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I攻心術:征服一個人最好的辦法並非口才

FBI攻心術:征服一個人最好的辦法並非口才



FBI攻心術:征服一個人最好的辦法並非口才

其實,對“攻心術”感興趣的人並非少數,但是很多人都對“攻心術”抱有一個錯誤的觀點:若想說服他人,口才才是最重要的,只有那些口才流利、能說會道的人才能夠成為談判高手。其實不然,FBI的智慧告訴我們,只有懂得攻心術的人才能夠在談判中佔據優勢。如果人們懂得攻心術,其嚮往的事業、財富、愛情和幸福等往往都會手到擒來。那麼,攻心術的重要性是否真的如FBI所說呢?不妨來看這樣一個故事:

1971年,當時的美國斯坦福大學的社會心理學家辛巴多和他的學生正在進行一項刺激“犯人”的實驗,實驗地點就選在斯坦福大學的地下室中。按照辛巴多和他的學生的計劃,這項實驗大約要持續兩個星期,而參與實驗的人則分為“獄警”和“犯人”兩個角色,而誰是“獄警”、誰是“犯人”,則要通過拋硬幣的方式來決定。硬幣拋完之後,實驗者很快便進入了實驗,而且他們還十分徹底地進入了他們在實驗中扮演的角色。

FBI攻心術:征服一個人最好的辦法並非口才

隨著實驗的進行,“獄警”變得越來越像獄警,而“犯人”則更像犯人。因此,“獄警”逐漸像真正的獄警那樣不斷對犯人增加新的管制條例,甚至對他們的“犯人”進行侮辱、強迫、威脅和毆打。最初的時候,“犯人”也曾在遭受侮辱和毆打之後組織了反叛活動,但是他們的反叛活動卻都被“獄警”鎮壓了。久而久之,“犯人”就變得對不公平的對待習以為常了,甚至像真正的犯人那樣無助。最終,在這個實驗中扮演“犯人”的人們越來越像真正的犯人,他們的行為漸漸失去了控制,竟然讓人有些害怕。

後來,心理學家分析了這個實驗。心理學家認為,由於參與實驗的人長期在同一種角色下生活,所以這種角色漸漸深入了他們的內心,甚至佔領了他們的心靈。因此,在實驗中扮演獄警的人則越來越像獄警,而扮演犯人的人則越來越像犯人。從另一個角度講,實驗中的角色早已進入了他們的心靈,因此他們自然而然地按照實驗中的人物的生活方式來生活。正因為實驗中的角色佔領了他們的內心,所以他們才改變了自己的生活。

由此可見,征服一個人最好的辦法就是讓自己的觀點攻入其內心,這樣人們自然就會得到希望見到的結果。正因為如此,FBI的精英經常表示,單純憑藉口才並不能說服一個人,而攻心才能夠在說服一個人的過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FBI攻心術:征服一個人最好的辦法並非口才

FBI攻心術:征服一個人最好的辦法並非口才

然而,儘管FBI攻心的策略極富智慧,可是仍然有很多人認為說話妙語連珠的人才可能成為談判高手。實際上,從FBI的攻心智慧的角度講,當一個人話語過多的時候,他思考的時間就會減少。再加上他的話語太多、說話速度過快,對方根本沒有時間接受。而這就意味著說話的人完全是在浪費自己的口水和力氣。顯然,這個過程對談判結果沒有任何有益的幫助。而FBI的攻心智慧就在於,FBI精英知道在與對手的談話過程中巧妙利用自己的語言,同時融入攻心智慧,因此FBI的精英無須太多的語言就可以攻入對方內心。如此一來,FBI的觀點就會在對方的內心牢固地佔據一個位置,就像上文的“實驗”。其意思就是說,對手在不知不覺中就接受了FBI的觀點,並且按照FBI的意願行動。如此一來,FBI自然就會得到他們想要的結果。

FBI攻心術:征服一個人最好的辦法並非口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