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路上 留出看風景的時間

在路上 留出看風景的時間

文/竹韻

在路上 留出看風景的時間

每次送小朋友上學或者上興趣班時,我都會留出充袷的時間在路上。比如,他到學校,步行十分鐘就夠了,但我一般習慣和他提前幾分鐘出門。

在路上,我們可以一邊走一邊聊天,慢慢地行進,左顧右盼,看花叢裡的倏忽不見的小花貓,看帶著兩隻寶寶躺在那裡曬太陽的小狗,看今天的花朵又開了多少,看天上的白雲像什麼?看地上的水窪像什麼?可以有空蹲下來,看幾分鐘螞蟻搬食物,可以數一數那一群小麻雀到底有幾隻?討論一下,它們是男生還是女生?是互相不認識,還是一大家子?……

於是,在路上,我們的快樂真多啊!比如最近小朋友命名的牛奶花——看到旁邊的喇叭花都是紫色的,只有一種是白色的。於是他猜想:應該是種子沒發芽時,被澆了牛奶。

一隻小麻雀蹦跳著從眼前經過,我說:這一定是個小女生,你看,它的胸挺得多高!小朋友笑著表示贊同。

在路上,前一晚剛下過雨,小朋友看著地上的水窪突然大叫一聲:你看!中國地圖!哦,還真是像。於是我給拍下來。

在路上,我們會講個小故事,或者,編個小故事,看到什麼說什麼,喜歡什麼就把什麼編進去。

在路上,把自己認識的樹與花教給他:這是蜀葵,這是波斯菊,這是雛菊,這是蔦蘿,這是秋葵,這是梧桐,這是杜仲……稍帶著還能想到諸葛亮:上知天文,下曉地理,每一個偉大的軍事家,往往都懂得很多的百科知識,不然怎麼七擒孟獲呢?哈哈!

在路上,小朋友會把自己的知識教給我,比如什麼叫螺旋雲。說得頭頭是道,我聽得頗覺有理。某天,小朋友又以一副傳道授業的口吻對我說:你看,螺旋雲的形狀始終不變,不會因為風的緣故變亂,你知道為什麼嗎?我老實地回答:不知道。他解釋:你沒看到每條雲中間都有那麼大的縫隙嗎?風從這裡吹走了,它的形狀當然就不變了。哦!原來如此!我點頭稱是,然後才想起來問他一個關鍵的問題:這個是你在哪本書裡看到的?小朋友有些不好意思地回答:這個,是我自己猜的!

哈哈,差點就上了他的當!

在路上 留出看風景的時間

在我們的路上,有鳥兒的叫聲,有蟲子的驚嚇,有樹葉的足跡,有花兒的絢爛,有風的髮絲,甚至,有空氣的呼吸。這段時間,如同碎金,閃爍地,嵌在我們忙碌的每一天裡。

我願意把這路上的時間,留得稍微多那麼一點點,這一點點,便可以讓我們兩個人,從容地偷拾了許多的快活。

經常會看到很多家長送孩子上學,一路上拖著孩子,走得飛快。或者,邊走邊訓斥著:別磨蹭!怎麼走那麼慢!遲到了!

可是,孩子的腿短啊,他邁不了那麼大的步子。孩子的心思沒有全放在走路上啊,他的眼耳口鼻,都在感知著其它的事情。所有的催促,訓斥,都會打斷他的享受與感知,他想說的,你不想聽,或者根本就不給他說的時間,他怎麼表達他的愛,他的歡喜,他的不快活,他的擔憂,或者他的想象呢?

在路上 留出看風景的時間

生活的確非常忙碌。我看到過很多的家長永遠都是一副衝鋒陷戰的狀態,隨時準備爆發著怒吼,焦灼,暴躁,劈頭蓋臉的訓斥,拉扯,搶奪,推搡……或者,自己在前面揹著書包走得飛快,孩子卻落在遠處,一步三晃。

為什麼不可以等等他?為什麼不可以在他還這麼小的時候,拉著他的溫熱的小手,並排走?放慢一點你的步子,聽他說說廢話,你自己也說說廢話。不要認為,與孩子間的交流,需要兩個人面對面的坐下來,認真嚴肅地談一場話。其實,路上的交流真的是又簡便又親切的,我們要做的,只是提前幾分鐘出發罷了。

在路上的這種悠閒,隨性,會慢慢讓孩子體會到,什麼叫從容。只有體會過了從容的人,才會知道從容可以給人多大的,安定的力量。

小朋友們的心思畢竟還是幼稚的,他們往往需要一段時間才能集中注意力。當你把一個踩著點兒趕到學校或興趣班的孩子推進教室時,他的思想往往還停留在急迫當中,要緩好一會兒才能從那種匆忙趕路的狀態中回覆過來。這一定不是家長願意看到的。

留一點時間在路上,留一點時間看路上的光景,留一點時間感受孩子拉著你的手,攬著你的腰,貼著你的臉,和你說著長大了之後,絕不會再和你說起的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