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菊開林耀,青松冠巖列”

松樹,傲霜鬥雪,經冬不凋,在文人眼裡,這種不畏嚴寒傲然挺立的堅貞與高潔,正是氣節與尊嚴的體現,像極了文人心中傲視權貴、正氣浩然的理想。《荀子·大略》稱“歲不寒無以知松柏,事不難無以知君子”,便是以松喻君子,而千百年來,文人作品中對松的謳歌與讚美更是不計其數。松,成了文人抒發志向的代言人。

“芳菊開林耀,青松冠巖列”

李白在《贈書侍御黃裳》中曾借松樹來勸誡“金吾將軍”韋青。開篇“太華生長松,亭亭凌霜雪。天與百尺高,豈為微飆折”是直言頌揚松樹的品質:亭亭傲立,不會為了一點風暴折腰。而“桃李賣陽豔,路人行且迷。春光掃地盡,碧葉成黃泥”則借桃李來寫以色侍人雖然可以風光一時,但終究會落得一塌糊塗。因此,他寫道“願君學長松,慎勿作桃李。受屈不改心,然後知君子”。勸韋青要學習松樹的品格,作一個堂堂君子。詩中提到的韋青原本也是文士,但後來憑藉歌唱諂媚權貴,最後被唐玄宗封為金吾將軍。這種情形,以李白“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的脾氣,自然看不慣,所以寫詩規勸,希望他能做一個正直的人。

“芳菊開林耀,青松冠巖列”

與李白的勸中含諷相比,“建安七子”之一劉楨的《贈從弟》雖然也是以松為喻,但就少了李詩的“辛辣”,而多了些諄諄教導。劉楨與曹植並稱“曹劉”,他以詩聞名,曹丕曾稱讚他的五言詩“妙絕時人”。在《贈從弟》中,劉楨寫道:“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風。風聲一何盛,松枝一何勁。冰霜正慘悽,終歲常端正。豈不罹凝寒?松柏本有性。”全詩格調勁健,語言質實,具有清剛之氣。詩人抓住松樹經寒不衰、枝幹堅勁的特徵,寫出了松柏的凜然正氣,勉勵堂弟保持節操的,也表現自已對高風亮節的讚美和追求。而更難能可貴的是,詩人不僅寫出了松樹的風格,更以自己的行動對這種“威武不能屈”的品質加以實踐。

“芳菊開林耀,青松冠巖列”

相傳有一次劉楨因“平視”甄氏獲“不敬罪”被罰做苦力,在京洛之西石料廠磨石料。曹操到石料廠察看,眾官吏與苦力者均匍匐在地,不敢仰視。唯有劉楨未跪,照常勞作。曹操大怒,劉楨道:“魏王雄才天下皆知,劉楨身為苦力,何敢蔑視尊王。但在魏王府數年,常聞魏王教誨,做事當竭盡力,事成則王自喜,事敗則王亦辱,楨現為苦力,專研石料,研石是對魏王的敬忠,所以楨不敢輟手中活。”魏王聽後,又問:“這石頭怎麼樣?(石若何?)”劉楨朗然答:“(石)出自荊山懸崖之巔,外有五色之章,內含卞氏之珍。磨之不加瑩,雕之不增文,稟氣堅貞受之自然,顧其理,枉屈紆繞而不得申。”曹操知劉楨借石自喻,就赦免了他。劉楨憑藉自己的傲氣和善辯脫罪,雖然流傳為千古佳話,卻也實在是鋌而走險,如果當時曹操殺機稍起,劉楨再有“一何勁”的品格,恐怕也難逃一死。可見要成佳話,天時地利人和運氣,缺一不可。

“芳菊開林耀,青松冠巖列”

西諺有云: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松樹在文人眼中,也並非只有一種鐵骨錚錚的狀貌,而是千姿百態,各具情趣。在悠然自得的陶淵明筆下,松樹的堅貞就是另一種味道,“芳菊開林耀,青松冠巖列”,陶潛飲酒時看到松菊,這樣堅貞秀美的風姿,卓然挺立的形象,可稱得上凌霜的豪傑,作者因此想起志節如松菊的隱士,要堅持他們為人的準則。陶潛想起了什麼樣的隱士已經無從得知,而多年以後,元代散曲家徐再思在觀音山看到眠松讓翠藤纏繞、與清風為鄰、明月為伴的情景時想到的,卻是靖節先生陶淵明。在徐再思筆下,“老蒼龍,避乖高臥此山中”是因為“歲寒心不肯為棟樑”,對松樹來說,它想要的,只是“半溪明月,一枕清風”。寫的是松樹,抒發的卻完全是自己在黑暗的政治環境中渴望避世的心情。

“芳菊開林耀,青松冠巖列”

王國維《人間詞話》雲:“一切景語皆情語”。一樣茁壯挺拔的松樹,在左思看來,如果不幸生在澗底,就只能被山上的小草廕庇,展現不出自己的才華。這是因為左思出身寒門,雖有大才,但在西晉的門閥制度下屢不得志,只好借景抒情,在詩中表述自己的抱負和對權貴的蔑視,在替“澗底松”打抱不平的《詠史》中,他寫道“鬱郁澗底松,離離山上苗,以彼徑寸莖,蔭此百尺條,世胄躡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勢使之然,由來非一朝,金張藉舊業,七葉珥漢貂,馮公豈不偉,白首不見招。”唐代大詩人白居易不得志時,讀到左思這首詩,感慨萬千,也以《澗底松》為題寫了一首詩以抒發自己的懷才不遇,詩曰:“有松百尺大十圍,生在澗底寒且卑。澗深山險人路絕,老死不逢工度之。天子明堂欠梁木,此求彼有兩不知。誰諭蒼蒼造物意,但與之材不與地。金張世祿黃憲賢,牛衣寒賤貂禪貴。貂禪與牛衣,高下雖有殊;高者未必賢,下者未必愚。君不見:沈瀋海底生珊瑚,歷歷天上種白榆。”

“芳菊開林耀,青松冠巖列”

古往今來,文人關於松的詩文不計其數,但其中最有趣的,還應屬稼軒先生。只有他沒有從松樹產生各種各樣的聯想,而且,只有他把松樹寫的活靈活現,彷彿那不是樹木,而是一位能陪自己暢飲的好友,在《西江月》詞中,他這樣寫道:“昨夜松邊醉倒,問松‘我醉何如’。 只疑鬆動要來扶,以手推松曰:‘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