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男籃創造了那麼輝煌的歷史,為什麼還會被解散?

志熊同學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原因也就這幾個。

第一,八一隊不能請外援。

解放軍的限制,八一隊不能請外援。

而眾所周知,目前聯賽外援水平越來越高,已經不是以往的洋人混混。

以前曾經有過外援組成一個隊,打敗中國國家隊陣容的先例,更別說地方隊。

而籃球比賽只有5個人,一二個外援就會成為決定性力量。

八一隊不能請外援,等於己方實力先天弱於別人百分之三十左右,比賽自然很難打。

第二,八一隊難以有效的接受內援

因為是軍隊體制,八一隊多從全國軍隊系統抽調籃球選手,而不能隨便引進內援。

誠然,現在很多男籃還是源自於各省的青年籃球運動員,但轉會是普遍存在的。

轉會,使得球隊可以有效提高自己實力,通過新隊員彌補人員的不足。

但八一隊則不行。

隨著地方軍隊男籃的全面衰落,八一隊其實處於沒有內援的尷尬境地,只能抽調自己的青年隊員上陣。

15年曾經最誇張,除了韓碩和德勒黑兩名80後球員,其餘球員皆是90後,其中的鄒雨宸、羅凱文等小將都是95後球員。

這還怎麼打呢?

第三,待遇差,投資少,無法和其他隊伍競爭

軍隊的體制,決定了八一隊根本不是職業隊。

一位在八一打替補的年輕球員,每個月的工資5000元,訓練津貼6000多元,再加上每個賽季結束後5萬元以下的獎金(還要看出場時間和球隊成績),這就是他們的全部收入。而與他年紀、水平相仿的地方隊球員,年薪至少都在20萬以上。

雙方差距太大,導致八一隊的選手很難有積極性。

據估算,近幾個賽季八一隊投入在2000萬元-3000萬元之間,而新疆隊達到了8000萬元。

即便投資不多,投資方還是很不滿意。15年是寧波富邦集團贊助八一隊的最後一年。該投資商連年大手筆投入卻對球隊沒有直接管理權,加之球隊成績連年下降,投資商嚴重不滿。

以上這些,導致這幾年八一隊成績在聯賽墊底,成為標準的魚腩。

根據聯賽的規律,這樣的球隊即便有軍隊罩著,也很難生存下來。


薩沙

八一劃時代體制創造了八一王朝。就是那個體育方面還沒有徹底改革開放的年代,軍隊有個特別優待,但凡全國各地有好的籃球苗子,都可以無條件優先錄用。


所以,各部隊都集中全國最優秀苗子。而八一隊又再可以從各部隊裡挑選最優秀的球員。

而隨著CBA的成立,各地有條件的成立了自己的俱樂部,那麼,地方省市還有什麼優秀的籃球人才呢?好苗早已被八一挖走了。那時,各地方的俱樂部球員,都是以自己省隊的人才轉化的,但有些省的人才太多了開始流動起來,比如李春江就是當年流入廣東的。

CBA開始時,大多數還是各地方體育局掛名的,真正民營俱樂部可能只有廣東宏遠了,而後來才有東莞廣廈新疆等。但不管怎樣,各地的人才短缺,即使後來允許了外援的加盟,也鬥不過精英人才濟濟的八一隊,八一自CBA成立開始幾乎連戰連勝造就八一王朝。

而隨著八一王朝主力的老去退役,隨著以前那種優先眾攬全國人才的改變,八一後繼人才開始貧乏了。雖然,球員的實力已不比當年鶴立雞群,但與其他俱樂部比也不算差。然而八一是軍隊球隊,被認為不宜請外援,那麼,全華班的八一隊非昔日叱詫風雲的八一隊了,怎麼可以對抗有強力外援的球隊呢?

雖然八一創造過輝煌歷史,但如果不改變運營模式引進外援的,以後同樣會爛下去。當然,八一不是解散,而是改了名稱不再叫八一隊而已,相信球員還是那些,贊助的還是那些老闆。


藍天白雲crc

北京時間2月11日,2017-18賽季CBA常規賽展開最後一輪爭奪,福建主場135-112大勝八一,送給對手17連敗。八一以3勝35負的成績排名墊底,勝率不足8%的戰績也成為11年來首支常規賽勝率未超過10%的球隊。

賽季開始前八一隊就遭到變故,主力控衛韓碩離隊,再加上鄒雨宸在代表國家隊比賽時嚴重受傷,賽季報銷,所以八一隊頓失一內一外兩名核心,賽季後半程許鍾豪又受傷賽季報銷。本賽季八一隊僅取得了3場勝利,繼上個賽季之後再度聯盟墊底。

這些年來,自從外援逐漸成為CBA聯賽的重要一環,沒有外援的八一隊成績越來越差,墊底在聯賽中難求一勝,更是連續7個賽季無緣季後賽。於是出現了叫他們改革,叫他們退出聯賽的聲音。這個賽季之後,“八一”這個名字就將徹底退出聯賽舞臺。

不久前,有著六十六年曆史的八一隊完成了隸屬權的轉換。按照轉換協議,所有帶有“八一”的名字從下個賽季開始都不可以再使用,其中包括CBA和WCBA。而這個賽季,也將成為八一隊留在CBA的最後一個賽季。

八一隊是首支在CBA建立王朝的球隊,曾八次奪得聯賽總冠軍。這支軍旅之師也走出了像劉玉棟、王治郅、王非、阿的江、李楠這樣優秀的中國男籃運動員。我們也期待八一改制成功後重塑昔日的輝煌。


籃球資訊快遞

我目前還沒有看到八一隊解散的通告,不知道題主從哪裡得到的消息。

倒是下個賽季肯定沒有八一隊了,因為去年底八一體工大隊已完成了隸屬關係的轉化,將隸屬中央軍委訓練管理部軍事體育訓練中心。按照轉隸之後的相應的條例,所有過去帶有“八一”的名稱的運動隊今後都將不再使用。但下一步該球隊是改變體制,還是更換名稱,目前並沒有明確的說法。八一富邦俱樂部總經理徐積為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在他那個層面還沒有收到過相應的指示和通知。所以對於這支隊伍的未來,目前都只能是猜測。



當然,八一隊確實曾經有過輝煌的CBA戰績,從1995年到2001年,CBA六個賽季連續六冠!但受體制的限制,不能進行市場化運作,無法招來頂級球員,更不能引進外援,加之優秀球員退役,年輕隊員頂不上去,近年一直在CBA扮演陪太子讀書的角色。



該球隊走到今天,與它輝煌的歷史無關,與CBA的賽制也無關。至於說解散,至少目前是未經證實的消息。


野釣青山綠水間

八一這支曾在CBA建立王牌的球隊,八次取得聯賽總冠軍,可謂無堅不推、戰無不勝。這支軍隊勁旅,曾經出現像王治郅、劉玉棟、王非、阿的江、李楠這樣令人折服的球員,在許多球迷的心目中,曾經是那個永不言敗的雄師,一度令球迷歡呼雀躍、興奮無比!


那麼,八一男籃為何今非昔比,出現明顯滑坡,落入尷尬境地又是什麼時候開始?大概是從CBA進入大牌外援時代以來。當下的八一隊在聯賽中一勝難求,連續7個賽季無緣季後賽,隨之而來叫他們退出聯賽的聲音不斷,這個賽季之後,“八一”這個名號恐怕將退出聯賽舞臺。

八一男籃即將面臨解散,市場沸沸揚揚!究其到底什麼原因造成如此局面?

本人所想:CBA現狀已逐漸趨向市場化、商業化,俱樂部球隊都得靠引入優秀人才,沒有強有力的優秀引入是不可能贏球的,這已經形成了一個共識。而八一隊始終停留在原先的狀態裡,沒能順應跟上時勢是落伍的重要原因

八一籃球隊隸屬解放軍體工大隊,其成員要求是現役軍人,裡面有明確規定不得引入外來人,這是一個制度框架層面,往往不是隨意愈越的,顯而易見有一定難處。由於市場化,人才也越來越難招,可能也是一個原因。

如今的八一隊明顯與CBA現狀背弛,所以累戰戰績不佳,勢在必行的改革的呼聲越來越高,要不就解散這聲音甚囂塵上。

不管八一隊走向如何演變,我們仍會密切關注,它過往的曾經輝煌,人們仍會記住。期待在變革中,中國的籃球變得強大,走出國門、走向世界!


lcz678


君洛月

對於CBA球迷來說,八一隊不僅是一種精神的存在,更是一種情懷。八一隊在CBA歷史上曾八次奪取總冠軍。在這支鐵軍中走出了王非、阿的江、劉玉棟、王治郅、張勁松、李楠、莫科等等一代代中國男籃的優秀隊員、教練員。

在CBA聯賽迄今誕生的20個總冠軍裡,廣東和八一各奪得8次,我們說起他們的輝煌,總會叫上一句八冠王。曾幾何時,軍粵對決是球迷們津津樂道的話題。在八一隊統治整個聯盟的時期,他們在CBA所向睥睨。在雙方總決賽的交戰史上,八一隊仍佔據上風。總決賽歷史上曾5次上演軍粵大戰,八一隊贏下其中的4個系列賽。不過,隨著近年來外援水平的提升,而八一隊由於體制的原因一直是全華班,而且王治郅等一批黃金球員的退役,八一卻逐漸走向了沒落,甚至一度經歷跨越兩個賽季的21連敗。




敢夢體育

個人感覺是體系原因。在CBA的發展長河中,外援越來越影響球隊的勝率場數。在王治郅退役後,連續八一聯盟墊底,要知道八一曾經可是CBA的王朝球隊,曾經八次總冠軍記錄依舊閃耀,但是面對聯盟發展的趨勢和方向,他們正在逐漸沒落邊緣,解散球隊也是為了對球隊更好的長遠規劃和從長計議,也是他們對於球隊方向和規則的重新洗牌!筆者認為不遠的將來八一依舊還會重新歸來,只是不再都是中國人的面孔而已!


說球教授

時代在變化,社會在發展,現有的體制已經滿足不了要求,只能被這個時代所摒棄。

八一隊曾經11次闖入CBA的決賽,8次獲得總冠軍,培養了一批又一批的國手。但隨著八一體工大隊的解散,八一的後背人才開始青黃不接,再加上其它職業聯賽球隊大力引進高水平外援,八一隊的成績一落千丈。以前的巨無霸變成了現在的人見人欺的軟柿子。

八一足球早就離開了中國足壇,八一男籃能夠堅持這麼多年已經很不容易了。不管怎麼樣,向八一致敬。


鑫晨運動運動

包括八一男籃在內的所有軍隊體育俱樂部,本來就是個尷尬的存在,請問這些俱樂部的人員,究竟是職業軍人還是職業運動員、教練員?軍隊體育工作的核心在基層連隊,而絕不是職業體育,軍隊體育與職業體育必須徹底隔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