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一女孩一天被安排與20個小夥見面,對此你怎麼看?

書生侃史

這種情況在我們這裡也算是正常現象了。

我國基本國策計劃生育,更別提1991年那時候的百日大戰,打掉了多少孩子,以至於後面農村大多數都只要了男孩子。現在這個問題凸顯出來了,男多女少,適婚的年齡了,才發現村裡這幾十個男孩子而差不多年齡的女孩卻只有寥寥幾個。不光是我們村差距大,大多數村裡都是這個情況。

結婚早的人還可以,慢慢的結婚晚一些的,女孩子很少很少了。從媒人那裡就可以看出來,一般的男孩子媒人都不跟你說媒,因為知道現在女孩挑剔,女孩少,我們這有個女孩子一天相親十幾個,屋裡相親呢,屋外排隊相親的可以聊天的,這是確實發生的事情。我們這相親,男士基本都要拿兩盒煙吧!都在女方家裡相親,女方的父親在沒嫁出去女兒之前,煙從來沒有買過。可想而知男女比例有多麼不協調。

我們這男孩子很多都出去打工,不為了賺多少錢,只要可以找到一位可以結婚的女朋友。


奮鬥ing小攤主

1.農村男找老婆特別難

一天與20個小夥子相親,可見農村男多女少,女孩是搶手貨,農村小夥子找老婆太難了。在農村,找媳婦必須要求有二層小樓,彩禮10萬,婆婆公公健在好相處,否則連媒人給說都都沒有。農村小夥找媳婦難,難於上青天呀!


2.只有過年期間年輕人才回農村老家

為什麼一天與那麼多人見面?因為只有在過年那幾天才回老家,平時根本見不到,父母就趁此機會趕緊讓兒女相親,定下來。在農村,大部分年輕人都外出打工,在外面掙錢,只在過年才回家。這反應出農村工作機會少,難以留住年輕人。

3.農村女大部分都想在城裡留下

農村女孩外出打工見識了城市,都不願意再回到農村了,希望能夠找個城市的男人結婚,可是往往不那麼如意。由於學歷,身份,思想的差異,城市的男的看不上農村女孩,農村女孩只得在過年期間回老家找對象。不過,也有很多留在了城裡,否則農村女也不會那麼緊俏了。農村女孩要多增加自身修養,增長知識,為自己在城裡留下打下基礎呀!



總之,一天與20個男孩相親也不能解決婚姻問題。農村還需要大力發展,提供更多的工作機會,留住年輕人,才能緩解農村男多女少的現象。


農業補貼

筆者看完這則新聞,不知說什麼好,這不僅僅是一地一區的現象,而是很多地區現狀的縮影。

事情簡介

事發地在山東西南地區某農村。于帥,22歲,在縣城做一名汽修工。大年初二,本來媒人安排兩個女孩與其相親,後來因為安排的人數太多,沒有如約舉行。據媒人講,有的女孩最高一天與將近20個男孩相親。

女方市場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7年全國男性比女性多了3266萬人。在男多女少的情況下,相親就成了女方市場了,男方只有等待被哪個姑娘垂青了。

春節期間,在外打工的年輕人都回來了,這也是媒人最忙的時候,他們很早就打聽誰家的女兒何時回家,在家呆多久。至於男方,都是主動上門請求媒人幫忙介紹婚事。媒人根據男方的家庭狀況、工作、長相、身高等條件進行篩選,條件差些的,成功率低,自然就得排在最後。

于帥也明白這一點,因為在縣城沒有房子,所以在農村相親市場上就沒有什麼競爭力,“有些媒人勸我在縣城先買套房,這樣說起來好聽一些。”

如何應對

農村這種婚戀難的狀況,有很多原因,不是一時半會兒就能改變的,如何改變這種狀況,筆者並無良方,只是把自己所經歷的事寫下來,供需要之士參考。

筆者出生在農村,如果不是因為讀書走出來,估計也要面對婚戀難的狀況。曾經就有一親戚醉酒後半真半假地對筆者說:“要不是讀書,你能找到現在的媳婦?”

就筆者觀察瞭解,村裡很多未婚小夥,家人第一選擇就是託人將其帶到外地女性較多的工廠打工,不是為了工資,而是為了能有機會找個對象,實踐證明,這些小夥很快都找到了對象,不少都是外地人。這些因為愛情而娶回來的媳婦,對彩禮、房子之類要求不高,一般人家都無什麼壓力。而那些在家鄉就業的男孩,主要是通過相親一途尋找另一半,本鄉本土的,互不相識的一對男女,那就是談條件,所以這些男孩如果家境不好,是很難有市場的。

所以,樹挪死,人挪活,不能只盯著家鄉的姑娘,還是要開動腦筋想辦法,才有希望!


打虎拍蠅

這反應了當下農村適齡男女人口比例嚴重失衡的問題,大齡男青年在農村找不到媳婦,已經成了一件不容小覷的社會問題了。我身邊就有很多這樣的情況,一個非常優秀的男青年,本科學歷,有車有房,工作穩定但就是因為人長的個子矮,不喜歡說話而很難找到對象。而適齡的女青年在農村確成了搶手的香餑餑,登門說親的人快踏破了門檻。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男女比例失調嚴重,不少農村還存在重男輕女的現象,養兒防老的思想根深蒂固,卻沒想過等孩子長大後的婚戀問題,都對自己的孩子充滿希望,認為不可能是自己的孩子找不到媳婦。

2.農村的婚戀風氣越來越金錢化。好多女青年早早輟學或者畢業後來到大城市闖蕩或者打工,雖然說比較辛苦,但也看盡了大城市的燈紅酒綠。時間長了,她們都不願意回農村了,更不希望在農村找,必須要求男方要有車有房,家境優越,就像剛才提問的一天可以相親20多人,也就見怪不怪了,因為總想優中選優。

3.很多女孩不能正確的認識自己。當然每個人都想找到自己的白馬王子,但是如果過於挑剔的話,及時遇到你王子,自己也不會看到。不要太過於高估自己,找個和自己差不多的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去努力,創造屬於自己的幸福才是最重要的。這個社會上的所謂的高富帥是有限的,大部分男人還是普通人。不要存僥倖心理,以為再相親下一個就會遇到更好的。我身邊有個女的,從很小就在外工作,自學了美容美髮的手藝,一直在外闖蕩,結果是農村的不想找,城裡的找不到,落了個快40歲了,還沒有男朋友。

我覺得一天看20多個就有些挑剔了,這女孩的心理就有些不正常了,放心好了,她看的越多越是難以找到,因為他只相信下一個會更好!

一點個人愚見,不到之處請多批評指正!


聚精會神看世界

先來道小學數學題

100個家庭,都生了小孩,男孩女孩算各一半,這樣就是50個男孩和50個女孩,50個男孩的家庭選擇不生了,50個女孩的家庭選擇要二胎,理論上應該是25個男孩和25個女孩,但是呢25個女孩中有一部分進行了人為干預,就變成了是13個男孩12個女孩。我們現在全部加起來 是150個孩子,其中男孩是88個,女孩是62個,如果他們談戀愛的話,將有26個男孩,沒有戀愛對象。

我這個算式肯定不科學,生活中的情況遠比這複雜,那麼看兩個舊聞



怎麼樣,5個男孩對應4個女孩,這是官方消息,肯定假不了。



這個是濰坊15年的新聞,男女比109比100,還在暗自慶幸。

男女比例嚴重失調,不用說大家都會知道原因,那就是“重男輕女”的思想,中國人的觀念裡生個兒子才能延續香火,家族才有繼承人,生了兒子才是揚眉吐氣,才會趾高氣昂,因此千方百計的生兒子,要兒子,於是就形成了今天的局面,中國的適齡的婚戀男女比例是115比100,這個數字意味著有15個男孩找不到對象。



在男女比例大幅失調的今天,一說到相親,男孩子完全處於劣勢,女孩則站在了優勢的一方, 山東女孩今天的情況不是意外,也不是偶然,這僅僅是故事的開始。

曾經和朋友們開玩笑說過,也許將來某一天,要去某個女孩家相親要拿足夠的見面禮,否則人都見不到,想想這個場景都有點嚇人。

還有一種可能,因為僧多粥少,大家爭搶起來,就會主動抬高價碼,紛紛加價,到時候彩禮會不會又創新高,真是不敢想象。

歡迎大家留言,發表你的看法

做個有熱度的人,既充實了自己,也幫助了別人,喜歡文章就關注我


時尚女人愛吐槽

這種情況看似誇張,在在農村卻真實的存在著。 在我們農村,男孩一般到了18,19歲就開始就開始被大人們張羅著找對象,唯恐年齡一大成為“老大難”,所以,在農村20歲或20歲以前結婚是最為普遍的現象。按照人的生理發育,她們直接從少年一步跨入了成年,甚至在同年齡的城市少年還在享受青春的時候,他們已經將家裡的重擔挑在了肩上,短暫而美好的青春根本沒在他們的記憶裡停留。



對農村大多數青年來說,戀愛是很遙遠的,大多數都是依靠媒人來相親說媒。我國的計劃生育政策和重男輕女的思想導致了男女比例失調,這種現象在農村猶為普遍。對於女生來說見識了城市光彩鮮亮的生活後,很難接受一輩子在農村生活,寶貴的青春在這裡慢慢度過。

如此以來,女方對男方的要求就變得很高了,我們那兒就要求有“一動兩不動”“萬紫千紅一片綠”“一動”指的是轎車,“兩不動”就是農村一套房,市裡一套房,至於“萬紫千紅”一萬張五元的,一千張一百的都是錢啊!



在我們那兒相親要到女方家,兩包糖,兩包煙是必不可少的。女孩的競爭激烈是不可想象的,舉個例子,我表姐在過年那一段時間,向超市賣了600袋糖。

在我們的觀念裡成家立業,是一件大事。但是真正為難的還是父母們,他們四處漂泊,在外打工,吃苦受累,節衣縮食,到頭來甚至還不夠孩子的婚禮錢,可憐天下父母心!


我不曉得KNOW

首先想說的是,這應該是山東這個地區的個別現象,但是個別現象也折射出當前農村小夥子找對象難的實際。

我今年春節也回了一趟老家,見到老家農村小夥子相親娶媳婦難的實際情況,當然也沒遇到像題主所說的女孩一天有20個排隊相親的情況。


主要情況分析

一是農村適齡青年平時在家少,致過年相親扎堆。現在社會流動性大,平時農村適齡青年外出打工比例明顯增多,過年時又像候鳥一樣飛回老家。由於打工時忙於工作加上業餘時間又很難見到女孩,導致相親的範圍很窄,不得不利用會老家機會安排相親,所以此時相親扎堆也就不足為奇了。

二是農村找對象確實比較困難,男多女少比例失調。這是個不爭的事實。據國家統計局數據,我國2015年出生人口性別比為113比51。根據幾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對我國1980年到2010年間出生人口的性別情況進行分析,推算出這30年間,男性比女性多出大約3600萬。如今,那些在出生性別比最高的年代,出生的孩子正在陸續進入婚齡。有些比例只是全國平均比例,對於農村而言,男女比例更高,主要受傳統觀念和計劃政策影響,有的生了一個女孩還要再生一個,生了男孩基本就此罷休。所以,這也造成相親時男多女少的格局。

三是彩禮水漲船高,高額彩禮致好多家庭望而生畏。在有些農村地區,飛漲的彩禮也讓許多小夥子的相親望而卻步。 記得某個農村地區有個順口溜叫“萬紫千紅,一動不動”。什麼意思呢?萬紫,即一萬張五元的人民幣疊在一起;千紅,意味著一千張100元人民幣,一動,是一輛小轎車;不動,就是要有像樣的房子。 別以為這是笑話,這已經成了一些農村地區小夥子結婚彩禮的真實寫照,飛漲的彩禮讓他們的婚姻多了一層買賣的意味。

相親難、娶媳婦更難,漸已成為當前許多農村家庭小夥子的普遍困惑。有人做了一個預測:“90後”適婚婚齡時,將會有10%的男性不能成婚,到2020年中國娶不上媳婦的光棍將超過3500萬。這也就意味著,每10個人中,最少有一個男性是光棍,如果再考慮一些女性推遲結婚甚至不願意結婚的客觀實際,男性光棍人群將會更多,而這些光棍的比例大部分在農村。

如何提高農村相親成功率,來說說您的高招?


章醫辦小秘書

這件事也沒有什麼必要再進行復述的,我們只需要進行一定的分析。




首先,肯定是男女比例的問題

這也是問題的根本,上世紀末的計劃生育然後控制了人口,但是也留下了後遺症,例如人口老化和男女比例失調,但是一天安排二十多個相親也是駭人聽聞的。



其次,觀念問題

很多年輕人都不想那麼早結婚,導致錯過了合適的結婚年齡,而事業上也沒有很大的起色,導致自己的年齡大了,但是物質水平沒有提高,適齡人群單身的少,所以落單了。



之後,那就是教育的問題

因為大學生必然要找大學生,這就導致了部分農村初中生甚至高中生接觸不了這部分女生,而相親的也基本上都是沒有接受過高等教育,所以那也只是一部分。



還有,價值觀的差異

接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和初中畢業的人有著價值觀的差異,導致媒婆不敢進行說媒,而最後的結果就是導致兩個大齡單身。



最後,城鄉的差異

很多農村的人一旦走出去就不想再回去,而農村女孩因為吃苦耐勞,脾氣好等優勢多被城裡人喜歡,加上自己也願意留在城裡,所以農村的女孩子就更好了,但是城裡的女孩子有看不起鄉下人,鄉下人又感覺部分城裡的女孩子像個少奶奶,也不想娶城裡的女孩子,導致的結果就是單身。



而這些事情有沒有太好的解決方式,而解決個人方式的最好方法不是依靠國家,而是自身能力的提高。


慎言觀點

我本省就是山東的,也算是大齡青年,過年也遭遇了相親的待遇,給我介紹對象的大爺是我們那的老教師,他和我說別挑剔有個差不多就行,這兩年媒人的工作也很難做了,沒有女孩子,就算有女孩子都在外邊自己談戀愛有主了。


就算離婚的現在也是香餑餑,一個女的有十幾個男孩子在等著,從中體現出農村地區適婚男女比例失調嚴重,從人口統計結果上看,山東人口的比例140:100,就是說140個男孩子才有100個女孩子,就有40個沒有媳婦的,而且女孩子大量湧入城市,所以從初婚開始就出現很大差距。也是因為這個原因,結婚彩禮也是一漲再漲,從剛開始萬元到6.6萬再到現在的萬紫千紅(一萬張五元的,一千張一百的,再加上一些50的一般在15―16萬),還有車子,房子,這些都是必須的的。面前我相了一個開口就是,車子房子,20萬禮金沒有面談。

現在結婚沒有車子,房子了,票子想結婚是比較難得,就拿房子來說吧,我們鎮上的一套房子現在能賣20+萬,農村平方根本入部的法眼,車子也得7~10之間,加上彩禮15總的算下來就是42~45之間,這對一個農村普通家庭根本無法承受得,就算是這樣也是掙著娶,因為你不娶後邊正牌對有娶的。

總的來說中國現在的男女比例失調是個不掙的事實,婚姻的問題也不再是單人問題卻是社會問題。


新農村二代

這就是生活啊!

二十年前,當我才十多歲時,我的父母就給我排了相親,當時我初一,女孩是六年級。二十年後的農村依然如此,寧可虛報年齡也要結婚,結婚還要虛報年齡嗎?當然,十九歲就結婚的在我們那裡比比皆是。在我還為自己是大齡剩男捉急時,我們村的小姑娘已經要做婆婆了。

我能接受嗎?我當然能了。

今年過年回家,也聽到關於一個表弟的趣事。他的父母是我的姑姑姑父,走親戚時就說到我這個表弟當年相親的事,見一個不樂意,見一個不樂意,家長著急給孩子辦喜事,於是不到一個禮拜,讓表弟相了八十個女孩。沒有絲毫的誇張,八十個。最後都相親相出臉盲了,隨便定了一個,所幸的是小兩口現在過得挺好,三十出頭,仨孩子了。

我能接受嗎?我當然能了。

都說現在男女比例失調,女孩多,男孩少,在農村這樣一個人生就是結婚生孩子的地方,蓋房娶媳婦是大事,頭等大事。男孩長到差不多,父母就得趕緊託媒人給找對象,這要晚點,別說好姑娘了,啥姑娘都沒了。孩子到了二十五六歲要還是打光棍,那得被人戳脊梁骨。村裡人,成天沒事幹,不就指著說三道四活著嘛。

我能接受嗎?我當然能了。

我也是農村裡出來的孩子,但我不護短,當然我也不會妄自菲薄。現在農村是經濟發展好了,很多地方生活水平真的是大幅度提高,可是精神文明建設和文化素養就是跟不上。我們村也有小書館,可裡面的書全是灰塵,我過年回去借了兩本,把看門的大爺給興奮得呀,就覺得自己的工作有人認可了。可村裡人誰看書啊?別說村裡,整個中國在閱讀上也不是很好。不看書,不提高文化,意識和覺悟就上不去,沒有健康的文娛活動,沒有理想追求,那一天天的幹什麼呢?相親啊結婚啊生孩子啊養孩子啊,就這樣就一輩子了。

我能接受嗎?我不能接受!

但是我只能說說我的想法,別人的人生別人自己做主。

我能接受嗎?我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