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銀行理財產品,應注意的風險是什麼?

啊綠水繞靑山

您好,對標題所提到的問題,經過對各種要素的分析,認為,主要的風險是,本金與收益的安全性,可靠性

以及靈活性等方面的風險!

下面就和朋友們,共同分析一下銀行理財產品應注意的風險都有哪些方面:

第一個應注意的風險是,本金保障方面的風險。銀行理財產品,均不承諾保本。也就是說,如果發生意外虧損,投資者要自己負擔虧損部分。

第二,應注意預期收益與實際收益之間的差異。購買理財產品時,一般都會有一個預期收益,也就是咱老百姓說的,到時候能賺多少!但預期收益不等於實際收益!投資理財是一個複雜的過程,最終的結果與預期往往會有一定的差異。例如,低於預期,高於預期,與預期收益基本持平等。這個結果需要投資者承擔。

第三,要注意靈活性的問題。銀行理財產品與儲蓄,在靈活性上完全不同!存款儲蓄,無論活期定期,都可以提前支取,並獲取相應的利息。而理財產品,一般都有期限,在到期之前無法提前支取。因此需要注意這方面的風險,以防急用錢時無法贖回。

另外,銀行理財產品,並不一定等於是銀行自己發行的!在銀行中售賣的各種理財產品,除銀行自有的以外,還有諸如保險公司,信託公司,基金公司等發行的產品。因此在購買時,一定要根據個人的情況認真甄別。

綜上所述,購買銀行投資理財產品,需要注意本金的安全性,投資收益的可靠性。以及靈活性等諸多方面的風險。總體上看,目前銀行理財產品相對比較平穩。也是普通人進行投資理財的一個可行的渠道。


理財咖

今年銀行的負面新聞可謂層出不窮

民生銀行行長欺騙投資者

興業銀行找建行理財

買到假理財產品被騙10億

美的被銀行騙走10億元

種種案例,防不勝防

錢放在銀行就是最安全的嗎?

並不一定哦~

這些騙局你要警惕!

誰動了你的錢 警惕你的客戶經理!

去年4月份,招商銀行西安雁塔廣場支行的一名金葵花卡客戶在該行的470萬元存款從賬戶中消失,更離奇的是,負責該客戶的客戶經理在事發前半個月自殺身亡。此事在網上引發熱議,客戶在銀行存款,銀行本應該保護客戶的資金安全。但該客戶在銀行的存款,卻被銀行員工利用職務之便轉走,所屬銀行卻全然不知情或不告知客戶實情。

在這起案件中客戶經理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他們利用職務之便,謀取一己私利,利用客戶對銀行工作人員的信任,進行多筆轉賬操作,客戶存款瞬間消失。

存款變基金 血本無歸!

2013年天津張女士出資300萬元在銀行購買投資年化收益率為12%的理財產品,張女士並未意識到此次購買的理財產品與以往有任何差別。直到產品到期後,300萬元本金和利息並未如期收回,她向銀行詢問情況,才被告知該產品是理財經理王某私售的基金產品與銀行無關。張女士和其他認購人只能向警方報案。

這個案件已經被審理,結果如下:原告購買涉訴產品的規範和流程與銀行的理財產品完全不同,且該理財產品沒有通過櫃檯交易,而是通過網銀自行向瀋陽一家公司轉賬,原告沒有盡到注意義務,由此產生的投資風險與銀行無關王某參與私售也是其個人行為,銀行不擔責。

銀行花樣多 存款還能變保險?

今年1月,安徽蕪湖市民宋先生從北京打工回鄉將攢下的5萬元存入郵儲銀行南陵支行某營業部,存錢回來才發現,拿到的不是存款單而是保險單。出具的“存單”是中國人壽保險投保單,還標註為“銀行、郵政代理專用”。這種情況多是因為保險或理財銷售人員和銀行櫃檯人員串通,‘忽悠’客戶購買理財或保險產品所致,而客戶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購買了理財或保險產品,保險或理財銷售人員和銀行櫃檯人員從中獲利。

有些高息存款其實就是非法集資,即櫃員違規將儲戶存款直接轉賬給缺錢的企業,從中賺取“中介費”。

銀行也會破產?

錢放在銀行並不是唯一的選擇,放在銀行的錢也並不是安枕無憂的,你知道銀行也會破產嗎?

銀行一旦破產,中國人民銀行負責存款保險制度實施,最高償付限額為人民幣50萬元。同一存款人在同一家銀行所有存款賬戶的本金和利息加起來在50萬元以內的,全額賠付;超過50萬元的部分,從該存款銀行清算財產中受償。但是就算銀行破產了,你欠銀行的貸款一分也不能少,必須要全還。

說到最後,一切問題的根本原因都是因為盲目信任和不夠細心所導致的,所以,大家以後在銀行辦理任何業務,都要提高警惕,絕不能因為是銀行就輕易相信,不然發生問題時追悔莫及!


叮咚錢包

任何投資理財產品都有風險,有投資就會有風險。投資銀行理財產品也一樣有風險,把錢放在銀行不代表一定是安全的。有很多投資銀行理財產品被騙的情況。一般投資銀行理財產品有兩種常見的風險。一種是被騙了錢直接打水漂,另一種是本金出現了虧損。


第一種情況不會發生在櫃檯,一般都是在貴賓室發生的頻率要高。舉個例子,你去銀行網點買理財產品,你誤以為自己買的是銀行理財產品,錢也進到銀行的賬戶中了,但實際上是銀行內部員工和外部不法分子勾結,把錢挪用到其它地方了,如果跑路了或是錢被揮霍一空,那你的錢就被騙了,直接打水漂了。

第二種情況本金出現虧損,這個是買銀行理財產品常見的一種騙局,就是你以為自己買的是銀行自營理財,但其實買的是銀行代銷理財,比如基金,尤其是風險偏高的股票基金和指數基金,這類理財產品風險高,出現虧損的可能性大,所以很多買銀行投資產品的人常常會出現虧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