進的周邊配套。

似虛似實,這應該就是阿爾勒的魔力吧。

遊客數量是自身人口的上百倍!這座世界旅遊小鎮的設計“反”著來

△《夜間的露天咖啡館》與如今的梵高咖啡館

這就是那幅著名的《夜間的露天咖啡館》(又名《星空下的咖啡館》)的原型。或許是為了表明身份、招攬遊客,這座咖啡館已經直接改名叫“梵高咖啡館”(Café Van Gogh)了。咖啡館的外牆和頂棚幾乎維持著與畫中相同的面貌。

遊客數量是自身人口的上百倍!這座世界旅遊小鎮的設計“反”著來

△梵高割耳後的自畫像

遊客數量是自身人口的上百倍!這座世界旅遊小鎮的設計“反”著來

△梵高文化中心的花園

遊客數量是自身人口的上百倍!這座世界旅遊小鎮的設計“反”著來

遊客數量是自身人口的上百倍!這座世界旅遊小鎮的設計“反”著來

△現實中的朗盧橋

遊客數量是自身人口的上百倍!這座世界旅遊小鎮的設計“反”著來

△梵高名作《阿爾勒的朗盧橋》

遊客數量是自身人口的上百倍!這座世界旅遊小鎮的設計“反”著來

△阿爾勒競技場

遊客數量是自身人口的上百倍!這座世界旅遊小鎮的設計“反”著來

△梵高作品《阿爾勒競技場》

阿爾勒競技場是小城中最顯眼的建築。它建於羅馬帝國時期,最初用於決鬥、戰車等項目的演出,近代以來也延續了它作為“劇場”的功能。梵高也曾描繪過這裡阿爾勒競技場聚會的盛大場景。

遊客數量是自身人口的上百倍!這座世界旅遊小鎮的設計“反”著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