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世大發現|孔子屏風一出海昏侯墓,現有史料也許“坐不住了”

自發掘南昌漢代海昏侯國墓消息公佈時,早已經在學術界傳開,數千枚竹簡內容更是引起人們無限遐想。

其中,墓中出土的竹簡也接連得到證實為名家孔子所出著作—— 。(點擊藍字閱讀文章《論語》失傳1800年終被確認,歷史或將顛覆。

驚世大發現|孔子屏風一出海昏侯墓,現有史料也許“坐不住了”

海昏侯墓中出圖竹簡

隨著墓中文物陸續被髮掘,一件件文物重見光明,這些曾經在生活中金燦燦閃出耀眼光芒的文物,如今早已被塵封。當考古專家將這些文物一一還原,竟讓人驚奇發現,這些文物,竟牢牢將歷史名人的生活軌跡鉅細記錄,有的更或許推翻史料記載。

其中便有一扇屏風,記載著孔子生平。

據說,屏風上記載的孔子身高是“七尺九”,以西漢尺推算約為1.82米。和《史記》給出的“九尺有六寸”(約合2.2米)相去太多。

驚世大發現|孔子屏風一出海昏侯墓,現有史料也許“坐不住了”

考古專家對出圖屏風進行復原工序

屏風上現在能夠注意到的,最令人吃驚的一句話是:“魯昭公六年,孔子蓋卅(三十)矣”。

魯昭公六年是公元前536年,距離三種文獻記載的孔子生年,才有十五六年。

驚世大發現|孔子屏風一出海昏侯墓,現有史料也許“坐不住了”

這扇屏風,由於具有重要的史實依據,現正收藏與國家博物館中,並沒有在展覽名列。

倘若屏風記載的孔子年齡得到認證,毫無疑問,迄今為止的孔子系年定論都要重新審視、考證乃至改寫。

我們無法論斷,在漫漫歷史長河中,現在所出土的文物便是唯一歷史證明,但或許明天、或許明年,又會有這樣那樣的力證。那麼?究竟那個才是最具說服力的“史證”呢?

(瀏覽南昌漢代海昏侯國遺址博物館場景,觀賞一件件出土文物,思考它們所證實的歷史。)

我們可以等待,然而文物的生命卻等待不了。溫度的變化、光照的移動、人為損壞均在消磨文物的時光。

我們如何“穩住”史料?

三維數字化或許便是它生存的依據。為發掘文物三維“複製”,保留其數字化模樣,即使年歲逝去多久,它亦能歷久彌新。

驚世大發現|孔子屏風一出海昏侯墓,現有史料也許“坐不住了”

南昌漢代海昏侯國遺址出土文物-青銅錞子

南昌漢代海昏侯國遺址博物館中將展出文物一一記錄,在線上即可瀏覽,其年歲的痕跡均清晰可見。

對於這場有時間限制的博物館展覽,亦可對其進行的數字化保存,將展覽的生命無限延長。即使閉幕,它依然可以隨時隨地,親身漫遊。三維數字化為海昏候遺址博物館塑造成一個”永不落幕“的博物館。

驚世大發現|孔子屏風一出海昏侯墓,現有史料也許“坐不住了”

南昌漢代海昏侯國博物館數字化虛擬場景

正視歷史,史蹟可重新反覆推敲,可文物的生命是有限制的,經不起年歲蹉跎。三維數字化將文物、將歷史無限延長生命線。假設文物消失,依舊可以根據文物保存的三維數字進行修正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