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教育部重大改革,中小學生再不注意這點,以後試卷都做不完

自從去年9月,全國小學和初中逐步統一使用“部編本”語文教材,全國家長都在問,

“接下來,語文到底怎麼學?怎麼考?”

對於家長們的疑惑,我們先看看,中國這場歷史性的教育改革,究竟“革”了哪些:

警惕!教育部重大改革,中小學生再不注意這點,以後試卷都做不完

一、閱讀成為考試硬性考核標準加大對閱讀廣度和寬度的要求而不是深度

警惕!教育部重大改革,中小學生再不注意這點,以後試卷都做不完

各院校將孩子的閱讀量列為一項硬性考核指標,而高考命題在閱讀方面也開啟歷史性的改革。

最先得到體現的就是高考的命題:

<1>閱讀速度一定要加快

以前卷面大概是7000字左右,而現在已經變成了9000字,未來將增加到1萬字;

<2>課外閱讀的量一定要多

小學生的課外閱讀總量不得少於5萬字,同時也規定出50本必讀小學生名著;

<3>考試卷面的題量增加

注意,不是題目的數量,是孩子要做完的題的體量,比去年悄悄增加了5%~8%。

警惕!教育部重大改革,中小學生再不注意這點,以後試卷都做不完

二、教育界歷史性變革對小學生影響巨大

對於這次高考的改革,很多家長覺得,“自己家孩子還來得及”。

這裡一定給家長們一個警鐘,高中語文教材改革之後,下一步緊接著就是小學初中教材!

正在著手編高中語文教材的曹文軒說:

新的語文教材要對教師學生有制約作用,比如文章後提供書目。

這個書目不是可看可不看,你必須看,因為要與教師的語文教學和學生的評估直接掛鉤,所以你想不看都不可以

警惕!教育部重大改革,中小學生再不注意這點,以後試卷都做不完

小學生家長關注小升初,初中生家長關注中考,高中生家長關注高考,這邏輯看上去沒毛病。

但是,高考全面改革的大幕已經開啟,對於閱讀量的積累根本不是一步登天的事情。

警惕!教育部重大改革,中小學生再不注意這點,以後試卷都做不完

對於去年高考的改革,從某種程度上講,現在的高中生可能已經來不及了,初中生趕一趕還有救,而

小學生正值當時。所以,孩子越早開始積累閱讀量越好。

對於讀書少、不讀書、不思考、少思考、寫字慢、語文基本功不紮實的孩子而言,此次教改已經不是噩夢,而是審判。

警惕!教育部重大改革,中小學生再不注意這點,以後試卷都做不完

三、面對教育部的重大改革,中小學生應該怎麼辦


家長們可以想象一下,以後,語文的題面閱讀量可能會達到7000多字甚至更多。

對於這樣的數字,如果孩子平時沒有足夠的閱讀基礎,考試的時候根本無從下筆。

如果孩子的閱讀、語文水平再欠佳些,做題速度、理解水平等都會大大受影響,甚至,連題目都沒時間做完。

警惕!教育部重大改革,中小學生再不注意這點,以後試卷都做不完

所以教改後,孩子的閱讀能力越來越重要。這也就要求孩子們從小就廣泛涉獵各式各樣的語文文學知識書籍,積累起豐厚的文學底蘊。

新東方繪本館根據教改後各個家長焦慮的“語文怎麼學?怎麼考”提出以下兩點建議:

1、小學語文必讀20本經典名著

從教育部近期發佈的語文教改政策以及為孩子規定的50部必讀名著中,其中有20本是小學語文考試中考察頻率最高、出題數目最多的名著,可以說是“小學必考名著TOP20”,如下:

警惕!教育部重大改革,中小學生再不注意這點,以後試卷都做不完

警惕!教育部重大改革,中小學生再不注意這點,以後試卷都做不完

2、讀透經典名著,提升閱讀能力

讀經典名著不僅僅要看書中的內容,更要有名著相關的拓展延伸和課外積累。

比如作者的生平簡介、作品風格、創造這本書的時代背景、表達的思想感情,這裡面也有無數的小學必考文學常識。這些積累不僅可以用到孩子的寫作當中,還能培養孩子的綜合閱讀能力。

總結:教育是一場馬拉松,不能只顧眼前的苟且,看的遠才能贏得最後的勝利。此次教改正是給各大中小學生的家長們敲一個警鐘,孩子的閱讀能力應該從小就培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