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在國外會受歧視的深層原因是什麼?

愛之翼008



看到這個問題,腦海裡浮現出眾多國人在國外遭受歧視的事件,心裡也有說不出的五味雜陳。


不知為何感覺近幾年歧視事件層出不窮,愈演愈烈,從歧視國人消費者、旅遊團,到歧視海外的華人,甚至到但凡看到亞裔就首先想到中國人,然後一頓嘲諷、歧視、辱罵、毆打。我不僅想,是我太敏感還是太自卑呢?


按說隨著國力的日益增強,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而國人的消費能力更是有目共睹,那國人出去理應得到應有的尊重,但為什麼我們出去給了人家錢賺,確還換回來一頓歧視呢?甚至有當面賺你錢,背後罵你人的感覺。


其實深究起來應該有兩方面的原因


其一,過去長久以來,中國由於各方面實力的軟弱一直是被動挨打,受人欺辱的對象,而如今短短几十年國力確有著突飛猛進的發展,洋人的心裡在這個時候自然是極度不平衡的,甚至可以說是極度扭曲的。說白了,就是之前的一個弱者,突然有一天發達了,就是瞧不得你的好,想方設法要擠得你、為難你,讓你不能與他們平起平坐。



這種心態其實恰恰說明了洋人輸不起的自卑心裡,既然實力被趕超又沒招兒應對,那就直接耍混最直接。人如此,國既如此。


其二,說說咱自身原因。這裡不必深究國人出國的種種劣行,可能有些的確稱不上劣行,而只是生活習慣罷了。比如國人說話大聲的問題,這其實更多的是彼此間交流的一種方式,有時還是為了顯示親近而特意為之。當然類似吐痰、插隊、爭搶等確實是惡習,但也有它由來的原因,這裡不過多分析。


還有一種就是在國外生活的華人的問題,舉個例子,曾經看到過這麼一個報道,說國外的一條酒吧街,日復一日都有著固定的經營時間,經營和生活互補打擾,而近年自從有了華人經營的酒吧,這種平衡就被打破了。


此時,華人“吃苦耐勞,努力賺錢”的特性顯露無疑。為了吸引更多顧客,他們開始延長酒吧營業時間,而不顧當地幾十年的傳統,這樣導致了本地酒吧經營者逐漸失去了優勢,甚至無生意可做的地步。我試問一句,如果你是本地經營者,有誰能平靜地接受這種現實而不怨聲載道呢?有誰能對破壞規矩的外人不另眼相看呢?


還有近期出現的北美折扣店歧視國人消費者的事件,究其內因就顯露出大量代購一窩蜂購買商品的問題,更有甚者通過幾次購買,買完再退,變相鑽空子來套取差價,不說讓洋人反感,也讓國人為之汗顏。


國家是強大了,國人是富有了,但我們整體對規矩的意識還遠遠落在後面。我們從自家走出去到別人家裡做客,就應該遵守別人家的習慣和規矩,不能還由著自己的性子來。一句話,尊重人、守規矩到哪兒都適用。


當然,我們也要給那些瞧不起我們的人予以有力的回擊,用行動告誡他們中國人不光有錢,更有裡有面兒,有氣有節。


蘇珊職場進化論

中國人在國外受歧視的原因有很多,如貧窮,落後等等。卻不是最根本的原因。中國人在國外受歧視的根本原因,是我們拋棄了優秀的傳統文化,喪失了自己的家國情懷。

一百年來,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民族,像我們一樣,熱衷於瘋狂的詆譭、誣陷、踐踏自己的傳統文化。


一、儒家思想是把君主和權力關進牢籠,主張把人民當奴才的暴君,必須誅殺。孔子謂之湯武革命。孟子謂之湯武誅獨夫。那些漢奸敗類們卻把法家的思想,轉嫁到儒家身上:說孔子教人民做奴才。真是黑白顛倒。

二、孔子提倡以德報德,以直報怨。

哪些慕洋犬漢奸們卻稱:孔子提倡以德報怨。五胡亂華,要滅華夏,孔子也不讓反抗。心甘情願做兩腳羊。

三、孔子提倡智民。

孔子曰:君子不器,器物沒有思想,沒有靈魂,沒有道德。孔子要求君子要有思想,有靈魂,有道德。

孔子又曰:君子以振民育德。此之謂也。

愚民是商鞅、韓非的一觀主張,哪些噴子非要栽贓給孔子。

儒家思想啟民智,立民德

四、儒家提倡立法為民,司法獨立,疑罪從無,不罪無辜。人類法治思想的鼻祖不是孟德斯鳩,而是聖人孔子。(見《尚書》)

法家提倡法律必須體現君主的意志,君主必須牢牢鉗制刑罰,寧枉勿縱,夷租連坐。以刑法奴役臣民,捍衛君權。法家無疑是民主、法治、憲政的頭號死敵。

那些漢奸卻稱,儒家文化永遠產生不了憲政。並拿出‘鐵證’:君君,臣臣。

鄙人就解讀之:首先,以君道的標準要求君主。然後,再以臣道的標準要求臣子。這就是約束和限制君主,是把權力關進牢籠。君君、臣臣就是憲政。

那些下水道的臭蟲,拋棄了優秀的傳統文化。成為了真正的愚民。外國人當然歧視這幫行屍走肉。

五、儒家的政治理想,是大道之行,天下為公,選賢與能的大同社會。現在已經有十幾個國家,實現了大同社會。孔子為人類社會發展,指明瞭方向。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此言不虛。

上海一位市長在馬路上,見到一位轎車特別禮讓行人。事後,就與這位司機溝通。才知道,這位華人曾經在加拿大生活了十幾年,早已經養成了溫良恭謙讓的習慣。

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被我們自己瘋狂的詆譭和踐踏。卻被美國人、德國人、英國人、加拿大人、日本人繼承。

拋棄了自己的傳統文化後。自己就成了蠻夷。當年我們也是歧視蠻夷的。
尼克松說過:當中國人拋棄了自己的傳統文化,就是他們的滅亡時刻。

要想不被歧視,首先要對自己傳統文化認同。先讀兩本儒家經典吧:《荀子》和《左傳》。讀了這兩本書,法家的愚民措施就對你失靈了。斯德哥爾摩綜合症(商鞅綜合症)也對你失靈了。

然後在讀一讀《論語》、《孟子》、《尚書》、《詩經》、《孔叢子》、《禮記》。就會民智初開。

附錄:讀書必須做詳盡的讀書筆記,要真正理解吃透。讓經典中的精髓與自己的靈魂融為一體。否則只能叫翻書。大家可以關注我,點擊進入我的個人中心,再點擊文章,有一篇《做讀書筆記》,與大家分享。


楊朱學派

中國人在國外受到歧視的深層原因是:一是沒有宗教信仰;二是漢族人不團結;三是遇事不敢擔當。


大多數中國人沒有宗教信仰。很多中國人以自己沒有宗教信仰而沾沾自喜,卻不知道這正是被人歧視的重要原因。到了國外的宗教聖地,有些國人在古蹟文化地和宗教聖地所展現的恣意妄為和醜態百出真的是愚痴得出了國界。在與國邦交詞令所謂“平等”是被直接拒絕的,有人大驚小怪為什麼會拒絕平等?在他人的眼裡:一個沒有以天地為連接紐帶的無信仰民族,何期天地間的平等?!正是大多數人沒有信仰的人,認為自己死後沒有靈魂,“人死如燈滅”的教育所致。你不爭這一天地,就已經失去了一切。難道説,世界僅僅侷限於自己生活的這一個窄小的空間嗎?!

漢族人不團結。也許是儒家文化的偏差,一個“明哲保身”就禍害千年了,這些年老人倒地也沒人扶,社會風氣還有更壞的麼?那些黑厚學的操手們更是損害了社會道德觀和錯亂了人生價值觀。雖然說有佛教因果報應正確的價值取向,但推祟和遵守的必盡是少數人,很難帶動和影響全局。看看這些年發生了什麼?一會提倡學習西方科學技術文化哲學,一會又提倡孔孟之道風水之學,一會又要學習佛教思想禪宗智慧,一會又是王陽明理學知行合一,現在又要推翻三大宗教信仰重塑新思想。自己反覆無常,見地不和,他人歧視你也屬正常。

遇事不敢擔當,一是智慧不夠,二是底氣不足。真正的見地沒有出來,底氣只能是裝樣。沒有智慧,大無畏精神是不能現前的。我們本不缺一切,而我們有人在摧殘一切。

文/心智無礙 暢遊虛空

圖/來源於網絡


心智無礙暢遊虛空

前一段時間一個朋友和他們公司上級聊天,期間談到朋友的家鄉河南,本以為會提到故鄉的風景名勝,歷史人文。萬萬沒想到上級“哦”了一聲,一臉平常的說:“井蓋省,聽說你們那騙子挺多的啊?”

朋友憋了半天,保留了自己當講的一句話,辭職了。

同事勸朋友,何必呢,他只是玩笑話。

朋友說:“我不想在一個分不清地域黑和玩笑的人手底下幹活。”

河南有18個直轄市,20個地級市,這位領導沒有挑任何一個來講風土人情,或者說沒有體驗過任何一個城市的風土人情,僅憑道聽途說就肆意的貼標籤,去侮辱別人的家鄉,難道真的可以用簡單的一句玩笑帶過嗎?

河南人被黑這一問題由來已久,和東北人砍人、上海人小氣一起作為中國地域黑的三大濫觴流傳下來。但很多人跟風黑了很久,卻從未見過自己所黑的這些地域的人。

我常年在全國各地旅行,各地的朋友都有一些。

河南的朋友農村出身,因為是家裡老大,所以很早就出來工作,不到二十歲就已經是家裡的頂樑柱,可以養家裡弟弟妹妹。身上有著一股子韌勁,可以為了一個方案兩天不睡覺。

網上所黑的自私自利,愛打小算盤,我沒看到,我看到是一個對生活有著自己的計劃,知道怎麼過日子的一個人。

網上所黑的坑蒙拐騙,我沒看到,我看到的是一個和所有年輕人一樣的自信,自信可以憑藉自己創造勞動價值,自信可以獨立的生活的人。

上海的朋友是本市土著,真正的上海灘人,但做事彬彬有禮,談起生意大氣豪爽,絕不拖泥帶水,和我所見過一切事業有成的人並無區別。

東北人更是和傳說中相反,戴著眼鏡文質彬彬,別說砍人,打架都能嚇得他抱頭鼠竄。

認知不依賴於實踐,反而是依賴於別人的認知,通過網上得來的信息進行自己認知的建立,這種認知是單薄而可笑的。

單薄到什麼地步呢,說實話都不用風吹,自己多走兩步就散了。

酷愛地域黑的人,往往是那些從沒出過門的人。

究其根本,地域黑起源於90年代電視劇中的刻板印象塑造,本意是為了節約塑造人物的成本,突出人物身上的形象。它們塑造了一些特點鮮明的符號化人物:操著一口上海話一定過日子精打細算,拿捏著腔調;說東北話的一定豪爽,脾氣火爆;刀子嘴豆腐心的講著一口北京話沒跑。

這些地域符號化只是為了強調人物的某些特徵,使其更有戲劇感,觀眾也方便代入。在這個時間段,這種地域符號化確實帶給了我們很多樂趣。至今,電視劇裡仍然保留著這種方式。而這種地域符號化的手法也讓我們對於不同地域之間的差異有了最初的概念,引發了不少人對這一地域文化的興趣。東北話在中國的流行就和趙本山與趙家班經年累月的傳播有很大關係。

其實早在80年代末,陳佩斯的小品《胡椒麵》就已經有了有地域黑的影子,但這時候的地域黑還僅僅限於調侃,並沒有攻擊性,注重的是差異而非缺陷。然而互聯網的發展卻讓這種風氣塵囂日上,漸漸變得扭曲起來。

在信息爆炸的今天,各種信息各種認知動動手指頭就可以擺在我們面前,這是科技帶來的進步,也是對我們的考驗。

這麼多信息,如果不加思考就統統接受,那結果是可怕的。

在西方國家,中國人的形象一向遭到刻板印象的毒害,眯眯眼、數學學霸、體育不好,諸如此類的刻板印象一直困擾著中國人,甚至已經實質上形成了種族歧視。那流毒更廣的“傅滿洲”形象,更是歐美人嚴重最早的邪惡反角之一。

難道說中國人在國門之外被刻板印象所符號化備受歧視,在自己的土地上也要彼此歧視才行嗎?

我真誠的希望,大家能夠客觀的看待身邊的人,能夠少些攻擊性,少些惡趣味,真正的用自己的腦子來看待問題,而不是通過標籤和符號去定義別人的屬性,不然,你那自己以為幽默的玩笑,很可能會讓你損失一個好朋友,一個好機會。

明明地域之間的刻板印象不只有惡的那一方面啊,我們應該選擇的方式不是對罵、嘴炮,而是應該更加包容,增加彼此之間的瞭解。

到時候大家互相地域黑才更有意思。

“你們省有什麼了不起,不就是歷史悠久,古蹟多了點,文化底蘊厚重了點嗎?”

“我呸,你也配說,你們省除了有錢,除了經濟發達你們還有什麼拿得出手的。”


老李校長

去過歐美澳洲,也接待過來華教書工作的朋友並深度交往。從陌生到熟悉,他們對中國人的看法出奇的一致。國人普遍在意外人對自己的印象而不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修養作為。有個英國朋友的話令人印象深刻。他說我們西方人最看不起非洲人了,不是因為種族歧視和語言行為,也不是因為貧富差距和生活方式,更不是因為法律道德和文化傳統,還不是因為社交禮儀和國家政體。政治經濟軍事科學技術社會等等這些因素都不是。我們就是看不起他們。我聽到這些時還暗自竊喜。接著他話鋒一轉,你們中國呀……連他們都不如!我詫異鎮定地問他前世無冤後世無仇為什麼?他說請原諒我直率,可能是因為骨子裡的自私自利自高自大自我中心。不像是千年文化禮儀之邦高貴風範薰陶出來過的。我當然不服氣,難道非洲黑人就有這些素養嗎?他說問題不在這兒,在心。全世界的人對中國的認識都是千年文明,彬彬有禮,謙遜好學,勤懇努力,吃苦耐勞。怎麼我們都沒看到聽到感受到這些呢?聰明倒是有智慧真沒有。小聰明小便宜小計謀隨時隨地。大智慧大忍耐大剋制真的沒有。是敬畏心吧?他接著說聰明是知道什麼事該做能做,智慧是知道什麼事不該做不能做。你們表現得不像是這樣。巧了我一個美國同事也這樣說過,美國從獨立戰爭時就解放黑奴了。也在清朝接受了幾百萬中國勞工修建了北美鐵路。對中國人的印象可以說根深蒂固。信仰貧富好壞不必說,主要是自我中心,目空一切。西方資產階級革命傳統是自由民主平等博愛公正法制,你們真的沒有你們只有對金錢福利貪心不足。我反駁道人性弱點誰又不是這樣呢?他說可能是你們古人說的那個適度,適可而止見好就收吧。猶太人過去把歐洲財富洗劫一空,把美洲的資本掌控在手裡。中國人也有被歐美俄日本印度越南印尼驅逐遣散反華排華的歷史。因為中國人來以後雖然遵紀守法和藹可親笑臉相迎但結果會發現我們兜裡的錢沒有了,賴以生活的飯碗丟了。最後他強調中國南北方人不同。我們可能接觸最多的是來自南方陰險狡詐的生意人。他們不像是禮儀之邦來的人。不如非洲人簡單率真。不如歐美人俄羅斯人那麼純粹有骨氣。有文化不見得有教養,拜金富有不見得高貴。


夢遊196144962

大概要分成兩方面來講。

中國人自己的原因,比如說有一部分人喜歡公眾場合大聲喧譁啦,不排隊沒秩序,隨地吐痰扔垃圾,愛佔小便宜喜歡拿很多免費品,自己沒有理解卻喜歡跟人爭論等等。但是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缺乏自信。

衣服穿得亂七八糟,不修邊幅,眼神飄忽,鬼鬼祟祟,畏畏縮縮的,這樣無論是哪國人在哪裡都會受到歧視。雖然常說人不可貌相,但是我們也不得不承認,人很多時候都是隻敬羅衫不敬人。當一個人精神很差,邋里邋遢,不管誰遇到,第一肯定都是防備心理。

還有就是有些中國人就喜歡坑同胞。前輩坑後輩,在這裡紮根的坑新來的。有人跟我說,因為自己以前吃了苦,所以要讓後輩也吃吃苦,知道生活的艱辛。但是遇到本地人又是另一副面孔,特別有禮貌,甚至諂媚,在有本地人的場合還會很過分地取笑中國或者中國人,努力把自己跟中國人區分開來,感覺自己是中國人很丟臉,有種自覺低人一等的樣子。

第二個原因,是媒體導向作用,因為政治原因,很多媒體的報道都是負面,比如說偷渡,逃稅漏稅,黑工,惡性競爭,傾銷,產品質量差,拐賣兒童,吃狗肉等等。

這些情況別的國家當然也有,但是媒體只告訴你它想讓你知道的事。很多老外呢,其實智商也不很在線,別人說什麼就是什麼,以訛傳訛的也信,還會往誇張了傳。比如說,大家常說中國製造質量差,但是如果我們將說這話的人家裡的中國製造全部除去,可能他家連個門框子都不剩了。而且很多人可能一輩子都沒出過遠門,就像井底之蛙。遇到這樣的情況,建議大家第一時間表明態度,說明實情,聰明的人會思考,固執的人跟他爭論是沒辦法贏的,他開心就好。

其實看到了這些以後,會覺得自己是中國人真棒,見多識廣,沒有坐井觀天。哪個國家都有不好的地方,沒有誰比誰差,如果當一個人連自己也看不起的時候,才不會也不配得到任何尊重。


宇宙人士

首先,中國人在所接受的教育中,沒有“權利和自由的邊界”概念。比如,中國人在餐館等公共場合大聲喧譁,很多國人認為,我們國人就喜歡熱熱鬧鬧,這是我們的傳統,外國人應該尊重我們。實際上,這是一個自由的邊界問題,你自己喜歡熱熱鬧鬧,你在自己家裡怎麼鬧騰,那是你自己的權利和自由,不與其他人產生交集(隔音差傳到外面的除外),一旦你來到公共場合,這個場合下,你的大聲說話就能夠影響到他人,這時候,按照自由的準確內涵:你有說話的自由,但不能對別人帶來不利影響。你應該壓低聲音,儘可能減少對他人的不利影響,這就是自由的邊界,你突破了這個邊界,別人看不慣你也是正常的。

很多國人容易混淆公域和私域的道德原則,多是用公域的道德去要求私域,不可取的,容易給他人一個“不是文明人”的印象,也是可能被歧視的一個因素。


渙然之風

在意大利生活了幾年,來談談對這件事的看法。

仔細觀察你會發現,那些喜歡歧視中國人的意大利人,往往是那些生活在社會最底層的人士,而那些中產階級和上層社會的人,他們反而是越來越有素養,越來越講禮貌,懂得對他人的尊重。

如果說中國在外受到歧視,我感覺大概是這三個原因:

1.少部分中國人不好行為影響了對中國人整體形象判斷

這種情況其實很常見,我們經常因為小部分人的不好行為而影響了我們對他人整體的判斷,地域黑和膚色歧視就是典型的例子。意大利近些年來遭遇經濟危機,很多人失去了工作機會,而一些在意大利的不法華商,利用意大利的法律漏洞,投機取巧,佔據了一些市場,搶走了很多意大利人的飯碗,這樣的事情曝光之後,對中國人的形象造成了嚴重影響,雖然不法華商僅僅是一小部分,但現在一提到中國商人,在很多意大利人眼裡,尤其是那些被搶走飯碗的意大利人眼裡,就是偷稅漏稅,投機取巧的典範。

2.媒體的誤導

在意大利主流媒體,對中國的報道基本還是公正客觀的,但一些小的媒體,為了提高收視率,故意譁眾取寵,斷章取義,製造一些對中國人不好的信息進行報道,這導致很多根本與中國沒有過接觸的意大利人一開始就對中國人存在一些偏見。在很多意大利電影裡,中國人飾演的角色一般也都帶有落後、邋遢、奇葩等消極形象,如果單從電影這一點來看,他們對中國整體認知還停留在清朝時期。

3.語言不通,文化不相容造成的誤解

中國和意大利很多生活習慣和文化是不一樣的,比如這邊的酒桌文化,在中國餐桌上,下屬經常會向上級敬酒以表尊重和祝福,但在意大利這邊,這種行為完全是違背個人意願的事情,我不願意喝酒為什麼非要喝?平日生活裡,意大利人使用你好,謝謝、打擾了這些詞的頻率是非常高的,一些中國人可能是因語言不好不自信,或者是羞澀不願意張口說,造成了意大利人認為中國人不禮貌,很冷,性格孤僻等誤解

在意大利的這麼多年,其實並沒有明顯感受到什麼歧視,只要你樂觀自信,願意瞭解尊重他們的生活習慣,你會發現大多數歧視只是因為之間的誤解。


意大利生活小百科

國人在國外受歧視,像隨地吐痰亂扔垃圾、旅遊刻字、貪小便宜、不守規矩和秩序等等,這些都只是具體表現。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行為,很多人都會想到兩個詞:1、素質;2、教育。

但我們真正應該思考的,可能是更深層次的原因。


一、很多人不瞭解我們作為一個個體,對國家和社會應當承擔的責任和義務。

對於很多人來講,我們更關心的是家庭和親屬。我們的文化建立在家族血緣關係之上,而不是一個理性的基礎之上。這會導致人們非常自私和冷酷。而極度的自私和冷酷,就會衍生出上述諸多令人深惡痛絕的醜象。

孩子從高樓上往下扔東西給公眾造成嚴重的安全威脅,其家長還拼命袒護,就是一個很典型的例子。我自己的利益才是最重要的,管你別人怎麼樣!這其實是多數國人的邏輯。

我們長期被人詬病的不團結、窩裡鬥,也是源於這種特性。這種似乎是與生俱來的特性,已經成為阻礙我們健康發展的最重要因素。


二、沒有信仰。

一說到沒有信仰,很多人立刻就會拿自己信這個、信那個去反駁。但其實這些人根本就不知道什麼叫真正的信仰,還覺得理直氣壯。

沒有信仰,就會導致自我氾濫,沒有自我約束。每個人都想按自己的意願行事,都只相信自己,而且好像還都有自己的道理。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很多時候會成為一盤散沙。

沒有信仰,就沒有罪惡感。無論做錯一些小事還是違法犯罪,在很多人看來:只要不被發現,就是無罪,而不會有虧欠和負罪感。這就導致他們根本不願意去尊重規則、守規矩,而且在處理內部矛盾時,非常冷漠和殘忍。


三、受教育的目的。

在很多人看來,受教育的目的只是為了佔有知識等資源,用以改善個人境遇和生活質量,而不是更好地服務於這個國家和社會。

他們更關心的是考試,是通過佔有知識去獲取更高的地位和權力,而不是道德和真理。他們更傾向於向這個社會去索取,而不去考慮怎麼去回報。

那位著名的傳教士亞瑟.史密斯,一個世紀前曾指出的,我們最缺乏的不是智慧,而是勇氣正直的純正品性。現在看來,這句話依然讓人無法反駁。



正是由於以上及其它種種因素,導致我們很多人可以隨時隨地隨意做出幾乎任何奇怪、奇葩的事情來。而這些事情,在習慣遵守規則的外國人看來,當然會覺得匪夷所思,無法理解和接受。隨之而來,就是鄙視或歧視。

別人是不是戴了有色眼鏡或心存偏見,這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該如何找回那個勇敢、正直、遵守規則、團結而不自私的自己。


冀彥偉123

今天,歧視中國人不僅在歐美,亞、非、拉窮國也討厭中國人。根源:

一,是舊文明與新文明的差異。我們大聲說話、隨地吐痰、不排隊、無視公共規則……是自然而然的舊文明;與國外當今普世新文明存在矛盾。

二,是人的尊嚴差異。我們要麼叫窮叫得人不如狗,一幅窩囊、潦倒、乞討相;要麼炫富炫得令人憎恨,一幅土豪、濃皰、癟三相。這兩種人都讓人十分厭惡。外國人即便乞丐也衣著整潔神情自然,富人更是謙遜有禮言行慈善。

三,是心靈差異。我們在外國人面前要麼奴顏媚骨,要麼恨之入骨,缺乏平常心;我們在國內,習慣對強者阿姨奉承,對弱者居高臨下,缺乏平等意識。外國人總統首富與平民乞丐真正是無貴之分。

四,是後天的教育差異。我們是教育人從小用心機謀生,外國是教育人從小用人性做人;我們教育人模仿,外國教育人創新;我教育人聽話精神,外國教育人批判精神。所以不同教育背景的人在一起,往往是前者驚訝後者,後者鄙視前者。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