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因诗错失封官的良机

孟浩然因诗错失封官的良机

孟浩然在鹿门山隐居了很长的时间,饮酒作诗,过着清闲的日子。四十岁时他游玩进京。

在太学,他与一批诗人赋诗作会。他以“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两句诗令满座倾倒,一时诗名远播。当时的丞相张九龄和王维等爱诗的京官都来和他交朋友。

孟浩然的才情高超,虽然为当世所公认,但是他的仕途则非常不通。这和他的性格有关系。

因为他不善逢迎,也耻于逢迎。

以他和王维等皇帝身边的红人的交情来说,当时也不是没有机会,只是他不善于抓住机会、利用机会罢了

唐时的法律规定,在王维这么重要的官署出现外人,是要被杀头的。所以,情急之下孟浩然钻入了床底。

但是,法律又有一个规定,有人匿藏在内署而不报,也是欺君之罪。

没办法,王维只得硬着头皮如实报告。他禀告皇上说有一位著名的诗人孟浩然在这里。

也许是因为孟浩然的名气,玄宗皇帝听后也想见见这位鼎鼎大名的诗人。

玄宗当时非常高兴地叫孟浩然出来,并说:“朕久闻其名,未见其人,何不请出来见见。”

听说皇帝要见,孟浩然战战兢兢地从床下爬出来,忙向皇帝叩头谢罪。

玄宗说:“你的诗名早已传到朕的耳里,今天既然见到朕,有什么好诗就念给朕听听。”

孟浩然忙咏诵了一首自认为得意的《岁暮归南山》。

当他念到“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时,玄宗皇帝原本微笑的脸陡然阴了下来,非常不高兴地说:“是你自己没要求做官,怎么怪我弃你呢?”说完拂袖走了。

孟浩然往日无人荐引,这次好不容易见到“天颜”,一次极有可能得到的封官的机会,因为他应对失误,就这样轻易丧失了。

孟浩然“十上耻还家,裴回守归路”,只能垂头丧气地回老家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