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是養豬行業的行業低谷,你有什麼好的方法讓養殖者安然度過行業低谷期?

劉全星畜禽邦幫畜禽

作為一個養殖戶,從開始養豬到現在經歷過07年高熱病,14年生豬最低價,也經歷過08年、11年、16年的優質行情,三起三落也算養豬中的老人了。我就講一下我在養豬低谷時的做法供養豬人參考吧。

一、適當壓欄

行內流傳著“賣漲不賣跌”這麼一句話,看起來很簡單的道理,但是有幾個人能做到呢?都是普通人都希望多賺一點,只要有這種思想就很難做到“賣漲不賣跌”。我的做法是,遇到較差行情,根據自己的資金週轉情況,把最壞的打算考慮進去後開始壓欄,同時跟屠宰場拉豬的經理人搞好關係,豬價有風吹草動可以第一時間得到消息做出反應。雖說行情不好的時候還是會虧錢,但是相對來說會少虧一點。

這裡需要提醒大家的是一定要根據自己的資金情況適度壓欄,並把最壞的打算計算在內。否則一旦資金鍊斷裂,那麼豬價就面臨倒閉的風險。


二、節省養豬成本

養豬安然度過低谷期的根本方法,大家要明白一個道理,在生豬價格低谷期時我們不是讓我們的豬長得有多快,而是要讓我們的豬花更少的飼料錢長相同的肉。

因為生豬的高生長速度需要高質量的飼料作為後盾,需要控制成本的時候飼料成本開銷就需要降低。比如種植青綠飼料。

這就是我度過難關的第二個方法,種植大面積的青綠飼料,比如皇竹草、紫花苜蓿、枸樹等,養殖戶可以選擇短期內即可有較高產量的品種用於餵豬。可以減少生豬飼料中10%以上的精飼料,對於成本控制非常有幫助。


3、提高生產成績

每次談到這種問題的時候都有人提到生產成績,生產成績在行情好時使用各種高價優質產品都未能有說提高,指望在行情差事提高生產成績是不現實的,哪怕真的有效,生產成績的改善也要一年以後,所以提高生產成績的方法只是存在理論上,而對生產成績毫無幫助。

文/果然悠


果然悠

作為一個合格的養殖者首先要做到“知之而後有定”,你首先要知道你自己想要什麼?才能做到氣定神閒,面對行情不慌張。說白了,養豬的競爭核心就是造肉成本的競爭,這一點要達成高度的一致,這一點非常重要。不是靠行情,也不是靠命運,更不是靠蠻幹。

要想度過本次的豬週期,轉到下一波的錢,我個人認為需要做好一下幾點:

首先要堅信養豬是可以賺錢的。有的人之所以在最好的行情下還不賺錢,是因為沒有學到通過豬賺錢的技能,不是命運不濟及其他原因。

其次要做好現金流儲備。有人說我本身就現金流緊張,如何才能做好現金流呢?其實還是有很多方法可以做的。

(1)調整母豬結構,淘汰落後產能。比如空懷週期長的,6胎以上胎齡的,產子數低的,要果敢淘汰。

(2)縮短飼養週期,減少育肥期或者不育肥。育肥豬佔有資金最大的項目。

(3)主動壓縮飼養規模。

第三、把母豬養好。特別是自繁自養豬場,母豬是第一生產力。

(1) 調整母豬品系。要用高產母豬,比如丹系,法系等

(2)提高psy水平。本次抗風險標準26頭以上。

(3)提高母豬營養水平。在這個階段,一定不能在營養和保健方面節約成本。但是可以請專家梳理飼養和保健結構,減少不必要的程序。

第四、尋找平臺,提高戰略聯合意識。聯合包括橫向的豬場聯合(目的是為了降成本),也包括上下游之間的聯合(分享上下鏈條的行業利潤),共同抗擊風險。

第五、把學習當成一種基本的生存技能。好3那多人對學習不以為然,以為我養了這麼多年的豬了,養個豬誰還不會。其實還真的是這樣,對於養豬業,國內國外的代差很大,養殖技術日新月異。養殖的水很深,需要我們孜孜不倦的持續學習。

第六,人力資源調整,減少管理成本。中小豬場,老闆親自幹。中大型豬場需要調整人力資源結構和人員合作模式,導入管理俱樂部化或者合夥人合作體系。必須壓縮和減少管理架構,追求管理體系的扁平化。

當然,還有很多的方法,我不在這裡一一探討。歡迎和我或者到畜禽邦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