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小文:紅外成像制導——看的清,打的穩

紅外製導可以分為紅外成像制導和紅外點源(非成像)制導兩大類。早期的對空導彈大多采用紅外點源制導,這種制導方式雖然結構簡單、成本低、動態範圍寬、響應速度快,但它從目標獲取的信息量較少,抗干擾能力差,制導精度受到限制,也沒有區分多目標的能力,因此紅外製導近年來的發展方向就是紅外成像制導。

紅外成像就是通過紅外探測器捕捉物體向外輻射的紅外能量,由於物體各個部位的紅外輻射能量的強度是不同的,因此紅外探測器可以將物體上細微的紅外輻射能量差別記錄下來並生成像素,再通過不同的像素形成圖像信息,這種圖像信息可用於分辨目標和周圍背景的特徵,並且可以生成可見光圖像以視頻顯示輸出。紅外圖像的質量與電視相近,原理也與電視攝影機差不多,只不過攝影機生成圖像靠的是捕捉可見光信號,紅外成像導引頭則捕捉的是紅外線信號,兩者利用了不同的能量媒介。

科普小文:紅外成像制導——看的清,打的穩

軍用機場的紅外成像圖像

那麼紅外非成像制導(紅外點源制導)和紅外成像制導兩者有什麼區別呢?簡單說就是對付同樣的戰鬥機目標時,非成像的紅外導引頭看到的目標是一個模糊的亮點,而成像導引頭看到的目標就是一個比較具體的飛機形狀了,飛機每個部位的熱輻射信號都被捕捉下來並生成紅外圖像。可見紅外成像制導相比非成像制導而言,最大的優勢之一就是具備了更好的目標識別能力和抗干擾能力,因為後者看到的只是一個亮點,假如目標釋放出一個更大的熱源(紅外干擾彈),則非成像導引頭就會跟蹤上這個假目標,而丟失了真正的目標。而紅外成像導引頭雖然可能看的還是比較模糊,但已經足以幫助彈上制導系統將真實目標與干擾源區分開來,傳統的閃光彈和照明彈對它的干擾基本上沒有效果。紅外成像制導的這個優勢,最終將淘汰非成像紅外製導。我國新一代空空格鬥彈、便攜式防空導彈、艦載近防導彈也都配備了先進的紅外成像導引頭。

科普小文:紅外成像制導——看的清,打的穩

美國F-22戰鬥機的紅外成像圖像

科普小文:紅外成像制導——看的清,打的穩

戰鬥機釋放紅外干擾彈

紅外成像制導還有一個特點是可以在夜間使用,這主要是相比可見光成像而言的。可見光(也就是人眼能夠感知的那部分電磁波)在夜間能見度較差的情況下是無法作用的,而任何溫度在絕對零度以上的物體都會向外輻射紅外能量,所以在夜間,紅外成像制導仍然有效。而且由於紅外成像制導具備識別目標外形特徵的能力,從而能夠識別出與背景的紅外輻射強度差異不大的“冷”目標,進一步提高了制導精度。由於紅外成像制導對目標的分辨率高,並且可以將目標圖像通過數據鏈回傳給後方,由後方操作人員對目標進行識別,並可選擇目標的薄弱部位進行攻擊,還能在攻擊前進行打擊效果評估,因此非常有利於打擊複雜地面環境下的目標。由上可見,紅外成像制導在用於各類對地攻擊武器時是具有很大優勢的,比如空地導彈、制導炸彈、對陸巡航導彈等都可以在末制導階段採取紅外成像制導方式。我國也有不少空地武器採取了紅外成像制導或多模複合制導方式,美軍的主流空地武器如SLAM、JASSM、JSOW等也都選擇了紅外成像制導作為末制導方式。紅外成像制導已成為與電視制導、激光制導等並列的一種主流對地制導方式,發展前景不容小視。

科普小文:紅外成像制導——看的清,打的穩

美國SLAM-ER空地導彈的紅外探測窗口

科普小文:紅外成像制導——看的清,打的穩

挪威NSM反艦導彈也採用紅外成像制導方式

當然,紅外成像制導也是有缺點的。相比紅外點源制導,它的系統結構更復雜、造價更高,尤其是在參與導彈的複合制導方式時,其成本是一個不得不考慮的重要因素。另外,相比雷達制導,紅外製導系統的作用距離較近,且容易受到煙、塵、霧和惡劣氣象條件的影響,其全天候作戰能力比不上雷達制導。比如美國的AIM-9A紅外製導空空導彈在試驗中的表現良好,一到溼熱的越南戰場後就立刻出現了嚴重的水土不服問題。這些缺點使得紅外製導很難單獨用於中遠程艦空導彈,必須與雷達制導方式結合使用。紅外製導在單獨使用時更多用於近程艦空導彈上。

歡迎購買《兵器知識》雜誌獲取更多詳細內容!

科普小文:紅外成像制導——看的清,打的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