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華為的技術去造戰鬥機可以嗎,你怎麼看?

_123008971

我覺得可以有,以華為的創新能力、研製能力、

用人的瘋狂程度,確實適合幹這個。不過跨領域和專業比較多,是否能成功,只能說幾率比別人大吧。

戰鬥機最主要的還是發動機、航電系統、整體設計等。這裡面涉及到很多難點,光一個發動機就可能涉及幾千乃至幾萬個專利項目在裡面。從材料使用,到鑄造、製造部件,到設計組裝,每一個環節都是人家幾十上百年的經驗在裡面,而這些正是我們所缺乏的。

可能有人覺得是在貶低我們,但還真不是,這確實是我們落後的地方。軍機我們可能不容易搞到別人內部資料,但是民航機可是放在那呢,我們買回來上千架,隨便你拆著玩都行,但是能仿造出來麼?不能。

從材料科學到部件精加工能力,我們都還弱於國外,更別說設計經驗啥的了。當然也跟投入的資金、人力有關係,跟重視程度有關係,跟人才積累有關係,跟科研環境有關係。

這裡就要說到為啥華為如果造戰鬥機我覺得可行了,比起人才來,軍隊或軍工企業肯定是不缺的。但那種民營企業為了盈利而不惜投入,用人又非常狠的理念,未必存在於軍企。

民營企業可以為了一個研究投入幾個億,乃至幾十億,只要我能賺回上百億。而且每一個研發進程取得突破,都能帶來可觀的利潤。你只要是人才,我可以給你高工資、給你股份,有了這個動力在裡面,玩命加班、創新、拼搏的人不在少數。

當然,手機這種較小的東西,做起實驗來也方便,可以無數次嘗試和研發。如果造戰鬥機,那隻要實驗起來,都是拿人命往裡面填啊,還得都是經驗豐富的空軍飛行員。

做手機是有配套廠商的,一家不行換另一家,但是飛機這東西,有些部件你找遍全國也未必有廠子能加工出達到要求的部件。一個實驗可以毀掉上百部手機沒問題,你毀上百架戰鬥機,那錢可就多了去了。

所以資金的投入會一直是個問題,不過好在這幾年我國經濟還在穩步發展,未來的投入也會越來越多。

以私營企業的身份去搞戰鬥機,如果能夠實現較好的盈利,而非奉獻於國家或禁止外流的話,可能性還是比較高的。當然也需要時間的積累,並不能一蹴而就。

總結,認真、務實、不官僚、用人理念、創新、發展理念等,都是我認為華為適合做戰鬥機的原因。至於說用華為的技術,還是算了吧,根本不是一個領域的。同時,一進入該行業就有大的發展也是不現實的。

當然,也沒有詆譭我國軍工科研者的意思,我只是覺得,他們應該得到更好的待遇,有更多的資金、資源、環境去搞研究。


只有相思

膽子真大,啥都敢問!正所謂:聞道有先後 術業有專攻!

華為造戰鬥機?是驍龍雙核發動機還是麒麟單核發動機?機身設計有弧背嗎?戰鬥機座艙內的顯示器支持指紋解鎖嗎?能不能實現充電五分鐘,超音速巡航兩小時?

熟悉的朋友都知道,華為是一家專注於ICT(即信息、通信和技術)的供應商,雖然企業規模和資金實力都十分龐大,而且技術精密程度也很高,但比到戰鬥機研發生產上還屬於小巫見大巫!

別說是華為,就算是洛克希德、波音這樣的飛行器專業製造商都有許多吃不透的技術問題!之前一直十分高調的賈躍亭揚言要轉行做汽車,結果呢!模型倒是頻繁上熱搜,但卻沒見跑過!曾經的互聯網大佬連一輛汽車都搞不定,你還指望他們做出F-22!

好吧,也是夠無聊,竟然回答了這麼多!

我是軍武最前哨!


軍武最前哨

可以做為零件供應商,給戰鬥機供應商零件。比如第四、五代戰鬥機裡一般都裝有數據芯片,這種芯片不要求花哨的性能,只求耐操。而且其對製程的要求也不高,據說F35的數據芯片的製程為65nm。


華夏之洪

哈哈,叫一間頂級互聯網公司去做頂級基礎物理的技術,就如同叫一名頂級數學專家去做一臺頂級腦科手術。我只能說,腦洞有多大,玩笑開多大,雖然都是頂級人才,但隔行如隔山,不是每個人都做得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