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的心灵:“一书几句”之《钝感力》

树的心灵:“一书几句”之《钝感力》

树的心灵,亦可开花。

“在人际关系方面,最为重要的就是钝感力”。在中文版序里,他如是说。

若细读过他的小说《紫阳花日记》,你很难相信渡边淳一会写《钝感力》这样的有关“身心灵”的书。

也许正因为他学医出身且做过10年的医生,才可在文字方面如此回转自如。不是说有多么好---当然我个人觉得《紫阳花日记》是写得不错的,非常细致地表达了东方男女面对婚外恋与婚外性的纠结情怀,以及日本人独特的末日感觉---而是说,在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里,他展现了一个完整的自己,从文字到内心。

《钝感力》的主旨是,人生需要迟钝一点,从身体到心灵均如此,这样的人更能抗压、更可长寿,也更有机会获得幸福快乐的人生。这本书写得如此平易、朴素、简单,让我都暗暗觉得,我也写得出来嘛,文字或许还更美呢。相信不少人会有这种想法,但关键是,包括我在内的许许多多的人并没有写这本看似平凡、篇幅不长的书,唯有渡边写了。于是,他再次成为畅销书作者。

我买《钝感力》应该已超过两年时间,但让它徒然躺在庞大的书架上,曾经翻过,未曾真的“读”过。直到近些日子,忽然就有了细读的机缘。对其中的许多观点,深以为然。

它的好,不在文字功力---文笔很普通呢---而在于内在的真实。渡边淳一在《钝感力》里,有点像个认识多年的朋友,絮絮叨叨一些细枝末节的事,阐述的观念却是,人要成功要快乐,就得放下所有的小事情小情怀,最好是迟钝到根本感觉不到一些小古怪的发生。他将“钝感力”称为“才能”,从有的人被蚊子叮咬无不适、吃不新鲜的东西也不腹泻等生活小事例,到面对频频收到退稿信打击的不同态度,终致有些敏感的天才作家湮没在人海、有些坚持下来的人终于取得了大成就等,渡边不断强调,过于敏感未必是好事,有时迟钝一些反而会带来好运。渡边时不时会摆自己上台,似在心满意足地宣告:其实我就是这样的一个家伙。

不愧是医生,渡边还从人的身体结构和特点来阐述“钝感力”的妙用。譬如说,钝感力强的人常让交感神经处于放松状态,这也使得全身血液畅通,有利于身体健康。最好玩的是,他认为睡眠好否也与“钝感力”有关。拥有了这些“能力”,长寿也就成为水到渠成的事。

此外,“钝感力”还包括对表扬可以“得寸进尺”、很快适应环境、伤口愈合快等等。而钝感力不仅有利于恋爱与婚姻关系,也有利于战胜癌症等顽症,还对事业和人生的成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书中,渡边还提出了一些新观点。譬如说,在身体和感情的钝感力方面,女性其实天生胜过男性,故他提出“男人的名字叫弱者”;母爱也是一种钝感力;要感谢嫉妒与讽刺,因为“遭人嫉妒者大多生活幸福,而嫉妒的人通常都不如前者”。

看出来了吧,这是一本文笔轻松愉快的小书,内容友善而温暖。当然,也有点小罗嗦。一个非常有名的作家如果罗嗦,那只能说明一点,他内心善良。如果觉得费解,那就多想想,如果再想不出来,可以打我的电话哈哈。

渡边在“适者生存”的小标题下写道,“凡有宏图大志,希望能在更广阔的天地中成就一番事业的人,都应该首先确认一下自己的钝感力,认为有的话,就要倍加珍惜;觉得自己缺少钝感力的人,就要加紧培养”。

其实从未接触他的书的很久以前开始,我已在悄然“培养”这种“迟钝一些”的能力。内心知晓自己的过于敏锐,一直爱的是禅宗的“棒喝”方式,对人待己均是如此。后来渐渐明白,其实人生应该温暖绵长,许多事都可以慢一点,包括情绪和感觉。如今我依然是一个直率的急性子,却至少已可慢慢等人家将长长的话语说完,然后再表态。对待琐事,倒似有了这样的钝感力。不在意一时一事的得失,亦不太在意别人的评价,只问自己是否遵从了内心的原则。希望就这样渐渐成长,却要像Q姐姐所说的那样,不要磨掉棱角,至少要外圆内方。那是当然,每个人无论历经多少事,也都还是内在的那个自己。

当风来时,如果我们是一根草,势必“多边倒”;但若有了树的心灵,便可岿然不动,树叶的摇曳便也是一种悠然的舞蹈。而拥有了钝感力,便似拥有了“树的心灵”。

“一个人谨小慎微,凡事看得过重的自寻烦恼的时代,应该宣告终结了”。我很赞同渡边的这句话。

如此,天地开阔,心意怡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