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大單,能源為什麼佔了一半?

甲殼蟲1

我是椰子熟了,歡迎大家關注我的頭條,更多精彩內容,期待與您共享!

我們知道,美國是實際上第一大能源進口國,對於能源的出口有嚴格的限制,但是這次的中美貿易大單,除了農產品之外,就是能源了,之所以美國這次放開能源的出口,實際上有很深的戰略意義。


尤其是特朗普上臺以來,加大了扶持美國本土化工能源企業,提高了能源自給率,加速實現“能源獨立”並擴大能源出口、降低對新能源的支持力度、打破有礙美國能源和經濟發展的氣候規制約束。


特朗普是有野心的,他這樣說過:“我們要的不只是能源獨立,我們要的是支配整個世界。”他希望能源出口,能夠成為美國經濟的又一個霸權支柱,毫無疑問,中國的巨大市場,是特朗普的首選。

另外,中美貿易大單中,高科技產品很少,美國基本上不向中國出口高科技產品,相對來說,中國出口到美國的中高端電子產品倒是份額很大,其實這是中美貿易逆差的主要原因。


椰子熟了

11月8日至10日,精彩紛呈的“習特會”為中美關係注入積極活力。雙邊超過2500億美元的“大單”賺足世界眼球,令其他大國豔羨不已。而其中的中美能源合作成為的“重頭戲”,這凸顯雙方加強合作、互利共贏的意願。而我們持續努力、以積極的態度促成中美能源合作,也從中獲益匪淺。並非簡單地讓步、進口美國能源產品那麼簡單。

實現中國的能源多元化戰略。伴隨中國經濟快速崛起,我們的能源需求日益旺盛,過多倚重中東、北非等地的能源有潛在風險。加強與美國能源合作,有利於實現我們的能源進口多元化。回顧歷史,早在克林頓、奧巴馬時期,中國已經表達出希望投資美國能源基礎設施,進口相關能源產品的意願。但當時美國政府的能源生產、出口具有較嚴格的限制。特朗普政府重振能源產業、解禁能源生產限制、促進出口的一系列政策,為我們進口相關能源產品提供的重要機遇。僅西弗吉尼亞與中國神華集團簽署的一項頁岩氣和能源生產項目,將在未來20年達到830億美元。有利於中長期保障中國的能源供應。畢竟,中國是世界能源主要進口國,花錢買誰國的都是買,但更能保障國家經濟和戰略利益的“買”才是最划算的。

有利於我們加強環保、實現美麗中國。實際上,中美上千億能源合作項目主要聚焦了天然氣、頁岩氣、核能等清潔能源項目。而這些能源的進口,恰可逐步替代我們國內傳統能源,減少帶來的大氣和環境汙染。僅阿拉斯加州天然氣開發公司與中國石化、中投、中國銀行聯合簽署液化天然氣開發項目,就價值430億美元。

可有效破解美國對我技術出口限制和投資壁壘。2500億美元的大交易是一個“大包裹”。利用能源、大豆、飛機等產品進口,我們可在其他領域爭取更大的利益。一方面,實現美國在具體高科技項目上放鬆對我出口限制。例如,高通與我國的小米、VIVO、OPPO簽署協議,未來3年對華出口價值120億美元的半導體產品。另方面,化解投資壁壘。長期以來,能源投資是美國CFIUS審查的重點“關鍵基礎設施”領域,涉及重要的國家安全關切。我們的能源企業赴美投資步履維艱。但通過中美大企業合作的方式,我們既可以有效規避CFIUS審查風險,也可以高效進行投資合作。例如,此次美國乙烷公司和中國南山集團簽署的協議,可在中美兩地進行數十億美元基礎設施投資,實現每年250萬噸的乙烷生產並對華出口,未來20年實現價值達250億美元的能源合作。

賦予中美經貿合作新內涵。作為新興大國和守成大國,中美合作對兩國、乃至全球都具有重大意義。多年以來,中美經貿合作始終是兩國關係的“穩定器”、“潤滑劑”、“推進器”。早在奧巴馬時期,中美在氣候變化上的合作是最大的亮點。而特朗普時期,中美基建合作曾被認為是最大亮點,但在美國政府尚未將此事提上議程的背景下,能源合作有效填補了中美經貿合作的短暫“空白”,保障兩國關係在平穩、健康的軌道上發展。

此外,能源合作對美國也很重要,不僅有利於美國對華出口,改善不平衡的兩國經貿關係,也可以為美國國內傳統制造業創造更多就業崗位。因此,中美能源合作是雙贏的結果,被兩國所期待和憧憬,佔全部“大單”金額的一半以上也就不足為奇了。


經韜

中美能源合作取得亮眼突破,具體來看,特朗普訪華期間所促成的中美能源合作成果具有以下這些特徵:

擴大能源合作已經成為美國對華商業合作的新期盼。這一點從隨同特朗普來訪的商貿團成員身份就能略窺端倪。此次隨總統一同來訪的美國商貿團成員共29人,其中超過10人來自於能源及環保領域。

天然氣可能會成為中美能源貿易的一個新亮點。在此次諸多能源合作成果中,天然氣領域的合作引人矚目。因國內環保、減碳政策的要求,中國各地越來越傾向於增加天然氣在能源消耗中的佔比,從而減少煤炭消費所造成的環境汙染與過量碳排放,因此中國對天然氣的需求規模不斷看漲。

過去幾年裡,美國頁岩油氣產業受國際油氣市場持續低價位影響,一度面臨嚴重的經營困難。在這個時期中,一些中資企業前往當地,收購了一些小規模的美國油氣公司,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總體而言,由於能源在美國始終屬於敏感產業,中國對美國本土能源產業的投資一直面臨著各種政策壁壘。此次中國對西弗吉尼亞州與阿拉斯加州的能源投資項目具有很強的標誌性意義,特別是前者將成為一個完全由中國獨立運作的投資項目,並沒有美方企業的直接合作參與,這顯示出美國地方政府出於尋求投資與增加就業的目的,對中國能源企業和相關資本釋放出了更大的善意。


參考消息

中美貿易失衡問題是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產生的,主要反映了兩國產業結構差異。據美國商務部統計,2017年全年,美國與中國雙邊貨物進出口額為6359.7億美元,其中,美國對中國出口1303.7億美元,美國自中國進口5056.0億美元,美方貿易逆差3752.3億美元。

從歷史上來看,貿易失衡是常態,但如果貿易失衡超過一定限度,就會難以持續。然後,貿易順差與貿易逆差是鏡像關係,僅僅靠一方努力是難以解決的,而是需要雙方共同努力。因此,解決中美貿易失衡問題,需要中美雙方加強合作,以積極方方式來應對。

解決中美貿易失衡一個重要選擇是,美方擴大對中方出口,中方擴大自美方進口。對於美國來說,就會面臨出口什麼產品的問題,其經常以安全為由限制高新技術產品對華出口;對中國來說,就會面臨進口什麼產品的問題,我國已經是製造業大國,中低端產量相對已經過剩,高端產品相對不足。

這樣一來,就會出現一個問題,即一些美國想賣的產品,中國不需要;一些中國想買的產品,美國不賣。

相對而言,能源符合兩國的共同意願,一方面,美國發生能源革命以後,已經從能源淨進口國轉變為淨出口國,特別是天然氣出口量不斷擴大;另一方面,中國一直是能源淨進口國,為了推動綠色發展,需要調整能源結構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其中,加大天然氣進口有助於我們能源產業結構升級。


經濟好望角

中美兩國的貿易紛爭,表面上看就是美國的貿易逆差。

要減少美國的逆差,要不就是減少中國出口,要不就是增加中國進口。減少出口自廢武功,損害國內企業利益,肯定不行,那就只能增加進口。



美國的產品相對有競爭力的,就是農產品,高科技產品,能源。

農產品進口已經很多了,高科技產品美國又不願出口,那只有能源。

我國對能源需求巨大,不進口美國的也只能進口其他國家的。目前美國的原油,天然氣等具備了競爭優勢,我們進口能源,一方面有利於減少貿易摩擦,另一方面有利於對其他國家施壓,那些趁我們天然氣匱乏時漲價或減少供應的國家就給我小心了。

中美兩國的摩擦必然會越來越多,尋求合作共贏是未來發展的必然選擇。

關注豐禾刀,懂投資,贏未來。


豐禾刀投資

中國能源進口絕大部分來自中東、俄羅斯、非洲、委內瑞拉,作為石油出口的後起之秀的美國,跟中國並無石油貿易來往。如今的美國的石油產量,己經是世界最大的國家之一,急需尋找石油買家,找誰買它的石油呢?世界第一大石油進口國一一中國。中國雖然有龐大的需求,但石油供應國己經固定,由於中美貿易有巨大的順差,只得減少其它國家的進口,以滿足美國對石油出口的要求。


無所謂213478592

能源貿易是中美貿易一個縮影,美國🇺🇸賣我們大豆牛肉,我們賣給他玩手機📱服裝,美國🇺🇸和二毛子有什麼兩樣?它🈯️照芯片,我們集成手機,它牛逼啥?


TT136904116

戰時能拤中國脖子只有兩項,一是能源二是農產品。這就是美國的戰絡,先打壓中國糧食生產(大量低價賣給中國農產品)。減少能源進口渠道(大量進口美國能源必然減少別國能源進口),一旦政治需要,就如中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