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A的球員為什麼在休賽期不會苦練技術和體能?

溦溦一城

首先,這個問題的提出,本身就代表著不瞭解CBA。即便是身處戰績再差的俱樂部,CBA球員都會遵循嚴格的夏訓,並參加各類熱身賽和巡迴賽。其中,大部分年輕球員還保持著夜訓的習慣。所謂不苦練一說,只是球迷恨鐵不成鋼的刻板偏見。

當然,CBA球員常年來技術、對抗、體能沒有明顯提升,也是不爭的事實。但是,這些問題並不單純是球員主觀能動性能夠決定的。首先,相比於NBA,CBA的訓練水平確實極為有限。由於資金的匱乏,大部分俱樂部根本無法為球員提供現金的力量房和優質的訓練師。如果說NBA球員在休賽期能夠得到個人能力的提升和補強,那麼CBA球員能夠維持現狀就已經很不錯了。

當然,也有部分球員能夠在休賽期赴美,彌補技術和力量上的短板。例如易建聯、郭艾倫、丁彥雨航、王哲林、孫悅等等等等。但不要忘記,這些球員都是身處金字塔尖的國手級別球員。在殘酷的現實中,大部分CBA球員只能日復一日重複他們從青年隊就爛熟於心的訓練體系。訓練內容和質量不提升,運動員何談能力的提升。

與此同時,CBA休賽期過長同樣是大部分球員水平長期停滯不前的關鍵原因。對於未能躋身季後賽的球員而言,他們的休賽期長達8個月。精神上的長期鬆弛,令運動員很容易產生惰性。再加之大多數運動員的關係掛靠在各省市體育局,與只爭朝夕的NBA球員相比,CBA球員的危機感顯然沒有那麼強烈。(文H)


渤海早報HIGH文體

這個問題有點過於想當然了,事實是:CBA球員不僅休賽期苦練技術和體能,甚至連春節都很難和普通人一樣充分享受假期!

就拿筆者比較熟悉的新疆男籃為例。每年夏天,除了跟隨國家隊集訓或者比賽的球員——這些“國手”當然同樣是在苦練技術和體能——其他球員在經歷了很短的休息之後,就必須回隊開始參加夏訓以及各種熱身賽。

就拿2016年的夏天為例。2016年7月22日、距離新賽季CBA開賽還有三個多月的時間,新疆男籃就已經召開了新賽季的“夏訓”動員大會。夏訓開始之前球員是在休息?答案依然是否定的,因為新疆男籃的隊員們早在5月底就奔赴美國進行特訓。2016年3月2日才結束2015-2016賽季的比賽,僅僅兩個月之後就奔赴美國特訓,從美國回來不久又開始夏訓,新疆男籃的隊員們一年能享受的假期有多長?

除了休賽期還得苦練、還得參加各種熱身賽以及正式比賽(新疆男籃上賽季CBA開賽前還代表中國參加了男籃亞冠杯的比賽)之外,新疆男籃球員的春節也同樣被球隊“霸佔”了。按照CBA的賽程安排,2017年的春節期間有超過10天的休賽期,但新疆男籃的隊員則在大年初三就重新投入訓練之中,此時距離春節假期過後的首場常規賽比賽還有6天的時間。

事實上,不僅僅是新疆男籃,相信每支CBA球隊都是和新疆男籃的訓練安排相差無幾——每年開賽前的體能測試,大多數球員都能輕鬆過關,也同樣是苦練的結果。這樣看,還能說CBA球員在休賽期沒有苦練技術和體能嗎?有趣的是,相比於國內球員,一些外援在夏天倒彷彿並不是那麼辛苦,比如,新疆男籃的布萊切。

任何一個聯賽的成長和發展,都離不開球員的努力付出,作為中國自己的聯賽,大家更是要從積極的角度看問題,像以上這種不經過思考,就想當然直接將我們的聯賽徹底否定的問題,還是少一些較好。謝謝!


韓暄

還是有很多CBA球員很刻苦的,這點從每個新賽季開始球員的狀態或某一項技術有長足進步就能夠看出,如郭艾倫 丁彥雨航 劉曉宇等。而訓練最刻苦的球隊我覺得應該是八一隊,儘管成績不好,但很多球員都很強壯,投籃也都不錯。

當然也有懶散的,再好的天賦沒有大量的訓練保持狀態,賽季中也就難有穩定的出色發揮了。相信每個球迷朋友腦海都會瞬間出現一連串的名字,天賦異稟卻總是讓人不盡如意,這些球員都有一個通病:不夠爭強好勝。他們只把打球當作一種謀生手段,比賽打打球出出汗,平時訓練自認就夠了,一到休賽期就當作放假了。還有一些球員把注意力過多投入了球場外,花天酒地紙醉金迷。有錢了玩樂也好泡嫩模也好,的確是球員自己的私生活,但因此忽視了提高自身競技水平就是大大不該。NBA球星花天酒地的也很多,但真正的超級巨星卻總會嚴於律己,這也是CBA球星和NBA球星的最大差距,比你優秀的人卻比你更努力。

卡耐基有句名言:態度決定一切。也許你努力了卻沒取得太好的成果,但不努力一定會變得越來越平庸。


請文明乘車

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麼。

問:CBA球員在休賽期會不會苦練技術和體能?

答:會。

再問: 為什麼說會?

答:去看看休賽期的籃球報道。另外,仔細想一想也能明白其中的道理,CBA球員其實是競爭非常激烈的高收入群體。你不好好練,位置被別人搶走,錢也就被別人賺了。

最後一問:那為什麼CBA球員的肌肉不如NBA球員的?

答:因為NBA是競爭更激烈的聯賽,訓練也更科學更完善。CBA球員不是沒肌肉,只是不如NBA球員罷了。不信你去現場看看CBA聯賽再去看看大學生聯賽也一樣能看出差距。


qrvm

這種說法是錯誤的。

作為職業球員,在休賽期通過訓練保持狀態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不管是NBA屈原還是CBA球員,休賽期對於他們都是一個提升自我的機會,許多球員都在刻苦訓練,你不知道不代表他們不努力。

有不少CBA球員在休賽期會去到美國,在專業訓練師的帶領下訓練,甚至有機會參加NBA夏季聯賽。

一直在美國特訓的丁彥雨航已確定將隨達拉斯小牛隊征戰NBA夏季聯賽,在賽季結束之後,他就預約了美國當地最好的籃球專業特訓機構,在那裡進行為期二十多天的特訓。

除此之外,郭艾倫這個夏天也前往美國洛杉磯進行個人特訓,對於自己的身體素質以及各項實戰當中的基本技術,進行了集中強化。而在訓練的地方,郭艾倫還與鵜鶘隊球星安東尼·戴維斯、掘金隊後衛伊曼紐爾·穆迪埃以及雷霆隊球星拉塞爾·威斯布魯克一起訓練。憑藉著出色的表現,郭艾倫在赴美訓練期間也受到了來自NBA的諸多關注。曾經有美國媒體爆料稱,郭艾倫將在今夏代表費城76人隊出戰夏季聯賽,但郭艾倫很快做出回應,稱因為時間並不合適,因此今年不會參加NBA夏季聯賽的比賽。

其實CBA聯賽不少高水品的球員像易建聯、周琦、王哲林等都曾在聯賽結束後資費前往美國接受特訓,為的就是能夠進一步強化自己在身體對抗、技術細節方面的完善,可以理解為一個深造的過程。


扣籃SLAM

第一:就中國籃球現狀來說籃球人才儲備相對而言比較少,特別是高水平的運動員更加少,導致CBA 的職業球員來說就是我夏天不需要練習,我在訓練營的時候好好聯繫一下我就可以在俱樂部得到一個主力位置和一個不錯的薪水。CBA 的主力球員面對這一個尷尬的位置高不成低不就,努力了進入NBA 的希望也不是很大,更高的職業追求和更高的待遇對他們來說吸引力就沒有那麼大了,面對競爭又比較小的現狀人很容易自我放鬆。

第二:球員一般和俱樂部來說有隸屬關係,人員不流動。就像計劃經濟一樣,只有我俱樂部培養的球員才能來頂替我,球員很瞭解俱樂部裡面各個梯隊成員的實力水平。危機意識不夠,各個CBA 俱樂部的球員很多都是教練給機會慢慢練出來,很少有像NBA 一樣通過一次兩次機會自己從老球員手裡把機會搶過來的,感覺CBA 的年輕球員就像富二代一樣,待業上崗,不用擔心。

第三:付出和回報的比例不對等。在NBA底薪都是一百多萬美元,而在CBA 很多非主力球員還是月薪,也沒有足夠的金錢去支持他們去進行高水平的訓練, 高水平的訓練師收費都不便宜。

第四:在CBA 很多球員是你長這麼高你只能去打籃球,對他們來說是職業,而在NBA 很多人是愛好和興趣。

第五:美國和中國大的籃球環境相關。


木可可000

首先,一般運動員我相信他們還是能夠保證基本的訓練的。然而對於職業運動員來說,科學訓練非常重要,現在國內職業聯賽專業的體能教練和技術教練還是嚴重缺乏。可以說,對於經濟條件一般的球員,根本得不到科學的訓練。不科學的刻苦訓練能帶來的技術體能提升多少且不說,對於身體的損傷是得不償失的。科學的訓練合理的安排賽程,一個籃球運動員可以打20年,不科學的訓練不合理的賽程可能10年這個運動員就廢了。綜上所述,沒有條件請教練的為了延長運動生涯,保持基本訓練就是最好的選擇。有條件請教練的一般都是大牌球星。他已經是大牌球星了,所以再努力訓練也是大牌球星。不如享受生活。什麼時候CBA能成為真正的職業聯賽,每支球隊能標配足夠的技術和體能教練,風氣才回改變。


於湸

不可一概而論 但體制籃球確實已經不適合職業聯賽了 它既壓抑了天賦球員也讓混日子的有了生活保障 最大的問題是導致國內籃球水平和國際嚴重脫節 現階段籃協想改革cba的話第一步必須是職業化裁判 沒有這個公平的基礎其它改革都是惘然


肥佬Fino

主要可能就是CBA沒有NBA那麼高的淘汰率吧!NBA的球員在休賽期如果不一直訓練保持狀態並提高自己,那他賽季初的表現一定會非常差,這種情況教練不會讓你在比賽中找回狀態,只會讓你坐板凳或者被裁掉。


在CBA輕易沒有因為賽季初狀態不好被裁掉的情況,因為在中國職業球員還是不夠多,這也是中國籃球這個體制決定的。很多國家隊的球員在集訓時出現水桶腰的情況,這就說明了中國的球員還是沒有那麼職業。
當然了在訓練這方面你不得不服易建聯,賽前阿聯總會提前一個小時教訓把狀態調整好,休賽期更是會去美國找專業的訓練師訓練提高自己的能力,阿聯能更為中國第一人與他的訓練有著直接的聯繫。


愛籃球沒理由

NBA休賽期是有大部分人要進行訓練的,其中甚至包括巨星。因為NBA是一個非常純正的商業聯盟,球員和球隊之間有濃郁的商業關係,球員要用好的表現爭取恰當的合同。所以休賽期對於某些球員非常關鍵,是充電的好時機。CBA也號稱商業聯盟,但球員大都體制內,所謂誰培養誰使用,球員對體制和球隊的依附感非常強烈。CBA教練員的地位明顯高於NBA,球員的出場與否、出場時間可以由教練的喜好來決定。過於強調執行力嚴重抹殺了球員的創造力。所以,CBA比賽,往往看到的都是外援肆無忌憚的大殺四方,本土球員畏首畏尾,只能起到功能性作用。這也是NBA非常好的角色球員難以立足CBA,而一些打不上球的、沒有核心能力但有一顆核心的心的人,反而在CBA風生水起。CBA的球員大多體制內,往往從體校、青年隊、二隊直至升入一隊,已經習慣被教練打磨壓制,習慣學會聽話,在他們看來,能否上場已經約定俗成,與休賽期的訓練關係不大。休賽期,對他們而言,如同小學生放假。而且,參照國內的訓練水平,休賽期很難找到高水平的訓練指導。而且一般球員都有些傷病,休賽期正好養生。最後,賽季期,CBA球員受俱樂部的束縛遠大於NBA,沒有太多的時間消遣,休賽期是難得的放鬆。個人觀點,對錯不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