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利時警察遭槍擊 檢方按“恐襲”調查


中青在線鞠輝

比利時警察遭槍擊 檢方按“恐襲”調查

5月30日,在比利時列日舉行的悼念活動中,一名警察在默哀時落淚。比利時東部城市列日29日上午發生一起襲警事件,造成包括兩名警察和一名襲擊者在內的4人死亡,另有兩名警察受傷。新華社/路透

比利時東部城市列日29日上午發生一起襲警事件,造成包括兩名警察和一名襲擊者在內的4人死亡,另有兩名警察受傷。比利時聯邦檢察院表示這是一起“恐怖襲擊”,正按照“恐怖襲擊”的推斷調查這起事件。

槍擊發生在當地時間29日10時30分左右,事發地位於列日市一條主幹道附近一家咖啡館外。

檢方說,槍手先持刀從身後襲擊兩名女警察,搶走其中一人的配槍,打死這兩人和一名坐在車裡的年輕男子,隨後逃往附近一所中學,短暫挾持一名女人質,最終在與警方交火中被擊斃。這一過程中數名警察受傷,所幸學生安然無恙。

現場目擊者上傳到比利時社交媒體上的視頻顯示,大批現場民眾在猛烈刺耳的槍聲中驚慌奔逃。事發當時,瓦哈中學的學生正在教室內上課,並沒有與行兇男子發生正面接觸,師生們迅速被警察和校方疏散到附近的植物園躲避。

列日市政府隨後確認,嫌犯已被當場擊斃,被劫持的人質已獲解救,案發學校師生均安全。另據比利時聯邦檢察院稱,嫌犯在從第一案發現場逃往學校途中,隨手開槍打死了一名坐在路邊車內副駕位置的22歲無辜平民。

比利時聯邦檢察院表示,現已查明,此次襲擊事件行兇者名叫本傑明·赫爾曼,1982年出生於比利時南部小城羅什福爾。警方刑事檔案顯示,赫爾曼是一名“罪行累累”的慣犯,曾因盜竊、搶劫、輕微販毒以及損害公共財產等罪名多次被判入獄。此人行為“非常暴力”,但“並沒有明顯的極端化傾向”。直至案發前,赫爾曼仍因販毒和暴力犯罪而在監獄服刑期內,原本將於2020年刑滿釋放。5月28日,因享受“出獄休息日”(屬於比利時政府專為犯人提供的一項“重返社會”計劃的一部分),赫爾曼得以暫時離開監獄,但他並沒有按規定在第二天返回監獄,而是實施了這起針對警察的暴恐襲擊事件。

當地媒體援引警方消息稱,嫌犯在開槍襲警時,曾用阿拉伯語高喊“真主至大”口號。檢方表示,除了已被擊斃的嫌犯,目前尚未發現其他涉案同夥,系“獨狼”作案。截至目前,亦未有任何組織和個人宣稱對該起事件負責。

比利時首相米歇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向受害者及其家屬表示哀悼和慰問,強調會與在前線執行艱鉅任務的所有人員團結一致,共同抵抗恐怖主義威脅。

此次恐襲事件發生後,比利時威脅評估機構確認,比利時全國的恐怖威脅等級仍然維持在二級,意味著“存在發生恐怖襲擊的可能”。

列日屬比利時法語區,是工業城市。2011年12月13日,列日市中心聖朗貝爾廣場發生槍擊和手榴彈襲擊事件,5人喪生、100多人受傷。

比利時全國安全警戒級別分為安全威脅“較低”“中等”“嚴重”及“嚴重而緊迫”4級。2015年11月13日,法國巴黎發生多起恐怖襲擊。警方認定襲擊者大多來自比利時布魯塞爾莫倫貝克區。同月16日起,比利時全國安全警戒級別上調至3級;2016年3月22日布魯塞爾發生多起恐怖襲擊後,比利時全國安全警戒級別一度提高至4級。

今年1月,鑑於安全形勢好轉,比利時國家安全委員會兩年多來首次將全國安全警戒級別下調至2級。

在歐洲以往發生的恐襲事件中,恐怖分子往往是隨機選擇無辜平民下手。但近年來的種種跡象表明,警察等執法人員越來越多地成為恐怖分子襲擊的目標。29日發生的這起事件,已經是自2016年布魯塞爾恐襲事件以來比利時境內發生的第四起專門針對警察和軍人的恐襲事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