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派“第一書記”鮑萬傑:莊稼地裡的“高校書生”

5月27日一大早,鮑萬傑騎著電動車離開了郯城縣歸昌鄉政府,向5公里外的道東村匆匆前行。道路兩邊的麥子已經泛黃,結滿了豐收的穗兒,在微風的吹拂下麥浪此起彼伏,好像要代表它們的主人向這個年輕的“第一書記”點頭致謝!

鮑萬傑是山東科技大學派駐郯城縣歸昌鄉道東村的“第一書記”,今年35歲,2017年2月初第一天入村時,全身散發著書生氣的他從村民們的眼神中讀出了疑惑。一向不服輸的他暗下決心:我能行!也就是這天起,他就把自己當成了這個村裡的人。在磨舊了好幾雙鞋後,他厚厚的筆記本里記滿了入戶走訪時採集的各種建議和意見,還有低收入家庭成員的健康狀況。他這張曬得更黑的面孔也牢牢地印在了359戶村民的心裡。

省派“第一書記”鮑萬傑:莊稼地裡的“高校書生”

騎著電動車走街串巷,鮑書記成了村民們的知心人

歸昌鄉是魯南糧倉、優質稻米之鄉,道東村良田1890畝,是重要的產糧大村。鮑萬傑瞭解到村民們第一個困惑是麥秸杆難處理的老大難問題。2017年夏收前,他及時申請資金40萬元為村裡購置了4臺打捆機,此舉及時解決了村民們的燃眉之急。大量麥秸被打捆後賣給了秸稈收儲中心,既環保還增收,一下讓村民看到了這個書記“不一般”。

緊跟著,村務公開、黨員星級評定等措施一一出臺;新建成的廣場上群眾的秧歌扭起來了;全村26個監控探頭讓村民睡得更香了;55盞太陽能路燈遍佈街巷,照亮了鄉村,也照亮了村民們的心……可鄉親們發現,鮑書記瘦了!

省派“第一書記”鮑萬傑:莊稼地裡的“高校書生”

對農村黨員實行星級評定,全盤激發了黨員們的主動性和凝聚力。

鮑萬傑何止瘦了!儼然已成了黝黑的莊稼漢子。三條斷頭路和劉溝河河岸道路硬化工程是他惠民工程中一個重要的項目,徹底轉變過去雨天糧食無法歸倉的困境,又實現了村內所有硬化道路互通,極大改善了村民的生產生活條件。為了確保工程質量,從招標到施工,他緊盯每一個環節,修路過程中,他不時用那沾滿泥水的手捧著手機,協調各種突發問題、隨時計算混凝土使用方量,隨著各種數字在那幹活時被擠碎的屏幕上不斷跳躍,一樁樁惠民工程也進入了日程。

省派“第一書記”鮑萬傑:莊稼地裡的“高校書生”

工程車陷泥坑裡,鮑萬傑書記組織村民全力推車。

省派“第一書記”鮑萬傑:莊稼地裡的“高校書生”

泥手、碎屏,一串串數字正預示著下一個惠民工程即將實施。

省派“第一書記”鮑萬傑:莊稼地裡的“高校書生”

樹蔭下三輪車當桌子,鮑萬傑和村幹部在工地上啃著煎餅。

省派“第一書記”鮑萬傑:莊稼地裡的“高校書生”

為確保混凝土厚度,鮑萬傑看到鼓出的地面立馬刨平。

省派“第一書記”鮑萬傑:莊稼地裡的“高校書生”

半夜時分,鮑萬傑還在道路硬化工地查看進度和質量。

省派“第一書記”鮑萬傑:莊稼地裡的“高校書生”

昏黃的燈光下,鮑萬傑仔細檢查著混凝土質量。

省派“第一書記”鮑萬傑:莊稼地裡的“高校書生”

半夜,忙完第二天工作計劃的鮑書記伸著懶腰露出倦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