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人都把錢存進銀行,那銀行裡的錢又去了哪裡?

大好時光167818846

1、資產業務


商業銀行的三大業務:負債業務(存錢)、資產業務(貸款)和中間業務(基本啥都不做,只是代理客戶承辦支付和其他委託事項,並收取手續費)。顯然,貸款是我們最熟悉的,也是銀行最賺錢的傳統業務。據2017年半年報數據顯示,5家上市銀行合計實現歸屬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7746.35億元,佔3344家上市公司總利潤的46.32%。


尤其是在國內銀行息差如此大的情況下,銀行很樂於把我們存進去的錢放貸出去,其中主要包括住房貸款、消費貸款、企業貸款等。


另外,還有一些特殊的貸款業務,比如說貼現貸款、信用卡業務等。當然,貸款之前,還需要將存進來的錢放一些比例在央行作為存款準備金。定向降準後,目前大型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城市商業銀行、非縣域農村商業銀行、外資銀行的準備金率大約在14%-16%不等。

2、投行業務


銀行整天躺著賺息差也很無聊,也想找點樂子,比如買點國債、企業債、外匯什麼的。而其中國債的風險很小,收益穩,所以在金融機構投行業務中佔比很大。還有就是日常外匯匯兌和結算等,銀行每天都會有外匯的買賣價,無論是對公還是對私,都是賺其中的匯兌差價。


但銀行也不是啥都能買的,比如我們最熟悉的股票,銀行不允許自主或代理交易股票,只能通過銀證轉賬的方式轉給券商去買賣。還有就是像非銀行業金融機構股權、非標準化債權資產(俗稱的非標資產)、地方政府融資平臺、房地產業、兩高一剩行業等都屬於銀行限制投資範圍。

3、同業業務


胳膊肘不能往外拐,相比金融業以外的投資範圍,金融機構同業投資的範圍相對會多一些。比如購買其他銀行的理財產品、信託投資計劃,或者基金公司的基金、券商資產管理計劃、基金管理公司及子公司資產管理計劃、保險業資產管理機構資產管理產品等。


此外還有平時經常說的同業拆借/放。這是銀行間的短期資金的融通,說白了就是今天A銀行收支不平衡,向B銀行借1個億,明天還,或者一週、三個月後還(我國目前同業拆借期限最長不超過1年,一般為1天,7天,14天,21天,1個月,2個月,3個月,4個月,6個月,9個月,12個月),其作用就是平衡各銀行的收支,而拆放行,也是資金貸出行也會獲得一定的利差。


那如果我這邊銀行的錢不是借給A銀行,而是存在A銀行那裡可以嗎?當然可以!這就形成了同業存款和同業存單。


同業存款很好理解,就是A銀行把錢存在B銀行,跟咱們老百姓去銀行存錢一樣。不一樣的地方在於同業存款的資金量往往很大,因此利息也需要雙方協商而定(因此同業存款也叫協議存款),說白了就有點像VIP服務,開個小灶,所以利率也比普通的定存要高。2017年一年期協議存款的利率為2.75%,高於一年期定存的1.75%。


而同業存單呢?是指銀行業存款類金融機構法人(以下簡稱存款類金融機構)在全國銀行間市場上發行的記賬式定期存款憑證。它就像古時候的銀票一樣,是一種有信用的憑證,可以流通轉讓和質押的。


最後多說幾句。以上這些分類並不標準,只是便於理解。如果要拓展的話,還能涉及到許多表外業務,但無論怎樣,銀行的錢永遠不會閒著,金錢永不眠,不然的話怎樣推動經濟發展呢?


小白讀財經


大家好!

中國居民儲蓄率在世界處於首位,過去很長一段時期,銀行猶如一個巨大吸金盤,吸引了海量的企業和個人資金。按照常理,存款是要給付存款人利息的,存得越多,銀行付出利息越多,並未給銀行帶來任何利潤。哪銀行又是如何利用別人資金實現“錢生錢”的呢?確實很是好奇!好吧,龍門君今天就給大家揭秘銀行的錢究竟去了哪裡?

通俗的說,一個銀行的全部家當包括三個部分:自有資金(自有股本也叫資本充足率,約佔存款總量11%)+各類外來存款+各類自身借款,就這饃饃。他們流向了哪裡呢?

一,日常支付準備金

1.庫存現金,維持各網點門店正常運營的現金需求,這部分佔用資金是不生息的。

2.法定存款準備金,俗稱準備金。這是按照央行硬性規定提取的支付準備金,以保證客戶提取存款和資金清算需要,繳存於中央銀行。按照總存款規模,根據央行公佈的存款準備金率比例實時繳存,目前比例大致是大型金融機構總存款的19.5%,中小型金融機構總存款的16%。根據國家貨幣政策的寬鬆或緊縮,動態調整。這部分錢是央行會給利息1.62%,屬於生息資金。

二,以多種形式投放貸款,獲取收益

1.傳統模式貸款,含個人和公司類各種放款,以利差實現盈利,大家都懂,不用贅述。

2.票據貼現放款。通常指銀行承兌匯票或商業承兌匯票貼現,銀行通過提前給持票人資金,獲取時間價值,即貼現手續費。

3.透支類放款。常見的就是信用卡透支放款,銀行通過允許持卡人透支賬戶資金獲取手續費和利息及其他費用。


三,同業拆借(拆出),金融機構之間進行短期資金融通行為。在資金清算過程中,每日銀行的收支可能會出現不平衡情況,要麼收大於支,要麼支大於收,就需要通過同業拆借來予以平衡。供需雙方,一般通過央行開立賬戶進行過賬處理,價格以央行再貸款,再貼現利率為基準,再結合社會資金鬆緊程度雙方商定。拆出銀行因此也能獲取利差。

四,聯行存款和同業存款

1.聯行存款即金融機構將自身閒置的資金上存於央行獲取利息的行為。我們知道,在金融機構的央行賬戶上有法定存款準備金,這種超過法定存款準備金的資金就叫超額存款準備金,可視為流動性很強的金融資產,央行給付0.72%的存款利息。

2.同業存款,是指金融機構之間的資金存取行為,也稱為協議存款之一。資金價格雙方協商而定,存入行因此也可獲取利息。



五,投資銀行業務

是指金融機構參與有價證券買賣而持有證券的業務,簡稱投行業務。主要參與三種證券的買賣。

1.國債買賣。即購買中央政府發行的國債買賣投資,因此類業務風險很小,收益穩定,所以在各金融機構投行業務中佔比很大,大致在70%左右。

2.購買地方政府發行的債券。

3.購買企業發行的有價證券,如股票或企業債券等。

看了這些介紹,你對銀行的資金流向清楚了嗎?有人說,銀行家都是資本家,他的一分錢也不會閒置,一釐錢也會讓它下蛋。好了,今天分享到此。持續關注【龍門山客棧】,分享更多財經知識,謝謝你的閱讀和點評!


龍門山財經

中國人大都追求穩定,不敢冒險,因此中國的儲蓄率在世界上排名還是很高的。那我們把錢都存入銀行,銀行的錢都去哪了呢?

準備金

存款準備金,也稱為法定存款準備金或存儲準備金,是指金融機構為保證客戶提取存款和資金清算需要而準備的在中央銀行的存款。在存款準備金制度下,金融機構不能將其吸收的存款全部用於發放貸款,必須保留一定的資金即存款準備金,以備客戶提款的需要,因此存款準備金制度有利於保證金融機構對客戶的正常支付。隨著金融制度的發展,存款準備金逐步演變為重要的貨幣政策工具。

信貸業務

信貸業務是商業銀行最重要的資本業務,通過放款收回本金和利息,扣除成本後獲得利潤,所以信貸是商業銀行的主要贏利手段。主要有個人住房貸款、個人消費貸款、個人經營貸款,項目貸款、企業貸款等。

市場投資

我國商業銀行投行是在我國分業經營監管環境中派生出來的一類銀行業務板塊,並非是一個獨立的金融機構。其是依賴於商業銀行的資源和渠道,從事著區別於傳統信貸業務又與其他金融機構業務緊密聯繫的各種創新的金融產品和服務。廣義理解來說,包括商業銀行自身領域的資金直投、資產管理、債券承銷、併購融資、財務顧問以及與各類金融機構合作的銀信、銀基、銀證、銀租、銀資、銀保等各類表內外創新業務。

銀行當然要拿儲戶的錢來賺取更多的錢啦!不然銀行怎麼支付你的利息了?


環球老虎財經

銀行的錢都放貸出去了呀。

問這個問題,說明對銀行的運營模式不太清楚,所以簡單介紹一下銀行是怎麼運作的。很多人覺得銀行特別高大上,搞金融的,裝修豪華,工作人員專業。



事實上看起來確實是這樣,但這樣做的目的都是為了讓你看到銀行的實力,要不然你敢把錢存進銀行麼?

實際上銀行的模式很簡單,就是花成本從儲戶手裡攬儲,再以更高的價格放貸出去,賺取中間的差價,與小商小販不同之處就是小販賣的產品是白菜,銀行賣的產品是“錢”,並且銀行不是賣,而是租。

對於銀行來說,儲戶的存款是自己的負債,需要為此支付成本。而銀行只有把這些錢拿出去增值才行,如果一直趴在賬上就是虧損,所以銀行放貸的需求很強烈,只是基於風控不敢輕易貸給信用不好的人和公司。



金融風險很高,而金融穩定性又決定了社會穩定,所以對銀行正常經營匹配了很多保障措施,比如監管機構,比如風控體系,比如存款準備金等等,這些加在一起更讓人覺得銀行高大上了。


坤鵬論

2018年2月10日,銀監會在其官網發佈2017年四季度主要監管指標數據。截至2017年底,我國銀行業金融機構本外幣資產252萬億元,同比增長8.7%。其中,各項貸款129萬億元,同比增長12.4%。總負債233萬億元,同比增長8.4%。其中,各項存款157萬億元,同比增長7.8%。

從上述數據可以看到,截止2017年我國的金融機構的存款規模已達157萬億元,這麼多錢多流向哪裡了呢?主要五個方向:

一、存款準備金

存款準備金:是指金融機構為保證客戶提取存款和資金清算需要而準備的在中央銀行的存款,中央銀行要求的存款準備金佔其存款總額的比例就是存款準備金率。

目前我國大型金融機構的存款準備金率為16%(即每吸收100元存款必須繳納16元給央行)、中小型金融機構的存款準備金率為15%(即每吸收100元存款必須繳納15元給央行),也就是這157萬億的存款中有約24萬億是存在央行的。

二、日常支付備用金

我門都知道銀行的運營必須要保證部分資金運營,依據銀監會的報告:截至2017年末,全國銀行業金融機構營業網點總數達到22.87萬個,其中新增營業網點800多個,年內改造營業網點1.07萬個,社區網點7890個,小微網點2550個,佈局建設自助銀行16.84萬家,較上年增加7300多家,布放自助設備80.26萬臺。

以一個網點200萬運營資金為例,共需要4574億元;以1臺ATM機子30萬元為例,共需要2407.8億元,故而總共需要近7000億元用於維持日常經營。

三、各類貸款

銀行的貸款種類繁多,包括長短期流動資金貸款、票據融資、出口押匯、信用證、保函等等,這是銀行吸收存款的主力流向區域,因為吸收的的資金只有放貸出去,銀行才能盈利,依據銀監會的數據,2017年年末各項貸款餘額129萬億元,佔銀行總存款157萬億的82.17%。

四、同業拆借

銀行拆借是銀行為了調劑自身資金而互相拆借資金的行為。每家銀行每日資金都有匯兌進出,匯兌基本不會出現平衡的情況,因此在清算出現差額,而自身資金不足的銀行就會向資金有贏餘的銀行借入資金,這種業務行為就叫銀行拆借,即同業拆借。為此我國還設立了一個上海銀行間同業拆放利率市場。

五、投資

大型金融機構均有投行部及金融市場部,主要用於投資,銀行的投資一般分為幾類:

債券:包含國債、金融債券、上市企業債券等;

同業理財:投資其他銀行發行的理財產品,之前興業與建行的理財飛單糾紛就是興業銀行杭州分行投資建行湖北咸寧分行的理財產品被飛單了。

外匯:通過外匯買入賣出的賺取差價,我們都知道在銀行買入外匯與賣出外匯兩者的價格是不一致,這個差額就是銀行的盈利點。

此外銀行還會投資:票據市場、黃金市場、不良貸款轉為持股等等,諸多繁目。


以上差不多就是銀行資金的主要流向範圍了,有其他任何疑問歡迎留言提問,有空我將一一回復。



鯉行者

首先,我國居民很愛存款,儲蓄率一直居於世界前列。

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和美國中央情報局2015年度《世界概況》顯示,世界上收入儲蓄水平最高的10個國家和地區分別是:卡塔爾、科威特、中國大陸、韓國、博茨瓦納、挪威、尼泊爾、臺灣、土庫曼斯坦和印度尼西亞。


2015年一年,中國居民新增儲蓄存款就超過4萬億人民幣。2008年以來,中國居民儲蓄累計增加了35萬億人民幣。

儲蓄率居高不下的原因,主要還是國民不敢花錢以及低風險投資渠道有限。

那麼錢存進了銀行,銀行如果什麼都不做,就不會產生利潤,甚至還要虧錢(銀行吸收了存款還要支付利息)。

為了使收益最大話,銀行吸收了存款後主要用途如下

一、法定存款準備金

銀行吸收了居民存款後,需要上繳一部分到中央銀行,作為法定存款準備金。

法定存款準備金,是指金融機構為保證客戶提取存款和資金清算需要而準備的在中央銀行的存款。

二、發放貸款

扣除了法定存款準備金後,銀行可以根據中央銀行規定的存貸比向市場投放貸款。

比如中央銀行規定的存貸比為75%,那麼銀行每吸收100元存款,就可以貸款75元。

貸款利率(銀行獲得的利息收入)通常都高於存款利率(銀行支付的利息成本),因此就形成了利差收益。

這也是銀行收益的主要來源。

三、金融市場投資

還有一部分錢,銀行會拿來在金融市場進行流通,投資於企業或政府債券。

鑑於儲戶存入的資金期限各不相同,包括活期及各期限的定期存款(定期存款也可以提前支取),而銀行放貸的期限也各不相同,因此,對於銀行來說,整體存貸款期限錯配、金額錯配,做好流動性管理,是頭等大事。


火星理財室

很多人把錢存到銀行裡,銀行付給利息,銀行再把錢貸給企業或者其他人投資,收取更高的利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