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首山,觀景觀海觀古城,遙想明末當年

2017年4月9日,週日,在興城出差,當天天氣不錯,決定去爬首山。早飯後,打的到了首山,本是封山期,但時間尚早,看門的也沒怎麼攔,就隨早起爬山的當地人上了山。

登首山,觀景觀海觀古城,遙想明末當年

興城首山

首山有3個山頭,遠觀狀似人首,故名首山。主峰海拔3百多米,在這毗鄰海邊的遼西走廊,已算是難得的高峰了。走一段水泥路,再爬一段木棧道,就到了山頂,主峰上有烽火臺。其實,山上景觀倒也毫不出奇,逸興閣被人刻滿了字,垃圾滿地,五大蓮池不過就是五個乾涸的水泥池子。

四顧遠望,才領略到登山之妙:興城市全景,盡收眼底,興城古城,就是那一片城牆圍起的低矮建築,一目瞭然,再遠處,是機場跑道、海邊、覺華島。沿海岸線往遠處看,龍回頭、龍灣、更遠處那鱗次櫛比的樓群,就是葫蘆島市區了。

天氣不錯,能見度高,視野開闊,一覽無餘,不來爬山,都對不起這難得的好天氣!好多年沒有登名山大川了,結婚前,泰山、峨眉山、華山、黃山都登過了,結婚後,就很少爬山了,好像最近一次登的名山就是12年去的五臺山了。今首山之遊,倒又勾起我登山的興致了。

登首山,觀景觀海觀古城,遙想明末當年

從首山眺望覺華島

山頂的烽火臺,遠觀就是一小磚垛,走到近前,才知也挺高大的。圓柱形,直徑14米,高8.5米,四周無門,上下用軟梯。烽火臺在古代用作報警,晝放狼煙,夜點烽火。站在這烽火臺下,四下瞭望,就能體會到當年在此設臺報警的絕妙了。古城周邊,一馬平川,敵軍在幾十裡外,在這烽火臺上就能清楚看到了。

登首山,觀景觀海觀古城,遙想明末當年

首山烽火臺

看著下面方正的興城古城,我不禁浮想聯翩。明朝末年,這裡就是天下的焦點,設想一下,在當年,如果沒了如今的周邊樓群,古城外,是很空蕩開闊的,基本就是一座孤城。腦海中不禁構思出一幅攻城場面:古城四周,黑壓壓敵軍圍困著,人喊馬嘶,旌旗林立,快馬繞城疾奔。城牆下,屍積如山,靠牆的雲梯上,敵軍如蟻攀爬,身後仍有無數抬著雲梯衝鋒的隊伍。城牆上,箭如飛蝗,人聲鼎沸,刀劈斧砍,槍捅石捶,雙方都殺紅了眼。間或一聲沉悶的炮聲轟鳴,蓋過了這天地間所有的廝殺聲。在那個金戈鐵馬的年代,這場面就是真實的歷史一瞬,就在此地!

登首山,觀景觀海觀古城,遙想明末當年

古代攻城戰

據介紹,首山腳下,當年也有明駐軍。1639年,金國鳳率二子和數十家丁在此戰死。面對如狼似虎的滿清八旗兵,他們沒有躲在身後近在遲尺的城牆內,而是義無反顧的出城殺敵,一個家庭的天塌了,卻彰顯了華夏民族的不屈和血性。五年後,明滅,山河破碎,生靈塗炭。相比於袁崇煥的結局,金家父子戰死沙場,馬革裹屍,在那個主昏民弱的年代,從某種角度看,未嘗不是一種幸運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