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黃不通 千里無功” 丹江水地下30米穿越黃河送津京

“穿黃不通 千里無功” 丹江水地下30米穿越黃河送津京

穿黃工程南岸俯瞰

中國搜索鄭州5月31日訊 “隧洞埋的有多深?南岸和北岸落差是多少米?”

“平均埋深約30 m,最小埋深23m。”

“兩岸的落差為10米,通過虹吸效應實現水的自流。”

……

5月30日,在位於河南省滎陽市的南水北調中線穿黃工程全國中小學生實踐教育基地,來自上街區新建小學的學生們正積極地與穿黃管理處的工作人員進行著互動。他們身後,就是被稱為南水北調中線“咽喉”的穿黃工程。通過它,丹江水與黃河水相會而又互不相犯,一路北上,直抵京津冀。

平均埋深30米的穿黃隧洞 讓江水不犯河水

沿南水北調中線乾渠一路北上,清澈的丹江水在鄭州市滎陽孤柏嘴與東去的黃河水相遇。如何讓“江水不犯河水”?在黃河下開鑿出數千米的隧洞成為最好的選擇。

“穿黃不通 千里無功” 丹江水地下30米穿越黃河送津京

據南水北調中線建管局河南分局穿黃管理處處長韋國虎介紹,穿黃工程於2005年9月27日正式開工,主要任務是安全有效地將中線調水從黃河南岸輸送到黃河北岸。工程總長19.30km,由南岸明渠、穿黃隧洞及北岸明渠三部分組成,其中純隧洞全長4250m(邙山段隧洞長800m,過河段隧洞長3450m)。

穿黃工程的重點在穿黃隧洞。穿黃隧洞採用雙洞平行佈置,中心軸線間距28m,隧洞內徑為7.0m,平均埋深約30 m,最小埋深23m。隧洞採用雙層襯砌,外襯為預製鋼筋混凝土管片,內襯為現澆預應力鋼筋混凝土。穿黃工程設計流量265m³/s,加大流量為320m³/s。起點設計水位118m,終點設計水位108m,利用虹吸效應實現渠水的自流。

“穿黃不通 千里無功” 丹江水地下30米穿越黃河送津京

穿黃工程三維效果圖

韋國虎說,雙洞設置而且中間不連通,這樣就能達到兩個功效:一方面控制流量,雙洞能保證在需要時加大流量;另一方面可“一用一備”,當其中某個洞發生狀況需要檢修時,不影響北京、天津用水。

穿黃河段是典型的遊蕩性河段,地質條件極為複雜,恰恰又趕上地震帶。在高地下水位下,在密實砂層、砂礫石層、黏土層等複雜地層中,採用盾構機一次性長距離掘進穿越大河,這是一項世界難題。在施工過程中遇到的豎井湧水、管片拼裝、盾構刀盤具修復等一系列特殊難題,經參建各方緊密團結、攻堅克難,成功解決了一個又一個攔路虎,保證了工程建設順利進展。2013年12月31日穿黃主體完工;2014年10月3日,丹江水進入穿黃隧洞。

“穿黃不通 千里無功” 丹江水地下30米穿越黃河送津京

據瞭解,穿黃工程的抗震能力可達到8級,按黃河300年一遇洪水設計,按1000年一遇洪水校核。不僅如此,隧洞內還佈置了現代化的觀測儀器,若出現洞內受力、變異等情況,通過觀測儀器,在黃河岸上的自動控制室就能及時看到。

精神傳承 穿黃工程成中小學研學實踐教育基地

2005年開工,2014年通水。歷經近十年,穿黃工程克服了大斷面超深連續牆施工、長距離泥水盾構機施工、有粘接環錨預應力薄壁混凝土施工、高地下水黃土地層隧洞施工等一個個技術難點,刷新了一項項記錄,是國內穿越大江大河直徑最大的輸水隧洞工程,是國內首例用盾構方式穿越黃河的工程,開創了中國水利水電工程水底隧洞長距離軟土施工新紀錄。

“穿黃不通 千里無功” 丹江水地下30米穿越黃河送津京

南水北調中線穿黃工程的建設凝聚了成千上萬建設者的心血和智慧,展現了南水北調人積極主動、迎難而上、創新思維、敢於挑戰的頑強意志,和腳踏實地、埋頭苦幹、堅韌不拔、一絲不苟的精神風貌。2017年 12月,“南水北調中線穿黃工程”被確定為全國中小學研學實踐教育基地。

截至5月30日,穿黃工程中小學研學實踐教育基地已面向鄭州滎陽市王村一中、鄭州市上街區新建小學、鄭州市上街區金華小學開展四期研學活動,受眾學生已累計達200餘人次。

在這裡,學生們不僅可以瞭解南水北調中線穿黃工程的建設情況,瞭解了工程特點及原理,還可以學習“愛水、節水、護水”的常識,傳承勇於創新、拼搏奉獻的可貴品質,提高中小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劉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