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後42天檢查,醫生都建議做盆底肌修復,有必要做嗎?

老影迷老歌迷

有必要做!

懷孕期間,隨著胎兒的不斷長大,對於盆底肌的損傷和壓迫是很大的,分娩時的壓迫和牽拉,也會使盆底肌鬆弛。

盆底肌修復不是一次兩次,一天兩天的事,需要堅持,一般產後一個月到三個月是調理的最佳時間。


孕媽成長日記

  產後恢復對於寶媽們身體健康的重要性不容置疑,但是如何科學規範進行產後健康恢復,如產後42天檢查,醫生都建議做盆底肌修復,有必要做嗎?以下淺談,以作共享。

  1、什麼是盆底肌群?

  2、為什麼產後42天檢查,醫生建議做盆底肌修復?

  我們知道,寶媽經過十月懷胎的過程,身體圍度、激素水平、體重、腹腔體積等發生了巨大變化,尤其子宮的變化使得盆底肌處於持續的受壓狀態,而逐漸鬆弛造成嚴重損傷,再加上分娩,使得盆底肌損傷成為必然。

  目前,大量的文獻資料已經表明,雖然妊娠與分娩對女性盆底肌肉的損害是不可避免的,但對盆底損傷的影響是可逆的。產後42天檢查,醫生建議做盆底肌修復說明你的盆底肌已經受損,如果不重視骨盆底修復、康復鍛鍊,對健康影響很大。

  最後,在這裡溫馨提醒各位女性朋友,修復盆底肌的好時期是產後42天至半年內,為避免增加生殖道感染幾率,避免引發多種疾患,建議遵醫囑,在醫生指導下積極進行盆底肌功能修復及康復訓練。


家庭醫生在線

生完寶貝,新媽咪要做的一項工作是關注自己的盆底功能恢復情況,談到盆底肌肉恢復,小道消息、商業炒作不少,媽咪瞭解的科學方法、醫學真知卻不多,來請專家為我們撥開迷霧吧!

近一半產後媽咪存在盆底功能障礙

女性在懷孕、分娩的時候,盆底肌肉會受到很大壓力而拉長變薄,張力和控制能力會隨之減弱,PC肌受損常表現為:

●PC肌緊張 媽咪生產後若常感到下背部疼痛,常患陰道或泌尿系感染,或性生活時陰道內有疼痛感,可能是由骨盆肌肉長時期慢性緊張或痙攣性收縮引起的。測試發現,女性中約有20%~30%的人陰道PC肌緊張度合適,勉強合格者40%~50%,而20%~30%的人則過分鬆弛。另有資料顯示,我國已婚已育的女性,45%都有不同程度的盆底功能障礙。

●PC肌鬆弛 初期表現為陰道鬆弛、性生活不滿意、小腹有墜脹感、尿頻、便秘等症狀,恢復不及時,還有可能發展為壓力性尿失禁、子宮脫垂、膀胱脫垂、直腸脫垂等疾病。

何為PC肌

陰道、尿道、肛門四周成束的盆底肌肉稱恥骨尾骨肌,簡稱PC肌,女性的盆底肌肉,像吊床一樣,承託和支撐著膀胱、子宮、直腸等盆腔臟器,除了使這些盆腔臟器維持正常的解剖位置之外,還參與控制排尿、控制排便、維持陰道緊縮度,增加性快感等多項生理活動。

PC肌恢復別入3誤區

誤區1:產後PC肌會恢復如常

誤區2:靠提肛、陰道收縮可有效鍛鍊PC肌

20世紀40年代,醫生凱格爾最早提出通過找出正確的盆底肌肉群,然後進行收縮的自我鍛鍊法,恢復PC肌功能。可是人們往往錯誤地鍛鍊了假想的“PC肌”(往往是腹肌和臀部肌肉),鍛鍊效果差甚至適得其反。

當努力提肛或縮肛時,並沒有實際的肛門收縮發生,而是腹部或臀部肌肉的繃緊和收縮。這些錯誤的收縮本身對鍛鍊PC肌作用不大,應該轉化為更高水平的盆底肌肉的收縮鍛鍊。

誤區3:剖宮產不用鍛鍊PC肌

順產是造成女性盆底肌肉鬆弛的主要原因,但不論是順產還是剖宮產,都會損傷盆底肌肉,只是多少和程度上不同而已。只要懷孕,日益沉重的子宮對盆底肌肉都是一種過度壓迫,盆底肌肉處在持續受壓中,使得盆底肌纖維變形,肌張力減退。所以認為只要選擇剖宮產就能避免損傷盆底肌肉,因而不用做相關康復訓練的觀點是不正確的。

盆底康復,不用太害羞

隨時鍛鍊PC肌,你也可以!

媽咪可在家藉助陰道啞鈴進行阻力訓練,將器具放入陰道,開始時以收縮PC肌3秒後放松3秒為1次,重複10次為1組,逐漸延長收縮時間到10秒。鍛鍊數組後,快速短促的抽動PC肌,儘可能快地反覆收縮和放鬆該肌肉數分鐘,開始時可能很難分清是收縮還是放鬆,但逐漸就容易區別了。

每天以收縮300次為宜,以保證訓練效果。大約50%的患者在開始矯正訓練之後的前幾周,會走回頭路,重新使用那些不相關的肌肉而不是PC肌。因此,有必要在第1個月裡每週重新用會陰壓力計檢查。當媽咪熟練掌握了鍛鍊PC肌的方法,就可以在開會、辦公、聽課、看電視時,隨時隨地非常隱蔽地鍛鍊PC肌啦。

找對方法,PC肌康復才有效

●生低頻電刺激 通過低頻電刺激PC肌做有節律的收縮和放鬆,使之得到被動鍛鍊,達到增加肌力的效果。適用於盆腔肌肉軟弱無力,或無法找出正確肌肉群的媽咪。現在,國內已經有iBall和魅動小v這樣與手機App相結合的陰道啞鈴供媽咪選擇使用。

藥物能縮陰?千萬別信!

市面上有很多所謂“藥物”或保健品宣傳只要塗抹就能縮緊陰道,有偏方還說醋蒸可縮陰,千萬別信。肌肉的力量都是靠鍛鍊才變得有力,藥物或醋蒸是沒什麼用的,盲目用藥會破壞陰道內原有微生物之間的平衡,造成菌群失衡,易引發感染,很危險的。


媽咪寶貝傳媒

自從國家政策放開二胎之後,各位寶媽都開始準備二胎了。但是產後寶媽們就會發現自己的小肚子上的肉肉變多了,小肚腩的出現只是表面上。生完寶寶後,媽媽們的盆底肌就會變得鬆弛進而會影響身體。大家還可以去搜一搜盆底肌的鬆弛會對大家產生什麼樣子的影響,那麼為了幫助各位偉大的寶媽恢復完美的身材,幫助寶媽進行產後恢復,小咖為大家帶來了一組瑜伽體式。

話不多說,大家跟小咖一起來看看這組瑜伽體式吧!

體式1:半船式

1.坐在瑜伽墊上,脊柱挺直,雙腿前伸保持挺直,手臂伸直,手掌撐在地面上。

2.呼氣,身體後仰,同時抬腿,保持膝蓋繃直,腿部與地面保持60°。

3.手臂向前伸展,繃直,雙手握住雙腳足弓,拇指放於腳背上。身體的平衡靠臀部保持,腹部和背部肌肉保持繃緊。保持此姿勢3-5個呼吸。

4.雙腿屈膝,雙腳下降,使小腿與地面平行;雙臂向前伸直,與肩齊平。

5.保持此姿勢3-5個呼吸,維持重心穩定。

體式2:蹲式弓式

1、保持雙膝跪地,雙手掐腰挺直上身。

2、左腳向前,身體自然前傾,左足弓起,雙手平放左腳兩側貼地。

3、將彎曲的左腳下壓,腳尖點地,右腳伸直。

4、挺直上身,全身下壓,雙手往後沿著身體延展,往後捉住抬高的右腳腳尖。

5、保持3-5個呼吸。然後作相反方向的動作

體式3:簡易坐式

1、坐在地上,兩腿前伸。

2、彎左腿,把左腳放在右大腿之下。

3、彎右腿,把右腳放在左大腿下方。盤腿而坐。

4、雙手分別放在兩膝之上。肩膀和手臂放鬆。

5、保持姿勢,自然地呼吸。

體式4:馬裡琪二式

1、坐在地面上,雙腿向前伸直,打開胸腔;

2、彎曲雙膝,腳掌應完全平放於地面,小腿貼緊大腿。

3、舉左手臂向上,呼氣,身體微微前傾,直到左側腋窩抵住左膝內側,左手臂從前側環繞住左小腿脛骨向背後伸展右手動作相同,直到右手抓住左手腕。

4、吸氣,把背部向上伸展,感覺臀部兩側均勻地壓住地面,右腿肌肉收緊,保持伸直,眼睛看右腳趾,正常呼吸;

5、呼氣,身體向前向下傾,保持此姿勢3-5個呼吸。

體式5:束角式

1、 雙腿伸直坐於墊子上,保持上半身挺直。

2、 彎曲右膝,雙手抓住右腳腳踝和腳跟,將右腳拉向腹股溝,然後用同樣的方法將左腳拉向腹股溝,直至與右腳掌相合。

3、 雙手緊握雙腳腳趾,將腳跟再次向腹股溝,溝拉靠,雙腿外展,雙膝下壓靠近地面,上半身向上伸展,身體下壓,儘量與雙腳接觸。

4、 保持此姿勢3-5個呼吸,保持重心穩定。

體式6:臥英雄式

  1. 1、保持跪坐姿勢,吸氣,臀部坐在兩腳之間的地上,手臂自然垂於體側。
  2. 2、呼氣,身體向後傾,逐步將頭、背部放在地面上,雙臂伸展過頭,彎曲雙肘時,小臂於頭頂上方交替。
  3. 3、保持此姿勢3-5個呼吸,上身緩緩抬離地面,雙手垂直於體側,身體還原。

修復盆底肌刻不容緩,產後瑜伽就是很好的方法幫助寶媽們進行恢復。各位偉大的寶媽為了寶寶奉獻了自己的很多,正如那幾句歌詞“怎麼會生下了他,並決定帶他回家,付出了我的所有我的一切,無所謂…..”,那麼偉大的寶媽們,相信你們一定能夠堅持產後恢復自己的身材為寶寶們樹立一個好的榜樣。

今日話題:各位寶媽最難忘的時刻是什麼呢?歡迎大家留言和大家一起分享哦!

喜歡小咖介紹的瑜伽體式,記得轉發和關注哦,愛你們~


瑜伽微社區

醫生都建議產後42天開始做盆底肌修復,但是很多產婦對盆底肌修復並不重視,其實因為沒有了解盆底肌在懷孕期間的破壞程度有多大,在這裡我告訴大家,盆底肌修復是十分必要的。


為什麼要做盆底肌修復。

1.盆底肌就是託著我們腹部所有臟器(孕期包括羊水和嬰兒)的一張肌肉網。 而孕期的增重讓這部分肌肉的負擔變大,肌肉之間的空隙變大變形,如果不及時恢復,“月子病”大小便失禁出現的幾率就會增加。

2.在我國有將近一半的已育女性,會有不同程度的盆底肌功能性疾病。如果你發現在生產以後會出現。有尿失禁,這個就是常見的盆底肌功能性障礙之一。

3.除了尿漏,盆底肌受損還會引起子宮脫垂、反覆尿道炎等等危害。

4.剖宮產和順產,盆底肌都會受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傷。

盆底肌修復的最佳時間。

修復盆底肌的最好時期是產後42天至半年之內,各位產婦要抓緊這段黃金時期進行盆底肌的修復,否則會造成生殖器官的炎症和其他功能性障。

盆底肌修復期間的注意事項。

1.每天多喝水,不要喝咖啡,茶或者可樂。

2.沒有便意的時候不要去小便。

3.儘量延長每次小便之間的間隔時間。 4.最好使用坐便器。

5.大便時間不要過長。

我是J媽,曾經以為自己足跡踏遍幾十個國家和地區是值得驕傲的一件事情,現在認為做了媽媽才是人生的王道!曾經的職場達人,現在的育兒達人,專心在頭條碼字,每天更文,專注於育兒經驗和寶媽自我提升以及時間管理,分享我的所學所思,所有文章,一字一標點,全部是我一個一個敲打出來。

J媽學堂的美國家庭萬用親子英文教學課程已經上線啦! 關注即可免費獲得!

文章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 文內如果有錯別字,請見諒。 圖片全部來源於網絡,如果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J媽學堂


蔡曉紅註冊營養師


ldl16

其實產後尿失禁的發生率很高,達三分之一左右,很多人在產後有一個自然的緩解過程,尤其是在月經恢復以後,有尿失禁,進行電刺激是有效的。

再說了,目前沒有證據證明常規的產後康復對減少尿失禁有幫助。


佳楠育兒記


Eymon

我生了兩個都沒做,我的兩個都是剖腹產,覺得沒必要做。可能也是因人而異吧,順產的話盆底肌鬆弛,大部分都可以通過運動恢復。如果沒有恢復的話,日常生活就會有點小尷尬哦,像打噴嚏,幹體力活等就會漏尿液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