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建議月薪4000元的人做理財嗎?

瑪麗隔壁的閒人

你好,我是投資顧問郭一鳴,很高興來聊聊理財的問題。

有句話大家都知道,交“你不理財 財不理你”。雖然並非人人都對這句話感冒,但是在負利率時代,在大家財富增長的這個年代,無論你有多少資產,都是應該考慮做做理財的。

對於理財,有的是有門檻的,但可以選擇門檻比價低的。比如銀行很多理財產品是要求五萬元起步,但是也有類似乎貨幣基金等起點很低的產品,而且相對收益比銀行定期要高。或者也可以選擇基金定投等,每個月幾百元錢的也行,日積月累也不是小數目;

除了門檻,也有風險之別。高到低風險的產品汗牛充棟,比如期貨、期權類,信託、股票類,基金、債券等,可根據自己不同的風險承受能力來具體的選擇。

對於月薪4000元的,建議以月為單位做做基金定投,每月少量的投入,常年累計,平均收益還是很可觀的。當然,如果可以,建議比較少的資產可以考慮較高風險的投資,畢竟高風險對應高收益,適當參與高風險的投資也算是理財中的一種配置,而在風險防控下,也不失為一種方法。


郭一鳴

雖然在三四線的小城市裡面,可以有一部分閒錢做理財,但是人們現在的消費觀念都是有多少花多少,有時候不夠花甚至拿信用卡提前消費,等到下個月工資到賬再還,這樣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沒有任何的規劃,大部分人花錢的模式都是

收入-支出=存款,除去,吃飯,房貸,車貸,孝敬長輩,隨份子等等很多花錢的地方,剩下的才是自己存下的錢,大家心裡都有數往往這樣剩不下錢去做理財。錢到用時方很少呀!!!所以我給大家幾個小建議:

1.改變自己的花錢模式

收入-存款=支出作為自己的花錢模式,也就是說工資發下來以後先拿一筆錢作為自己的固定存款,剩下的就是這個月自己能花的錢,然後根據剩下的錢再去規劃安排自己的生活,我女朋友就是這樣的一種花錢模式,工資也是4000左右,但是她就是通過這種方式存下一筆錢。

2.改變自己掙錢的方式,多渠道去掙錢

一個人如果只靠基本工資精打細算生活的話,夠維持自己生活的,往往是存不了多少錢的,再加上買車需要錢,買房學要錢,生病需要錢,方方面面都需要錢,人們都好說:“錢不是存出來的,而是賺出來的”,所以要想辦法從多渠道去掙錢,要麼就是跳槽加薪,要麼就是找個兼職增加自己的收入!

3.做理財

什麼是理財?指的是對財務進行管理,以實現財務的保值、增值為目的。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錢生錢,當手裡有些閒錢的時候可以去買一些銀行的基金,國債等等,增加自己的收益,我比較隨便把閒錢往餘額寶裡面一扔,自己漲去吧!

不管月薪多少在自己能力範圍內我還是建議理財的,因為錢到用時方很少!

回答完畢,祝看到這個帖子的人2018都能發大財,謝謝~


小波扒事

怎麼說呢,我覺得理財是種態度,而不僅僅是把錢投資到什麼地方。


月薪4000元的時候,理財可以做的事情有三點:


一、記賬

記賬的目的,是要知道自己錢花在什麼地方了,越是錢少越需要知道自己收入和支出的構成,才不至於錢花著花著就沒了。在做記賬的時候,也可以大概做個預算,計劃著用錢。


二、強制儲蓄

強制儲蓄是存錢的最有效方法。每個月收到錢,先存掉一點,就好像把這點錢花掉了一樣,不要去想它,事實上這點錢是不會影響你後面的生活的。那麼,要存掉多少,就看你平時的開銷了。月薪4000元的時候,可以每月存掉500,也可以每月存掉1000。


強制儲蓄這一塊,如果你願意的話,還可以按照雞蛋不要放在一個籃子裡的原則來投資。比如說,每月300元定投基金,再把500元劃入另一個賬戶買類似餘額寶這樣的活期理財,貨幣基金也屬於這個範疇。


一開始強制儲蓄一定要量力而為,在乎有而不在乎多,1000不行就800,800不行就500,500不行就300。積少成多,工資漲上去就多存點,時間久了,這筆錢才會越滾越大。


三、定期盤賬

這個定期盤賬的方法我是從簡七理財的課上學來的。她說財富就像個蓄水池,每個月定期盤一下自己的賬戶餘額,這對自己堅持理財有好處。有了這個習慣之後,看著賬戶總金額越來越多,會讓你對儲蓄越來越上癮。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以善小而不為,沒有資本的人,除了珍惜每一點的進步和積累,就沒有別的辦法改變命運了。


以上,加油!


貝妮雙子

你好,我是理財在路上,2011年開始理財,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理財不是一定要等有錢才理財,而是在沒錢的時候就可以開始學習理財。其實理財越早越好,西方很多國家在學生學習階段就有財商教育的課程。

首先,每月進行記賬,清楚自己的財務狀況。

不管每個月收入多少,都要記賬,知道自己每個月花費在哪裡?有沒有可以改進的地方。保障基本生活質量的錢肯定是不能省,但是一些不必要的開支可以減少,如一些娛樂消費。

其次,每個月發了工資先存下10%,先儲蓄後消費。

很多人不管發了多少工資,在月底的時候總是沒有攢下錢,成了月光族。很多人做過實驗,如果每個月少用10%其實對自己的生活不會造成太大影響。比如月薪4000,就是先存下400塊,剩下3600再用於日常消費。

最後,根據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去選擇投資產品,讓錢生錢,跑贏通貨膨脹。

如果剛剛開始接觸理財,可以從風險比較小的貨幣基金開始,一年收益大概在4%左右,流動性好。如果還可以接受風險再高一點就可以購買國債和銀行理財產品,收益也在4%到5%之間。

如果你風險承受能力比較高,可以選擇指數基金之類的,長時間堅持下來一年有10%左右。股票、期貨之類的風險就更高了,如果沒有豐富的理財知識還是遠離風險高的投資種類。

你不要小看每個月存下的這400 塊錢用來定投指數基金,如果收益率10%,30年以後也是一筆不小的數目,有76萬。如果隨著你工作能力的提升,理財知識的提升,收益和本金能再提高,那就不只是70萬了。


理財在路上

月薪4000為什麼不能做理財?說的好像中國人民多有錢似的,你要知道工薪階層和農民才是中國人口的大多數,千萬不要以為理財只是有錢人的專利,你不理財,財不理你,不論錢多錢少,理財意識必不可少。必須明確,投機和理財是兩碼事,理財是一件循序漸進長期堅持的事情,只要你堅持了,就會有收穫,但投機不一樣,投機只是一個一夜暴富的夢想,這個夢想只存在與極少數人身上,理財是一件很理智的事,所以我反對所有那些說4000元工資進股票的人。

舉個例子,給一個剛出生的孩子每天堅持存一塊錢,投入一款平均收益4%的理財產品,到這個孩子長到29歲時他就會有10萬元,這就是理財的威力所在。
每天一塊錢尚且如此,月薪4000元有什麼理由不去做理財?每月拿出1000元理財,只要堅持下去,你就會有意想不到的驚喜。

當然理財產品的選擇應該以中低風險產品為主,基金和理財產品都是可以選擇的對象,如果要定投,應選擇指數基金和股票基金。理財應該是一件持續的事情,首要考慮規避風險,千萬不要幻想一夜暴富。


科技言歡

- 建議啊,強烈建議,理財要趁早。有句話叫“理財就是理生活。”理財並不單單指買股票基金及各種金融產品。理財是一種思維,一種生活態度。理財也不是叫你要摳門,而是合理消費。所以理財真的不是有錢人的專利。

- 對於理財小白來說最開始是要有理財意識,瞭解理財。從知識上認識到,理財的意義是非常廣的,記賬,買東西,思考買東西的過程,資產配置,買保險等等都是理財。在思想上認可理財,轉變觀念重新認識理財。

學一樣技能,不轉變固有的錯誤觀念,不認可是不可能會去認真學習的。以前理財對我來說就是炒股,炒股就是賭博,以至於我覺得理財就是賭博。因為總能聽到誰誰炒股,輸的傾家蕩產。所以根本不會去關注理財。直到在哪裡看到有人推薦記賬軟件,試著記了一下賬。不記不知道一記嚇一跳,我以前覺得我花錢不算大手大腳,應該屬於理性消費的人。記賬以後才發現我每月光是亂七八糟的零食就是花去小千,因為買的時候每天買的不多,但是次數多了,總體花費就多了。有個覆盤消費的經歷以後,開始關注理財方面的知識和事物了。

- 學習一項技能最有用的方法是向這個領域裡最厲害的人學習。而普通人向專家學習的方法就是閱讀。觀念上推薦《窮爸爸富爸爸》這個書有一個系列的,但我覺得沒有必要一系列的都去讀,因為他們大都大同小異。《小狗錢錢》很有趣的一本童書。有個正確的理財觀念以後還需要了解各種理財產品和理財概念。根據自己情況合理安排自己的時間和金錢。我很喜歡《精益創業》裡的小成本快速實踐的方法。這種方法簡單,實踐性強可快速成長。買理財產品也是,自己分析自己去買個幾百塊錢的試試水。塔勒布三部曲《隨機漫步的傻瓜》《黑天鵝》《反脆弱》。

- 知道以後要去實踐,否則知道再多的道理也過不好這一生。而且不真金白銀的去市場真的很容易高估自己承受風險的能力。在市場低迷的時候收穫的真的比市場好的時候多。市場好的時候更容易高估自己的能力,只有虧錢了才會去思考為什麼,該怎麼改進這些問題。'

- 理財是一輩子的事。從開始理財,從一小步開始,逐步改變自己的人生。


吃飯的帽帽

強烈建議!月薪4000塊錢不理財天理不容。

如果是在小城市,月薪4000塊錢已經是不少的收入了,即便有房貸要還也會有一些結餘,哪怕每個月剩下1000或者500,你存銀行活期也沒有幾個利息,白白把錢借給銀行用了。



最關鍵的是,你每個月都會有一些結餘,積累一段時間也不少,為什麼不把這些錢拿來生更多錢呢?

如果是在大城市,月薪4000塊錢很可能不夠花,或者很緊張,這種條件你更缺錢呀,缺錢才更有必要讓錢生錢呀。

所以理財是一種必要,有錢沒錢都要理,錢多錢少都要理。

如果錢多又想安全,可以考慮買一些銀行定期理財,現在門檻最少都是5萬起步,收益很多都在5%。



p2p網站我是強烈不推薦,雖然利息高,風險更高。銀行定期存款也不推薦,收益太低。不過有一些人只相信銀行定期存款,安全。如果非要在銀行定期存款和不理財之間選一個,還是銀行定期存款吧。


逸然決然

1、理財問題要先計算清楚每月日常消費,否則並不清楚4000月薪內到達能拿多少出來理財,使財產增值。

2、理財計劃要有個合理的目標、期限,比如說目標是每年增值5%或10%,如果目標脫離實際,自然也就沒有辦法建議了。

3、要確定自己的理財風格,是可以接受虧損的激進風格,還是不接受任何虧損的保守風格。

4、理財還要結合自身的條件,比如你可以花在理財上的時間,進入一些投資市場所需要的基本知識和交易條件等等。

所以,單說月薪四千是沒辦法給出一個合理可行的建議的。


廬江郡後生

你好,我是走在理財路上的林公子。

月薪4000當然建議理財了,必須的呀。理財是一生的事情,理不理財和你的收入沒關係,收入也是可以納入理財規劃的。

巴比倫富翁阿卡德說:“只要你還有能力賺取收入,那麼什麼時候開始都不會太晚”

《巴比倫富翁的理財課》中提到了理財的三原則,可以藉此來回答題主的問題。

  1. 所有的收入一部分一定要留給自己先儲存起來

理財不是看收入多少才去理財,理財要樹立,花費=收入-儲存的意識,也就是先存儲再支出,而不是先把錢花出去,剩下的錢拿去理財。這樣是永遠沒有錢可理的。

2.學習如何使你積累的財務為你效力。

剛開始積累的階段可以考慮買入貨幣基金,至於“貨幣基金”是什麼,從哪裡買,題主可以搜一下先關問題,悟空問答裡就有很好地解答。

當積累一段時間就可以開始基金定投,每月固定買入基金產品這也是很好的選擇。理財一定要學會規避損失,我的思想是在搞不明白的時候寧願少賺或是不賺也不要貿然投資。

理財是系統性的問題,每一種理財方案、方法都會涉及到很多具體的產品,每一種產品都自成體系。所以從一個點開始比如貨幣基金學,從一個投資方法基金定投開始學習,只有當你開始操作開始學習時你才知道自己不知道什麼

3.多向“有智慧的人”諮詢,找到你的理財好導師

理財既然是一項人生課題,那就要向刻意練習裡說到的那樣,找到一個好導師,現在網絡發達,各種理財書籍很多,還有很多線上理財課程,找到那個導師並不難。有個人或者有思想能夠天天提醒你規避風險這是最重要的事情。


我是林公子,閒來讀讀書、理理財,今天妥妥地當著領導的面激動了,總是不能淡定,一大把年紀了也是硬傷啊



林公子的菜園

建議!非常建議!理財要乘早,不管月薪多少,都是很有必要的。理財可以說是現在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環,假如你的月薪成了5000、6000,你的花銷也會隨著增大,並不會有所良好的改變,反而比以前變得更加拮据了。這時候,如果你有良好理財習慣的話,就可以克服很多不必要的花費,在生活中就有“底氣”。



理財為我們帶來的不僅僅是被動收入,還有滿滿的安全感與成就感。雖然題主的月薪4000可能在投資理財產品短期內不會有很可觀的收益,但是時間長久下來,你會很吃驚你慢慢存下來理財的錢和收益,這筆“鉅款”是你在生活中堅強的後盾!

不得不承認,在這個通貨膨脹率飛速升高的年代,單純地存銀行定期是遠遠不夠的。投資理財才是上上之選,就算跑不贏通賬,但是盡力地追趕也好,不是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