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見過最牛的鎮館之寶是什麼?“它曾消滅過一個國家!”

“寶劍輕輕劃過,一沓厚紙瞬間被割開”

當你們看到這個畫面時,可能有人會猜:這是哪套武俠劇的老舊場景。

你見過最牛的鎮館之寶是什麼?“它曾消滅過一個國家!”

寒氣逼人、銳利無匹。恐怕很少人會想到,這居然是埋藏在地下的國家一級文物、傳奇王者之劍。

“越王勾踐劍”

首先,我們去掉“劍”字

先簡單溫習越王勾踐這個人吧

你見過最牛的鎮館之寶是什麼?“它曾消滅過一個國家!”

勾踐,相信很多人都不會感覺陌生。春秋時期,越國大敗吳軍,被迫向吳國求和,臥薪嚐膽:在獻上了絕色美人西施之後,忍辱負重20年,最終用了9年時間殲滅吳國,成為一代春秋霸主。

因此他隨身的這把劍,便成為當年這位春秋霸主的王者之劍,也是如今湖北省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你見過最牛的鎮館之寶是什麼?“它曾消滅過一個國家!”

▲ 圖via《國家寶藏》

“只是一把普通劍?”

那麼以下這些傳奇你一定沒聽過

如果文物界在網絡搜索榜中有個排名的話,那最近這把【越王勾踐劍】的搜索排名肯定很靠前。這得多虧最近央視很火熱的一檔文博節目《國家寶藏》,第二期中,第一位出場的,就是這把“王者之劍”。

一劍在手,天下我有。這句話簡直就是為這把越王勾踐劍而生:讓人不禁聯想,當年越王持著這把稀世神兵,一奪天下。

你見過最牛的鎮館之寶是什麼?“它曾消滅過一個國家!”

▲ 央視《國家寶藏》節目

“禁止出國名單中的文物”

“博物館裡的鎮館之寶”

“天下第一劍”...

除這些名頭,其實它的身世更加“謎”

你見過最牛的鎮館之寶是什麼?“它曾消滅過一個國家!”

1.【出土狀況】

出土時,身旁的劍都“灰頭土臉”

唯獨它...

據聞當年在湖北楚墓群進行挖掘,工作人員發現一個怪現象:與身旁幾把鏽跡斑斑的兵器,有一把劍特別引人注目。

即使剛出土,但此劍仍顯鋒芒,寒氣逼人,可謂驚豔了在場所有工作人員。一名開採隊員拿劍時,一不留神就將手指割破。用一位古代冷兵器愛好者的原話便是:“神兵利器,削玉無聲,削鐵無痕...”

你見過最牛的鎮館之寶是什麼?“它曾消滅過一個國家!”

為何只有越王勾踐劍為何千年不腐?難道是傳說中的經過硫化處理?還是說,是傳聞中的有越王庇佑,傳說中的“萬劍之王”?

經過考古人員研究,將這把劍與同一時期出土的其它文物進行了一個科學細微的檢測,發現勾踐劍“千年不鏽”歸因有三:其一,劍身含鉛量低,選材好;其二,墓葬環境好;其三,出圖之時帶有劍鞘,起到保護作用。

【出土地點】

越王的劍,為何出現在這個地方

你見過最牛的鎮館之寶是什麼?“它曾消滅過一個國家!”

這越國的劍,怎麼跑到楚國來了呢?(難不成歷史上,還有“楚國借劍”典故...)

最讓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越王勾踐劍居然出土於如今的湖北,也就是當年的楚國境內。對於這個問題,史學界有很大的爭議,但主流說法有兩種:

其一,此劍是楚國攻打越國之時,俘虜過來的“戰利品”。其二,是越國公主帶過來的“嫁妝”:因為此劍對於越國來說,象徵著“國家重器”。

但最令人感到驚訝的是越王和吳王這對“千年冤家”,如今竟在同一個博物館裡碰頭。當越王勾踐劍“遇上”吳王夫差矛

歷史宿命感,可謂相當強了。

你見過最牛的鎮館之寶是什麼?“它曾消滅過一個國家!”

(左:吳王夫差矛 右:越王勾踐劍)

綜上所述,這把越王勾踐劍,是真的嗎?

在地下千年不腐、出土位置撲朔迷離...帶著這些疑問,我們不禁猜測:這真的是越王當年隨身的那把王者之劍嗎?如今,通過一些科技手段檢測,我們進入越王劍的“微觀世界”。

從銘文來看,劍面上刻著這八字:“越王鳩潛,自乍用劍。” 鳩潛,指勾踐;自乍用劍,也就是自作用劍。

你見過最牛的鎮館之寶是什麼?“它曾消滅過一個國家!”

肉眼看不到的微觀世界下,我們看到王者之劍的“細胞”:文物信息被深度挖掘,

是真或假,馬上“原形畢露”。

你見過最牛的鎮館之寶是什麼?“它曾消滅過一個國家!”

你見過最牛的鎮館之寶是什麼?“它曾消滅過一個國家!”

也就是說,在微觀世界下,文物根本不可能撒謊,因為我們能夠獲取更豐富的信息,包括文物產地、製作年代以及製作工藝,三維數字化下的微觀世界,挑戰著你的視覺極限。就像下方的圖,肉眼近看是一幅普通錦繡。

你見過最牛的鎮館之寶是什麼?“它曾消滅過一個國家!”

(錦繡作品-肉眼下的效果)

經過三維數字化技術處理後。其實,它藏著一片“秀麗河山”

你見過最牛的鎮館之寶是什麼?“它曾消滅過一個國家!”

(經過4DAGE高精度三維數字化效果)

放大至微米級精度,錦繡內的經緯信息,都能以三維視覺呈現。

一場精妙絕倫的視覺盛宴,就此開展褪去色彩,黑白間的細微之美亦讓人震撼

你見過最牛的鎮館之寶是什麼?“它曾消滅過一個國家!”

(經過4DAGE高精度三維數字化效果)

普通人,也可成為文物鑑賞家。

回到話題,伴隨數字技術的發展。比如,當我們可以為越王勾踐劍,建立一個專屬的三維數據庫後。馬上可進行在線傳播分享,隨時隨地鑑賞,在無專家評點情況下。每個人也可對劍表面的細節進行鑑賞,如此一來,在實現文化遺產數字保護之餘,讓中華文化精髓世世代代傳承。

更多精彩,敬請關注【四維時代科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