爛糊面和爛糊三鮮湯

烂糊面和烂糊三鲜汤

烂糊面和烂糊三鲜汤

從動足腦筋用來果腹,到上海的一種特色小吃,爛糊面也算是“歷經世面”,頗能體現出一點年代感。而且它已經融入到上海的方言體系當中,不僅指代食物,還有著豐富的含義。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爛糊面

上海人對於“爛糊面”最深的記憶,是在三年自然災害的日子裡。

為了讓全家人吃飽,家庭主婦動足腦筋,想出來把麵條煮爛後放置一段時間,用上海話來說就是讓它“漲一漲”,把細麵條漲成了粗麵條,把麵湯漲成了糊狀,這樣的爛糊面還是比較容易填飽肚子,全家人也夠吃了,當然它的味道並不怎樣好。

烂糊面和烂糊三鲜汤
烂糊面和烂糊三鲜汤

爛糊面,除了自家做,公家食堂裡也常見。記得我讀大學的時候,食堂裡都會偶爾還有賣爛糊面。雖說平日裡大夥對食堂頗有一些微詞,但我們這些上海同學,對食堂的爛糊面,大家倒是趨之若鶩。

一個大的不鏽鋼桶,裡面盛著滿滿的麵條,中間有一點青菜,幸運的話還可見些肉絲。熱氣從桶中裊裊上升,散出誘人的香味——一大碗熱乎乎的爛糊面下肚,保證身子暖了!

鮮美無比的特色小吃

隨著後來的形勢好轉,主婦們在煮爛糊面時,除了放蔬菜,還會放些肉絲、蝦皮、香菇等等,這樣做成的爛糊面就好吃多了。有些飯店返璞歸真,為招徠吃客,菜單上都會有菜泡飯、爛糊面等老上海特色小吃——這種“闊”起來的爛糊面,與當年解飢溫寒的爛糊面的內涵,大不一樣了!

烂糊面和烂糊三鲜汤

現在的爛糊面能放各種各樣蔬菜,但是,吃來吃去,最相宜的還是青菜。爛糊面的面色,配上青菜襯托的碧綠,特別是冬天經過霜打過的青菜,絕對能為爽滑的爛糊面增香添色。如再切一點鹹肉絲、火腿絲或放一些蝦仁、開洋在裡面,那更是錦上添花,鹹鮮味更濃,味道必然更加鮮美無比。

講到“爛糊面”,微博上“@卿閱”老師曾經說過一個段子——

海派的上海人還有一個隱藏的優點——浪漫。因為上海有世界上最浪漫的食物—爛糊面!爛糊面浪漫?因為和英語love me諧音,為煮爛的麵條也抹上了一撮浪漫的色彩,多了一層暗示意義。某先森:“今朝,請儂吃爛糊面!”(暗示儂喜歡我麼?)嗲妹妹:“來賽額!”小姑娘別輕易答應吃別人的爛糊面哦~

烂糊面和烂糊三鲜汤

實際上,上面這段話只不過是戲話,噱頭,阿拉SMG的老法師鄭健老師考證過,這個爛糊二字,實際上應該寫成“爛熩”。熩,音戶。煮而爛謂之“熩”,今作“爛糊”。所以,現在在上海名氣最響的“爛糊肉絲麵”,實際上,標準寫法應該是“爛熩肉絲麵”。

上海話“爛糊三鮮湯”的含義

其實,老早“爛熩”比現在要多很多種類。如:“提了一隻白煮雞,爛熩豬蹄……笑嘻嘻走入店來。”(見《禪真逸史》)又如:“爛熩肉,一斤四兩,白煮雞,蒜泥蘸醬。”(見《綴白裘》)再如:“湯炒小吃則有……炒肫肝、煠肫肝、爛熩腳魚、生爆腳魚。”(見《桐橋倚棹錄》)

哦,還有“爛熩三鮮湯”。很多人,包括老上海都在問,這個“三鮮”是哪三樣,最噱的說法,三鮮之一是“鮮格格”——哦喲,要麼儂鮮格格!實際上,基本沒有這個“爛糊三鮮湯”的菜式,此話只用來罵人,形容做事情沒有章法,或者是擺不上臺面的。

烂糊面和烂糊三鲜汤烂糊面和烂糊三鲜汤

比如,“儂做事體像點樣子好伐,伐要爛糊三鮮湯”;若用來罵女人,則另有別意。啥意思?專門形容女的,亂七八糟的人都要搭三,就是說這個女人行為不檢點——“煤餅模子”咯?!

還有一道“爛糊肉絲

講到爛糊了,最後一定要提提我最歡喜搗飯吃的,“爛糊肉絲”。

本幫菜裡有“爛糊肉絲”,“蘇菜”中的“爛糊”也叫做“肉絲爛糊”。此菜,源自江淮河上民間船菜的一道不起眼的小炒,但其味道好,已流傳了上百年。“蘇菜”被列為中國八大菜系之後,特把此菜“爛糊”收列為最具地域特色的一道“另類小炒”。

烂糊面和烂糊三鲜汤

講它不起眼,真的是因為燒法一點沒有門檻,就像普通的肉絲炒白菜類似,只不過又延時燜制了幾分鐘,使白菜吃起來十分軟爛,極易吸收消化,它最適合老年人食用,因此起名為“爛糊”。

據說其典故是;“在清代中期的一位孝順的兒媳,看到公婆牙口不好,為公婆所特意別出心裁,製作出來的一道燒菜,此兒媳細心侍奉老人的美德,在當地口碑極好,人們深為感動,年輕人便一一效仿,特為當地老年人制作出了許多爛糊可口的飯菜,也傳承了中華民族敬老愛幼的良好品德”。

烂糊面和烂糊三鲜汤

看懂上海粉絲群

長按識別二維碼,添加“看懂上海管理員”申請入群(申請時請註明“看懂上海入群”字樣)。

等儂來吃一杯老上海的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