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登頂中超冠軍必須與“深挖洞、廣積糧、緩稱王”說再見

足球就是純爺們的遊戲,要取得勝利,就得從體能、技術、意志上全面碾壓對手,體能上拖垮他們!精神上摧毀他們!一個只會流著口水盯著冠軍獎盃,連奪冠的口號都不敢喊的俱樂部,不如小富即安在中超混個臉熟即可!冠軍即使屬於你,球隊也永遠無王者之氣。

要想登頂中超冠軍必須與“深挖洞、廣積糧、緩稱王”說再見

要想登頂中超冠軍必須與“深挖洞、廣積糧、緩稱王”說再見

相聲界有個說法“臺上無大小,臺下立規矩”,在臺上于謙老師全家人的便宜都被郭德綱老師佔去了,但是在臺下,郭德綱老師從來沒對於謙老師一家人有任何的無禮。同理,足球在場上就得靠腳說話,在競技體育範疇之內的拼搏,也是對前輩的一種尊重,當然場下自然該鞠躬鞠躬,該禮數的禮數。你要是在場上對老球員罵罵咧咧,額外的附加動作,足以暴露一個人的情商,因為情商註定一個人的上限,他必定走不遠。

要想登頂中超冠軍必須與“深挖洞、廣積糧、緩稱王”說再見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傳統的,是不是一定就是好的?我個人認為,傳統的糟粕也很多,中國的中庸之道,制約了競技體育的水平,體育和生活是兩回事,狂是我的激情,平和是我生活的態度。中國的很多教練,都會說“我們水平不夠,我們是來學習的”“我們踢的不好,我們還不具備奪冠的實力”,教練是攢了人品,可球隊也是少了自信。教練重要的責任之一,就是培養年輕球員的霸氣,逐漸建立他們的王者之氣,教練應當勇擔責任。昨天魯能取得了勝利,主教練卻說球隊踢得不好!贏了就是踢得好,場面不好看,贏了的原因,就是每個球員都努力的讓對方不舒服,即使自己球隊看著是瞎踢。中國很多天分很足的球員,為何最終趨於平庸?中國的教練應該好好的思索。

要想登頂中超冠軍必須與“深挖洞、廣積糧、緩稱王”說再見

“你收到此信時,我已經死了。八年前和我一起考上航校的七個人都走了。三天前,最後的好友晚上沒有回航,我知道下一個就輪到我了。”這是一名抗戰飛行員最後的信,當他自殺式的衝入日軍機群的時候,有無意義?我們空軍強盛的今天,那些犧牲的前輩已經把無畏、責任寫入後輩的靈魂。一支球隊也需要靈魂,狹路相逢才能勇者勝。也許你今天取得不了冠軍,但是你拼搏的精神、不甘平庸的豪情,必定會為俱樂部的輝煌明天,奠定基礎。當國足需要勝利的時候,我們擺上五個後衛,即使勝利了我們能有什麼?狹路相逢,勇者才能勝,即使輸了,也要站著死,如果有這樣的勇氣,那麼離勝利就更近了。

要想登頂中超冠軍必須與“深挖洞、廣積糧、緩稱王”說再見


球迷渴望自己的球隊能取得聯賽冠軍,俱樂部也期望自己能取得冠軍,足球就是一場戰爭,足球就是一場勇者的遊戲,楚霸王看到秦始皇巡察的隊伍敢說“彼可取而代之”!即使他魂斷烏江,我們永遠記住了他的“力拔山兮氣蓋世”!想奪冠的中超球隊,就大膽的喊出來,只要你有勇氣、只要你有執著,球迷也會一路風雨相隨!將相諸侯寧有種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