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空鋪越來越多,以前轉讓費五萬八萬的商鋪現在不要錢都沒人接手,難道生意那麼難做嗎?

龍瑞美業

生意越來越難做是事實。傳統上的經營方式在互聯網加的時代加速凋零是市場化發展的必然規律。但是實體經濟是國家經濟發展重要的一環,而且房地產,金融行業過度景氣也預示著國家經濟泡沫過高,實體經濟被抑制不是樂觀的局面。

政府雖然在政策上對個體創業進行幫扶,原來的無息貸款等措施助力公民自助創業,但是市場化的一輪輪的洗牌,包括日常消費的導向更偏向與住,行,食這幾個方面。火熱的房地產業,越來越多的汽車,飲食行業不斷洗牌但是還是不斷有熱錢流入。其他行業中,如電子產品,品牌服裝等傳統大熱的行業這些年不斷的市場化革新,人力成本的上漲,租金的上漲等綜合成本過高已經越來越得不到老百姓的認同。

隨著網購群體的不斷加大,傳統的服裝店,數碼實體店消亡的速度大大加快。服裝店的衣服款式永遠沒有網絡上的多,而且網絡服務的不斷完善(物流速度,免費退換),更加的打擊了實體店的銷售,很多服裝店老闆在高額的房租,人力成本下不得不轉行。

數碼產品在這方面有過之而無不及的消亡著。電子產品更新換代快,而且價格因素是實體銷售的短板,並且庫存產品的消耗是個大難題,產品附加值高,但是貶值的速度更快。一款新機上市後兩年內價格貶值到當時的價格一半的產品多如牛毛(一些大品牌貶值速度慢些)。所以實體經營電子產品沒有高利潤,無法應對庫存品的貶值,而高利潤的定價機制讓實體店無法和網店競爭,實體店的銷售渠道越來越窄,反覆就成了惡性循環,不斷的積壓存貨,新品滯銷。

奉勸諸位有錢準備投資的朋友慎重,畢竟自己的錢不是那麼輕易得來的,如果沒有好的項目,不要盲目投資,多考察,多思考,多調查,做好投資前的準備工作,不要草率。


傻58101466

對於這個問題,首席投資官評論員王小星認為有三條主線:

1、互聯網的普及,智能手機的出現讓越來越多的人可以通過網上渠道進行快速獲得產品信息,成本幾乎為零,只需要自己拿出時間來刷手機即可,大大降低了人們的搜索成本

2、網上電商平臺的出現,提供了眾多的產品供給,大大滿足了消費者的需求

3、快遞物流業的發展使得購貨更加便捷,足不出戶就能夠買到想要的產品4、移動支付的出現也讓消費者感受到了購貨的便捷,尤其是大的平臺像京東、阿里、騰訊,形成了消費的閉環,一個APP就能夠完成購物的全流程,大大提高了購物的效率和便捷性因此這些新興購物模式的出現,讓人們足不出戶就能夠獲得產品需求服務,而且價格也大多比較低廉,這無疑對線下的門店造成巨大的衝擊,線下門店一方面由於需要承擔租金等成本,價格下調的空間有限,另一方面面對互聯網購物的衝擊,客戶出現分流,因此對其生存發展較為不利,除非能找到一種經營模式,能夠激發消費者前往消費的興趣,那麼也不乏盈利的空間。


首席投資官

哎,說多了都是淚啊……

我自己有經營一家電腦周邊設備的門店,現在將近入不敷出,關門大吉了快要,虧本轉讓都沒人接手啊!
你們看空蕩蕩的一天天的!

通過我這麼多年的分析,我總結了幾條,為什麼實體店生意不好做且不好轉讓的原因,希望和大家交換下意見:

1.受我國整個的實體實業經濟環境不景氣的影響,投資環境不理想,做的人也就少了!

2.在互聯網高速發展的階段,實體店必然首當其衝。隨著網購的成熟,快捷方便,各式物品應有盡有且價格相對更低,更多的人選擇網上購物,實體店受到冷落!


3,那就是經營成本的增加。隨著房地產經濟幾何式的增長,房租也在不斷的攀升,再加上受到環保的制約,好多供應商都停止了生產而導致商品價格的提升,還有僱工的工資,這麼多費用產生怎麼去跟網上競爭!


4.算一數給大家,拿我店為例,租金5萬,轉讓費3萬,貨品3萬,裝修3萬,共14萬,沒錯,現在你想開家店的投入最基本都得10幾萬,沒什麼人買東西,得幹幾年才能回本?誰還轉你的店,喝西北風吧!

不過,互聯網再怎麼風行,在服務,售後,品控,把關這幾方面也不可能替代實體的,我相信,只要與時俱進,多學習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模式,實體優勢也會提升的。



如果覺得說的對的請伸出您的大拇指給個贊吧👍


禾大先生


夜太美尼

我本人在深圳,目前還是很少看到那些以前的旺街空鋪有多少,而偏僻的地方一直都有空鋪存在,更多偏僻的地方的門面變成了某些公司的銷售點和倉庫的結合體。

但是,我還是見到過好幾個奇葩的例子。

第一個是飲食店,某兩公婆想發財,於是在一個小區街道轉讓過來一個門面,做XX鴨,頂多堅持了兩個月,就搞不定房租了,於是兩公婆做了一個“聰明的決定”,白天兩個人出去打工,晚上開門做生意。早幾天經過那裡,發現招牌還在,說明人家還在堅持。因為不堅持不行啊,不堅持幾萬元的喝茶費,幾十萬的轉讓費怎麼辦呢?

第二個是小菜店,跟這個店鋪相隔三間的門面,以前是一對四川夫妻租下來賣小菜的。隨著同街道人看到他們“發財”,於是也開一間一模一樣的店子,而且擴大的經營範圍,增加了賣肉賣魚各種調料等項目,一家人經營。這還不算事,真正事來了是小超市來了,於是小超市成了小菜市場。著還不算來大事,大事是大概300米的藥店看到超市賺錢,改行也做了超市。於是,這對四川夫妻的店裡面就出現了幾個老闆,他們自己賣青菜,其中一個老闆賣魚肉以及調料,更加有一個老闆在賣土雞。這個鋪頭還算有點生命力。

第三個例子五金店,是我一個玩的熟的人開的五金店,在很多年以前他們就是兩個門面,一個門面最少有一百多平米。他們經營這個五金店為兩個兒子都買了房,買了車,娶了老婆。大概是前年,他們把其中一間門面分租出去做沙縣小吃去了。但是,沙縣小吃也搞不懂,過一陣子關門,又一陣子開門,接二連三估計最少換了四個老闆了。去年年底我見到老闆娘,她跟我說:兒子已經帶著老婆孩子回老家了,他們這個店還開一年就關,合同到期了。開不下去的原因是到時候交不起喝茶費了。

第四個例子包點鋪,是我樓下一個店,路邊的。以前有一對勤勞的湖北夫妻開的早餐店,老公每天早上送包子去其他店鋪與工廠機關,老婆在家裡賣粥、小籠包等等。但是後來街面整頓,不能在店門口有任何堆積物,實在做不下去了,於是轉給一個清遠的阿姨賣菜,還打了個招牌“完全農家菜”,剛開始物品很多,這幾天看起來菜已經醃醃的,阿姨有氣無力的……


一口氣舉例四個,是講四個方面的問題,第一個問題是想賺錢卻經驗不足,導致陷入進去以後回頭難。第二個問題是隻要生意好,無門檻的跟風導致本來好生意變成大家都賺不到錢。第三個問題是各種商業城越來越多,集中起來競爭價格越來越低,所以分佈在各處的專門門店根本無利可圖。第四個問題是街面整頓,確實讓某些東西多的店家根本做不下去。

當然,以上沒有舉例服裝店、維修店等等這些店的情況。

老龔說勢,不違心說假話。


老龔說勢

目前,我就面對著店鋪不要錢都沒人接的狀況,我以我的餐飲經歷來回答這個問題。我於2017年3月租下市中心一商場135平商鋪用於開特色火鍋店,前期投資60萬,商場近40家餐飲店加一個美食城(美食城裡面有38個檔口賣各色小吃),房租每月2.5萬,人工水電2.5萬,每個月要賣到9萬才能夠繳納房租水電及人工各項費用。實際情況是怎樣呢:1.在我開店的一年裡面,我所在的城市開了3個大商場,人流迅速分散,每家商場人都不多,再分到每家商戶,人更少,高昂的人工及房租,沒有翻檯率的話,每家店都是賠錢的。所以,同類型商場的持續增多,人的分流是首要原因。2.成本過高,房租成本及人力成本,房租就不用多說了,現在一個廚師長工資在6000-10000,一個服務員工資2500,刷碗2200,像我們一個135平的小店的運營至少需要7個人,平時的持平都達不到,前期的投資如何回得來。3.各式餐飲的興起,各種優惠活動,店鋪越來越注重口味服務等等,造成消費者口味的多樣性,沒有誰家是必須要去吃的,所以除了海底撈,現在幾乎沒有店鋪門口會排長龍,但是餐飲店,一般滿臺都不夠保本的,像我家要翻一翻才能保住成本,你看到人家店裡坐得滿滿的,其實不一定掙錢。4.現在社會很重要的一點,人的經濟壓力太大,年輕人要還房貸車貸,中年人要還房貸養孩子,收入的增長趕不上房價物價的增長,現在的主流消費群體已經是那些沒有房貸沒結婚又沒有存款的月光族了。競爭大了,消費群體少了,如何開得下去呢。我的店鋪今年剛關掉了,硬撐了一年,損失90萬,我關店的時候,商場裡面有同時4家店鋪在轉讓,就如同題目中寫的,沒有轉讓費,可還是沒有人接手。生意就是如此的不好做。


取名忒麻煩666

現在的生意真得越來越難做了,門面是以前傳統的零售方式,現在開門面真的不知道賣什麼,超市裡面什麼都有,價格比一般門面地方還便宜,貨種還多

在就是網購越來越多,現在消費者百分之八九十的東西都在網絡上就購了,很少有人逛街了,沒有人氣那來的人接盤?而且現在門面費用,水電費,稅收等等,耗不起啊

我以前開了一家服裝店,市口蠻好的,生意還是有的,就是夏天是淡季,那個時候還沒有多少人網購,逢年過節那人氣火爆的不要不要的,後來開始流行網購了,生意一落千丈,房東還要漲房租,算了一下房租水電加上稅收人員工資,虧的爹都不認識,後來我轉讓,轉讓費從8萬一路降到5000都沒人要,最後乾等到房租到期就這樣搬出去了

而且人現在知道等,等你房租到期在找房東來租你的門面,這樣他就省了轉讓費,所以加上市場上的經濟衝擊和當地的一些風俗,傳統行業是越來越難坐,所以做生意要謹慎

此文獻給在商海中掙扎的人


肆月清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房地產的火爆,商業地產也進入了高速發展的快車道,發展速度遠遠超過市場接受能力,以致於出現供大於求的情況。不僅如此,現在的實體商家還要面臨租金上漲、成本增加和電商衝擊的困境局面,自然商鋪的租售需求就降低了。

1、廣州各大區域商鋪出租情況不樂觀

以廣州為例,根據地產商的數據顯示,2017年上半年廣州的許多主要商圈的空置率達到2%至5%;傳統商業街如北京路、上下九等區域商鋪的出租率介於90%至93%之間;在廣州CBD珠江新城附近的酒吧街,2016年下半年出租率仍有85%,但到2017年上半年降至70%。目前,廣州的商鋪租金基本處於穩定狀態,有些地方的租金比前些年還低。

2、經濟增長驅動商業地產發展

之所以會出現上面這種情況是因為近年來,國內宏觀經濟表現積極,城市規劃升級提速、產業升級、軌道交通陸續開展,提升了房產商發展零售地產的信心。同時受歐美經濟不確定性的影響,國際零售品牌紛紛進駐中國城市,隨處可見的外國商鋪就是最好的例證。

3、房產商轉戰商業地產,租金上漲過快

此外,隨著住宅市場調控政策收緊,不少傳統的開發商開始不同程度進軍商業地產,一些小型的、缺乏經驗的開發商甚至建成體量龐大的購物中心。與此同時,商業物業也變成了大多數投資客戶的首選,結果許多大中城市前些年租金呈現上漲過快的局面。

4、電子商務的發展減少人們去線下消費的頻次

不可否認,電子商務對實體商鋪也造成了一定影響。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指出,網上零售額年均增長30%以上,明顯快於年均增長11.3%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在消費一定的情況下,能在網上解決自然就減少了去線下門店的頻率。而且,在網上購物,客戶往往直奔需求,而線下那這種“隨機性消費”就不會再出現。

5、實體店鋪競爭加劇、成本上漲

除此之外,實體商鋪還要面臨人工、材料成本的增加。隨著消費的升級,顧客更多考慮服務體驗和商品品質,不再滿足於傳統商鋪拼價格的方式,這無疑會加劇商鋪之間的競爭,淘汰一部分商家出去,其他人想進來也會顧慮甚多。

不要說普通商鋪,連擁有大量實體店的品牌都因為成本增高和銷售量下滑等因素的影響而大量撤櫃或者轉型,比如傳統電器零售巨頭國美,現在的銷售收入已不足老對手蘇寧的一半,2017年國美電器已更名為國美零售,向外界傳達了轉型新零售的意圖。

其實,各城市的商鋪市場是有所分化的,簡單來說,一線城市和主要二線城市需求旺盛,商鋪租金仍有長期上漲趨勢。部分二三線城市短期內開發量過大,未來一段時間內市場空置率可能持續處於高位,租金向下壓力逐步增大,甚至會出現招商困難的情況。


金十數據

春節的時候和朋友喝酒聊天,很多朋友都在說實體店生意難做年前把店面轉了虧了多少錢等等,街上也隨處可以“旺鋪急轉”等告示,接觸一些門店老闆給我傳遞的信息也是現在生意不好做,特別是服裝、家居、電子產品、化妝品等類型店鋪。那麼究其因是什麼導致門店生意越來越難做了?

簡單點原因有很多,房租上漲,人力成本高,活動頻繁效果不好,移動電商的擠壓!

最重要的原因那就是,門店產品同質化嚴重,利潤稀薄,進貨渠道單一。門店對自身的銷售渠道把控嚴重不足。最重要的是門店管理老套!

電商有專門的運營人員,有很好的數據分析系統,能夠實時根據用戶的反饋調整銷售策略,產品更新迭代也是非常迅速、精準,而門店的運轉規律十年如一日,你今年看到他擺在這個位置,幾年過去了基本還是這個位置,對市場的應變能力非常有限,所以我們把門店銷售叫守店,有種守株待兔的感覺,買不買全頻消費者。門店銷售什麼在現階段還是由渠道決定的,他們其實也想在整個商品過程中能夠佔據主動位置,但還是現在這種方式,是很難做到的。


網絡小說資深老粉絲

商業的消費習慣、商業空間、消費環境、商業工具都發生的全新的變化:這些全新的變化致使傳統的商鋪生意難做是正常。


傳統的商鋪難做核心有5大原因,具體簡單的分享如下:


1、商鋪租金成本高:這個是無法迴避的,所以租金高是讓實體生意難做的一個核心,千萬別盲目怪互聯網;

2、傳統商鋪的大量的“同質化經營銷-坐店的等客經營-產品供應鏈缺少優勢”:這一系統的運營問題,是致使實體商鋪難上加難的第二個主兇。


3、經營者的“不自強”:面對時代的全新變化,卻仍舊“視而不見,無動於衷”,甚至還打擊-否定-謾罵攻擊這種全新的改變,這種思維不淘汰才怪。


4、互聯網全新商業-工具-成交方式-消費方式等,對實體的衝擊:這是個事實,我們必須要面對。


5、個體單打仍在試圖與“大的航母”對抗:現在商鋪還是“夫妻店”個體經濟已被淘汰,若無法被大平臺賦能,仍是堅持個體單打,必定會越付出越失敗,投的越多,賠的越多。


當越來越多的人認為:實體難做時,當絕大多數的人都說“不行”時,聰明的人卻在思考:這才可能是一次新機會:


實體商鋪的數量一定會越來越少,但一定要越來越好:優秀的實體經營者是互聯網新零售的核心,線下永遠是支撐,但絕大多數“沒有能力做到”,實體店不是被淘汰,而是正在升級:比如線下實體+線上大供應鏈商城平臺,早就在某些創業群體中引爆了……


每一次的財富鉅變往往都是伴隨某個領域的落沒,實體也是這樣,我認為實體的潛力巨大,機會來了,但很多人認為:這就是扯蛋,實體賠錢,是大坑。這就是思維觀念、眼光和所處的格局不同。



總結:

實體店一定會越來越好,只不過“少一樣東西”,現在大家都在急著加這樣東西。實體店會越來越少,但一定會越來越好,越來越牛……


未來一定是富人和精英沒事逛實體店,而底層的卻完全依賴網購:實體店一定是未來精英的必需服務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