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現在的理財市場?

鄭道慶

題主說的理財市場意思應該是是投資理財吧。

普遍對投資理財的定義是,投資理財是指投資者通過合理安排資金,運用諸如儲蓄、銀行理財產品、債券、基金、股票、期貨、商品現貨、外匯、房地產、保險、黃金、P2P、文化及藝術品等投資理財工具對個人、家庭和企事業單位資產進行管理和分配,達到保值增值的目的,從而加速資產的增長。在本文中,就拿股票市場,期貨市場,和當今諸多理財產品市場為例。

(圖片來自互聯網)

對於中國股票市場,1920年7月1日,上海證券交易所開業,這是近代中國最早的股票。新中國的股票市場從1990年12月開始,新中國股票市場第一次擁有了資源配置的功能,自此開始,中國股票市場極速發展。至今,都可以說中國的股票市場還在成長階段,儘管已經經過了股票市場行為的大規模規範,但中國股票市場還有很多需要整改需要學習借鑑其他市場優點的地方。截止2015年6月,中國股票市場中20.52%的投資者持有股票市值不足一萬元,而48.15%的投資者持有股票市值在一萬至十萬元之間。大概2/3的投資者擁有著市場上僅僅5%左右的資產。散戶規模十分龐大。


(圖片來自互聯網)

再看看期貨市場,1990年10月,中國鄭州糧食批發市場經國務院批准,以現貨交易為基礎,引入期貨交易機制,作為我國第一個商品期貨市場正式啟動。經歷了迅猛發展和治理整頓,到現在穩步發展中。截止2015年10月末,中國期貨市場總體有效客戶有104萬左右,而機構客戶僅佔2.1萬,約僅僅佔2%。中國期貨市場仍是“散戶市”。

(圖片來自互聯網)

不難發現,股票和期貨市場初期都有迅猛發展階段,這個階段在股市裡面的“先見者”們賺的缽滿盆盈。但是那個時候正是中國市場化進程的初始階段,很多投資者都是一股腦的一哄而上,所以造成了很多投資者認為,股票市場和期貨市場是個賺大錢的地方,“0成本賺大錢”是很多人所熱衷的。但是這個世界上哪裡有不勞而獲的事情,不好好鑽研股票的優良程度,不好好獲取新聞再來選擇買哪支,怎麼買,買多少,是很難在這個市場中獲利的。不過中國的投資市場也在漸漸理性化,散戶們向著兩個方向走,一條是“交學費”,在股票市場裡面經歷的多了,很多老散戶也漸漸摸清了投資規律;一條是“代理化”,通過機構代理投資,所以中國的理財產品市場開始興盛起來。但是由於很多投資者仍然抱有僥倖心理,所以“e租寶事件”等等接踵而至。

(圖片來自互聯網)

投資是一種獲取資金的方式,但和打工拿工資一樣,只有付出辛苦才會有收益。巴菲特的年平均收益率才只有21%左右,那麼我們這些散戶可以達到多少呢。不勞而獲只能得到失敗。當今中國採用的以按勞分配為主,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制度,資本也是一個重要的因素。投資者要按照自己當前的資金量、對市場的瞭解程度、自行安排自己的投資行為。不要心存僥倖心理,不要盲目跟風,不要過於自以為是,不要畏懼更不要貪圖風險,踏踏實實辦事,認認真真考慮,我認為財務自由就離我們這些散戶不遠了。


xttskln

隨著經濟發展,近幾年理財市場蓬勃發展,尤其是互聯網金融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出現了各式各樣的理財產品,幫助人們實現了財富增值保值。

目前理財市場主流產品有餘額寶、理財通為首的各類寶、銀行品種眾多的理財產品、各種基金、各種債券、股票、保險、P2P理財、貴金屬等等,花樣眾多,各有特色,令人眼花繚亂。



利與弊

總體來說,利大於弊。

利處:這些理財產品,因為智能手機的普及,走入了千家萬戶,成為很多家庭成員的手機必有APP。以為理財,讓很多家庭的資產得到合理優化配置,讓錢生錢,可支配資金越來越多。同時,各類產品也將很多閒置的民間資金集中起來,投入到各種行業去,促進了各行各業的繁榮發展。

弊處:理財市場的快速發展也帶來了諸多弊處,比如產品眾多,魚目混雜,其中有很多濫竽充數的產品,讓投資者難以甄別,掉入陷阱;監管不到位,造成了某些產品體量過大,開始影響整體安全等等。



如何選擇理財產品

作為個人投資者,如何在理財市場中選擇合適的產品呢?

關鍵是要做好風險控制。

一是評估風險承受能力。目前很多APP都有風險評估,看看個人的風險承受情況,根據評估結果,來確定如何配置理財產品,風險承受能力高單位,可以選擇一些收益較高產品。

二是進行組合投資。組合投資能有效控制風險,就算風險承受能力強,也要進行風險控制,將投資資金分成幾份,投入到不同產品中,取得組合收益。

三是選擇靠譜的平臺。購買理財產品,一定不要閉眼就買,要看平臺和產品本身,比如超級大公司阿里巴巴、騰訊等,他們旗下的餘額寶、理財通等,比較有保障,就算髮生風險,也大概率獲得賠付。




陽陽的羊221

你不理財,財不理你,這句話一直是投資市場的名言。但是,我們所處的理財市場,到底是一個怎麼樣的市場呢?其實,很多投資者不清楚,變成糊里糊塗的理財。


我是雄風投資,20年投資實戰經驗的老司機,在中信證券工作期間,曾獲騰訊2012中國最佳投資顧問。


分享對這個問題的看法和分析,讓我們瞭解事情的真相和本質,為大家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一,有些亂的理財市場。


最近幾年的時間,理財市場有些亂,使得很多投資者被騙,損失慘重。


1,傳銷說成理財。


很多犯罪份子,將傳銷包裝成理財,做成一個騙局,號稱收益很高,固定回報。多年前,我的一個同學在畢業時,差點就被人騙取做傳銷了。


2,高利貸包裝理財。


前些年,太多的人們被高利貸傷害。那時的人們,天真的以為高利貸就是理財,每個月都有固定的收益,甚至一些人還幫助高利貸公司做業務,害人害己。


3,虛假股權投資項目。


2015年左右,那時的股市火爆,一些不法分子,又設計虛假股權投資項目的騙局,不懂股權的投資者被騙,現在很多人的投資資金都沒有拿回來。


4,數字貨幣的騙局。


2017年數字貨幣漲幅巨大,於是,犯罪分子又利用人性的貪婪,編造數字貨幣的騙局,捲走一些投資者的投資款。


二,正規的理財市場。


目前很多投資者,都在銀行購買理財產品,銀行裡面的理財產品,至少都是真實和正規的。


但是,銀行裡面的理財產品,不代表沒有風險,相反一些產品的風險很高。比如:私募股票基金、信託產品、債券產品等理財產品,這些產品都是有風險的。


特別是信託產品,投資者要注意安全,因為2018年開始信託產品的剛性兌付,將會被打破,信託產品的風險將加大。


三,理財方法。


理財是每個人都要掌握的一項能力,就如開車,無論你的錢多或錢少,都需要做好理財。就如買車這件事,錢多就買好一些的車,錢少就買一部普通的車。


理財是必須的,但是,理財也是需要注意安全的,特別是需要學會辨別風險,不要輕易相信給你提供投資理財人員的建議。現在有職業道德的從業人員不多,我們需要學會自己保護自己。


越早理財,越好。越懂理財,越好。理財越謹慎,越安全。



如您有投資的問題,私信聯繫我,如我有空,將進行專業解答。



雄風投資

糟糕呀

人們太在意保本與高收益,造成詐騙,高額反傭橫行,加大了未來各類違約的概率。

這就跟現金貸一開始很美好,之後很慘完全一樣。

當剛性兌付被徹底打破後,優質理財產品才能出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