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靠騰訊強大的流量入口,微視和抖音誰更厲害?

深藍色的獾

當然是抖音,流量在那裡!

騰訊覬覦短視頻這塊肥肉已久。

2017年算是短視頻爆發元年。QuestMobile的最新報告顯示,2017年短視頻獨立App用戶已突破4.1億人,較去年同期增長率達116.5%;2017年短視頻使用時長佔移動互聯網總使用時長的5.5%,而這一比例在2016年剛剛達到1.3%。

然而,也就是在2017年,騰訊關微視、投快手、推MCN計劃,在短視頻領域摩拳擦掌,但似乎卻一直不溫不火。

微視並非一直都是提不起來的阿斗。成立之初,騰訊對其投入大量明星資源,希望能利用明星效應發展粉絲經濟。短時間內廣告商、用戶數據暴增,2014年春節期間,微視下載量穩居App Store免費榜前5名,日用戶數量增至4500萬。

但靠明星不過是南柯一夢,短期內靠明星效應吸引來的用戶粘性並不高,隨著明星的離開,平臺的內容又不穩定,微視的用戶也作鳥獸散。騰訊甚至曾兩度放棄微視。

先是2015年3月,騰訊戰略放棄微視。微視產品部總經理邢宏宇離職;運營總監何釤轉崗去了另一個新產品團隊;產品部多個工作組解散;微視開放平臺(BD)負責人徐志斌離職創業。

在接下來的兩年,今日頭條迅速佈局短視頻、美拍接踵入局、微博旗下的一下科技推出的產品迅速爆發,騰訊儘管起了個大早,卻始終沒趕上這趟列車,不溫不火兩年後,2017年4月10日微視被正式關閉。

擁抱快手:兒子還是親生的好

如今,快手要奔赴香港獨立IPO的消息愈演愈烈,並在尋求10億美元的新一輪融資,投後估值180億美元。儘管消息並未坐實,但卻釋放出一個信號——如若快手羽翼豐滿,騰訊則更難將其整合。

2018年4月初,微視帶著新logo和slogan,做了今年來的首次重大更新,新增視頻跟拍、顯示歌詞字幕、一鍵美顏或美型三大功能,並打通QQ音樂千萬正版曲庫,無論是產品形態還是生態閉環,大有要形成碾壓之態的志向。

抖音裹挾:自己兒子不行,倒踩別人孩子一腳

幾乎所有的黃金賽道都少不了幾場撕扯與叫囂,短視頻亦如是。

改版後的微視,不少用戶反饋:與抖音沒什麼兩樣。於是,張一鳴與馬化騰,你一言我一語,從朋友圈還鬧上了法庭。


投資界

無疑是抖音!

可惜的是 2015年以前移動通信4G網絡還不夠快,資費也還不夠便宜,微視佈局是"過早"了。因而,得不到利潤的騰訊在2015年戰略放棄微視,產品部總經理邢宏宇離職,產品組解散。


而今日頭條的抖音於2016年9月上線,專注於年輕人的15秒音樂短視頻。用戶在拍攝並上傳視頻後,可以在抖音選擇歌曲,製造成15秒的音樂短視頻,形成自己的作品。

相比微視,抖音趕到了2016年之後4G網絡成熟,移動通信網絡資費下降的好時代,而騰訊發現不對勁後,才在2017年8月進行微視項目重組。騰訊無疑是"先出門一步,卻趕了個晚集",那時候抖音的線上活躍人數已經上了一個臺階。


另外,微視的運營策略也並不算成功。雖然通過2018年春節QQ 紅包合作發放微視禮包,一次爆發新增用戶數百萬,並依靠黃子韜、張天愛、劉昊然、迪瑪西等數十位明星助陣拜年併入駐微視,但在明星效應退潮後缺乏後勁,完全比不上今日頭條所走的平民路線。


數說社會

為什麼騰訊那麼大力度扶持微視,我想這個就很容易看出來誰更厲害點了吧,這個厲害是怎麼一個區分話的,如果說背後勢力,那自然騰訊是更加大點,但是根據運營的效益和成果來說肯定是抖音厲害了!

那麼抖音從孵化到現在的火熱程度我們就可以看出來了,而微視為什麼出來,就是因為抖音太火了,靠自己投資的快手都不一定能夠抵擋抖音的市場鋒芒,所以騰訊就不得不考慮重磅投資自家的微視,讓它重出江湖,當然我們也看到了微視出來陣仗很大,前期是代言人從黃子韜到張傑,還有強大的綜藝節目《創造101》為支撐開始大力的發展!

當然這些投入不少沒有道理的,就是因為抖音太火爆了所以就強化社交運營策略,還配上了自己的QQ空間來配合微視來打市場!所以你就看出來了,抖音的市場到底是多厲害的!

抖音的覆蓋人群原來是城市的年輕白領、大學生群體,現在已經到電視臺主持人到政府單位合作、博物館戲精這樣的產生都是抖音火爆之後帶來的產物!

那麼可能是因為這樣的程度還很難保障讓微視快速跟上,超過抖音,接著就來了這樣一出大戲。朋友圈重磅屏蔽抖音鏈接的事情!那麼這個是我的一個猜測,但是到底是不是我們就不知道了,曾經在音樂播放器網易和QQ音樂也曾經發生過一系列的事情,我們也知道。

所以引起用戶深度傳播帶動流量價值的效應主要靠第三方的社交軟件推動,他們自身是很難具備造血功能的,所以就需要分享帶動更多用戶,而輕社交知識互動價值,真正的社交是要帶來倍增的效應的。


創業者李孟

微視和抖音分別屬於騰訊和字節跳動的短視頻媒介。騰訊強大,字節跳動創新,微視和抖音誰更厲害不好說,只能說抖音更懂得用戶習慣。

1.微視的沒落

早在2013年的時候,騰訊就已經在佈局短視頻領域了,可以說騰訊確實高瞻遠矚、眼光長遠,早期的微視,用過的用戶都知道,8秒視頻,只有8秒。8秒講不了故事,談不了感情,只能算是對熟人社交的一個補充,所以在當時很難引起大家的興趣,漸漸沒落。後來,視頻網紅開始展露頭角,典型如papi醬、二更、陳翔六點半、一條等,與此同時快手、美拍、秒拍等短視頻快速崛起,等到騰訊反應過來的時候,只能尷尬的看著別人的背影而望塵莫及了。

2. 抖音的崛起

抖音於2016年上線,在2017年的時候徹底爆發,目前抖音已經穩坐短視頻領域的頭把交椅,把用戶牢牢握在手中。抖音的影響力到底有多大?抖音硬是把西安和重慶兩個城市帶火了,西安的摔碗酒,重慶的洪崖洞、李子壩輕軌,賣冰激凌的土耳其小哥,還有那個網紅橋,布朗熊。多少人是因為看了抖音,而開啟了一條說走就說的旅程?

而抖音也捧紅了一些自帶魔性的聲音。

所以說,從影響力上來講,抖音贏了。

歡迎留言、評論、轉發。


玩轉嵌入式

微視與抖音陷入同質化競爭

從產品的設計界面,到內容達人的合作模式,再到各大公會的補貼政策,微視雖然起步比抖音早,但是中途荒廢,如今完全是模仿抖音,所以毫無疑問,微視是小視頻年輕人市場的跟隨者,抖音是領導者,快手的主流群體在70後到80後為主。抖音是90後和00後用戶為主。

微視與抖音的運營策略

微視的補貼政策來襲,某公會一個月拿騰訊補貼3000萬

2018年,騰訊決定投入30億,扶持微視計劃,微視的產品運營也是走抖音的老路,簽約微博百萬粉絲大V,評選S級的達人,每月保底1萬的基礎薪資,上傳的視頻每一萬VV(有效觀看量)可以獲得70元收益,200萬VV封頂,也就是說,單條視頻,S級達人最多可以獲得1.4萬元的收入。單靠這個補貼政策,目前已經有公會可以拿到3000萬一個月的補貼費用,每個月為騰訊帶來300位微博百萬粉絲大V加入,可以說在騰訊的強大補貼下,微視用戶增長依然緩慢。目前微視日活用戶不到2000萬。

抖音,目前也是補貼,單價低於騰訊的微視,但是抖音的流量穩定,且有今日頭條的3億日活用戶作為流量分發平臺,再加上抖音已經深入人心,微視整個架構的內容都是在模仿抖音,所以說,這意味著,抖音具有絕對的優勢。

(其實這裡補充一句,今日頭條最大的價值是在於流量的聚合,騰訊的無奈是因為自己是一艘大航母,很多零件已經開始出現老化,究竟是棄船再造新船,還是從老船開始翻新,這至關重要,我認為騰訊的戰略已經出現偏差)

騰訊在小視頻領域是否能與頭條一戰

未來是充滿無限可能的,但是就目前來說,騰訊新推出的微視,沒有亮點,馬東說過一句話,做到最大程度的不同,就是做到了最大程度的被需要。微視已經深陷泥潭,目前無法自拔,只有搶佔下一個風口,才能引領潮流,小視頻大勢已去,微視翻盤是不可能的,如果定容定位,受眾群體定位還是和抖音一樣,騰訊的持續補貼肯定會收斂的,因為資本市場裡沒有眼淚,只有數據,一切以數據說話。沒有絕對的創新,微視很難實現用戶增長。


也許,小視頻在今年火了,明天還會有一個新的潮流產品出來,完全顛覆抖音的內容方向,這才是騰訊團隊需要區研究的方向,而不是在紅海里面做無謂的廝殺!


蔣昊脫口秀

用抖音的人群多,微視幾乎被人忽視。

抖音體驗效果好,年青人都愛用抖音,很多上傳作品質量很好,特別多有才的人上傳到抖音,讓人留連忘返。

微視受眾人群少,沒什麼人去關注,屬於小眾產品,沒有養成粘性。

今日頭條出品必屬精品,不然也不會成為第一網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