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風性關節炎急性發作的誘因(二)

痛風性關節炎急性發作的誘因(二)

痛風性關節炎急性發作的誘因

3.鍛鍊、劇烈運動與痛風

適度鍛鍊可降低痛風發作概率,減少內臟脂肪,促進尿酸排洩,減輕胰島素抵抗性。不過過速地減肥減重及乳酸堆積(高強度有氧運動及無氧運動會造成乳酸堆積,但可以用運動後按摩避免,中低強度有氧運動不容易造成乳酸堆積)也會增加尿酸、增加痛風發作的可能性。

運動量不可過大,50歲左右的病人運動後心率能達到110~120/min,少量出汗為宜。每日早晚各30min,每週3~5次。運動種類以散步、太極拳、氣功,健身操等有氧運動為好。

劇烈的運動如疾跑、足球、籃球等必須禁止。大運動量消耗體力的項目如登山、長跑、游泳等也不可取。

劇烈運動不但會使人體大量失水,導致血液中尿酸濃度增高,同時還會使有氧運動轉為無氧運動產生大量的乳酸阻礙尿酸排洩,更加危險的是,不恰當的運動使組織勞損,導致尿酸鹽結晶脫落,特別是關節腔附近的尿酸結晶,極易導致痛風急性發作,故必須避免。

4.感染痛風發作

臨床病史史較久的痛風患者有1/3出現腎臟損害,當有較大結石時引起尿路感染症狀時,尤其是反覆的頑固性泌尿系統感染,容易引起腎功能衰竭減少尿酸排洩,從而誘發痛風。

各種感染髮熱一方面會消耗大量ATP,使尿酸生成增加;另一方面,由於感染所引起的免疫反應,會使局部炎症分子的聚集增加而誘發痛風急性發作加重。

5.外傷燙傷與痛風

外傷或燙傷會使體內產生大量炎性介質和免疫分子,使尿酸生成大量增加而誘發痛風和加重炎症對關節的破壞。

6.腫瘤與痛風

骨髓增生性疾病如白血病、淋巴瘤、多發性骨髓瘤、紅細胞計數增多症、溶血性貧血和癌症等可導致細胞的增殖加速,使核酸轉換增加,造成尿酸產生增多。惡性腫瘤在腫瘤的放化療後引起細胞大量破壞,核酸轉換也增加,導致尿酸產生增多。

7.藥物與痛風

一些藥物如噻嗪類利尿藥、呋塞米、乙胺丁醇、小劑量阿司匹林、吡嗪酰胺、乙醇、煙酸、化療藥等,可使尿酸代謝異常而誘發痛風。

1)利尿劑:呋塞米和氫氯噻嗪等利尿劑,以及含有利尿劑的降壓藥,這類藥物會降低腎臟排尿酸的能力,引起尿酸的升高,從而引起或誘發痛風的發作。

2)部分血管擴張劑:β受體阻滯劑如美託洛爾,鈣離子拮抗劑如硝苯地平、氨氯地平等,都可使腎血流減少,減少尿酸的排洩。

3)小劑量阿司匹林:阿司匹林對尿酸代謝具有雙重作用,大劑量阿司匹林(>3克/天)可明顯抑制腎小管對尿酸的重吸收作用,使尿酸排洩增多;中等劑量阿司匹林(1~2克/天)則以抑制腎小管排洩尿酸為主;雖然小劑量阿司匹林(<0.5克)對尿酸作用的研究不多,但臨床已經發現75—325毫克/天用量的阿司匹林就能損害老年人腎功能和尿酸清除能力,而小劑量阿司匹林已被心腦血管患者廣泛應用,特別是老年人。因此,應該警惕劑量改變對老年人所造成的損害。痛風急性發作時,應避免應用阿司匹林。痛風急性發作時,應避免應用阿司匹林。

4)抗結核藥

:結核患者久用吡嗪酰胺和乙胺丁醇而不合用利福平時,多數患者血尿酸升高,也常常誘發痛風。吡嗪酰胺和乙胺丁醇都會抑制尿酸的排出而升高血尿酸,但利福平對吡嗪酰胺引起的關節痛有較好的療效,可能與利福平抑制尿酸的吸收、加速尿酸的排洩有關。

5)免疫抑制劑:典型的藥物是環孢素。一些風溼免疫科的患者,以及接受器官移植且服用環孢素的患者也是痛風的高危人群,尤其腎功能不全的換心或換腎的患者更不容易控制尿酸。這是因為環孢素會減少尿酸的排出。

6)部分抗生素:喹諾酮類(如氧氟沙星、加替沙星等)、青黴素等抗生素大多由腎臟排洩,但喹諾酮類、青黴素等抗生素的排出多就會影響尿酸的排出,使體內尿酸水平升高。

7)降脂藥:煙酸是降脂藥中常用的藥物,它雖然具有良好的降脂作用,但它兼有明顯的升高血尿酸的副作用。

綜上所述,部分藥物會引起或誘發痛風的急性發作。因此,凡是損害腎功能的藥物或阻止尿酸排洩的藥物,或正在能使尿酸生成增加的藥物,久用都應定期化驗血尿酸的濃度,定期調整藥物的使用,預防痛風的發生。

另外,過度疲勞及焦慮等強烈的精神因素也可能誘發痛風。

收穫更多養生知識

請長按後識別二維碼,一鍵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