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該如何教孩子識別“假新聞”?

生活中如何教孩子識別“假新聞”,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呢?

福布斯專欄作者Andrew Arnold認為,家長們需要引導孩子具備“批判性思維”,利用下文中的5個步驟,教孩子從謠言或虛假故事中分辨出好的報道。

文丨Andrew Arnold 編譯丨張燃


批判性思維已是當代學生必備的一個能力。

在美國,批判性思維是美國共同核心州立教育標準最看重的三大能力之一,學校會在孩子很小的時候開始循序漸進地加入這種思維訓練。

在國內,批判性思維也越來越受到重視。

而在現代信息爆炸的社會環境,批判性思維最廣泛的一個應用場景便是辨別“假新聞”。

“假新聞”這個短語變得越來越普遍。

一方面,它被用來描述那些有可疑動機的組織在網上和電視上發佈的虛假或誇張的故事。另一方面,它也被用來轉移人們的視線,以掩蓋事件的真相。

假新聞不是一個新現象。

幾十年來,各類紙媒電視媒體一直髮布著各種不實或誇張的信息,到了網絡時代,新媒體上更是充斥著各種社論偏見。

據報道,社交媒體已成為美國62%成年人的首要新聞來源,這使得我們對“假新聞”的判斷變得富有挑戰性。

生活中該如何教孩子識別“假新聞”?

根據2018年Edelman Trust Barometer的數據,59%的受訪者表示不確定他們在媒體上看到的數據的真實性。更有甚者,近三分之二的受訪者表示,一般人無法從謠言或虛假故事中分辨出好的報道。

那麼是誰被假新聞欺騙了呢?是不具備批判性思維的人。

我們的孩子,如果不具備批判性思維,將會成為信息爆炸時代的犧牲品。

問題是,如何保持批判性思考的能力,並判斷哪些故事是真實的,哪些是假的?

1. 檢查資質

如何判斷自己在閱讀或觀看的故事是有效的、值得信賴的?看故事的作者的資質是最直接清楚的。嘗試找出是誰在展示故事和新聞、他們代表什麼組織、擁有怎樣的立場和資質。

如果你能確定故事或新聞的講述者是在此領域合格的“專家”,那麼這個故事可能是準確的。

如果他們只是一個博客作者,目標是得到轉發,擴大自身影響力,那麼你有理由懷疑此新聞的真實性。通過檢查資質,你將很快學會識別合法的新聞機構和不合法的新聞機構。最後,一定要警惕那些為了娛樂和譁眾取寵而發佈荒謬新聞的網站和博主。

2. 核實來源

永遠不要把一篇新聞報道或博客文章放在表面上去理解,追溯人們從哪裡得到信息是很重要的。一般而言,在網上或其他地方發佈準確信息的人會鏈接到他們的信息源,尤其是在引用一些數字或事實時更是如此。如果他們用到以下信息源,你可以嘗試會相信他們:

l 從著名的學院和大學,或政府機構的學習。

l 發表在合法報紙、期刊和其他出版物上的報道。

l 專業人員的報價和評論。

l 目擊證人提供的信息。

謹防以下情況:

l 與任何來源無關的故事。

l 將他們以前的帖子鏈接為“證據”的新聞。

l 贊助研究的鏈接。

l 使用那些根本沒有資格就某一主題發言的“專家”。

l 鏈接到詐騙網站。

生活中該如何教孩子識別“假新聞”?

3. 提高你的批判性思維能力

面對那麼多信息,我們在智力上很容易變得懶惰。千萬不要成為新聞和其他數據的被動消費者。相反,努力讓你的批判性思維能力敏銳,永遠要挑戰你自己的假設和偏見。將你自己的經驗和已經被證明是真實的數據結合起來,通過可靠的測試程序來反覆驗證想法和觀點。

4. 閱讀標題之外的內容

只閱讀新聞標題就憤怒轉發、隨意對新聞當事人或群體下判斷的經常發生。你在Facebook上瀏覽新聞,發現你的朋友分享了一個新聞,聲稱NASA花費數百萬納稅人的錢在太空做一些看似荒謬的實驗。該帖子在評論區各路網友的炮轟。

你選擇信任你朋友分享的內容,因為你知道他們是一個“聰明的人”。於是你也單擊“轉發”,並配以憤怒的表情和語言。接著你主頁裡信任你的開始繼續把這則新聞傳播下去。

你所沒有做的是讀完這篇報道之後的文章。這些看似荒謬的實驗實際上在醫學、氣候科學等領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可悲的是,不讀就分享新聞故事的現象太普遍了。

生活中該如何教孩子識別“假新聞”?

5. 使用事實核查器

你沒有辦法親自核實你所遇到的每一點信息。但是,如果您閱讀或觀看了一些你認為提出驚人觀點或根本無法進行驗證的內容,請使用一個有信譽的事實檢查器。這些工具包括Snopes、Politifact、《華盛頓郵報》的事實檢查器FactCheck.org和OpenSecrets。

努力確保你用來形成觀點的信息是準確的和有信譽的。在傳遞故事之前要先確認它們。不要總是隨意相信一些事情只因為它們正好符合你的世界觀。世界需要批判思想家!

————————

——————————————

十分媽媽:一個有溫度的親子育兒公眾平臺,在這裡,為你分享提升媽媽寶寶幸福指數的一切好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