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嘴边留三分

毋庸置疑,南怀瑾大师是一位诚实的人,无论是做学问还是做人,大师都非常讲诚信,绝不口出妄言、狂言、谎言。南怀瑾大师不说谎,但并不代表他说的每句话都是真的。

有些人可能认为,凡事不是真就是假,真假之间是没有缝隙的。但在讲究圆通的禅学中,真与假之间还隔着一个半真半假,这半真半假就体现了南怀瑾大师的说话智慧。

什么叫半真半假呢?用一句通俗的话说就是“真话不全说,假话全不说”。在面对他人的时候,我们当然要说真话,但如果真话说出来之后会伤害到他人,那么这真话就得说得更有技巧,这就是“真话不全说”。但无论怎样的技巧,都不能用假话来遮掩和欺骗,这又是“假话全不说”。

有一次,南怀瑾大师应邀参加一次活动。在活动过程中,现场有一位信众向大师诉苦,说自己事业如何不成功,人生如何悲惨,絮絮叨叨说了自己过往的很多事情。在这位信众的诉苦中,南怀瑾大师意识到这是一个没有耐性、没有决心的人,这样的人真的很难做成什么事,再加上他已经年过半百了,因此大师对他的未来实在是没有什么信心。

但是,如果南怀瑾大师对这位信众实话实说,那对这位信众肯定是一个很大的打击。但大师又不愿意用撒谎的方式来安慰这位信众,于是便巧妙地开导他说,在佛法中人的一生都是要靠机缘的,人只要努力修行,机缘是早晚会到的,退一步讲,即便是事业没有成功,在人生的其他领域也说不定还有着机缘,因此对于人生无论如何不要绝望,须知每一天都是上天的恩赐,该当珍惜才是。

我们看,南怀瑾大师的话就是对这位信众最好的安慰,关键是他还没有撒谎,这就是大师的智慧所在。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话到嘴边留三分,这是很关键的一个智慧。

话说嘴边留三分

话语就如同锋利的刀子,我们不知何时何地会“割伤”别人,有的时候虽然是一句实话,但说出来却会造成严重的后果,这样的话到底怎么说就需要我们好好思量了。

从待人的角度讲,我们说话要留三分,而从另外一个角度看,这其实也是一种自我保护。当我们与人交往时,尤其是与陌生人交往时,虽然我们不能存害人之心,但自保之心总要有一些的,而如果什么话都不经考虑地脱口而出,那么最终是一定会给我们带来麻烦的。

社会是无比复杂的,虽然我们怀着一颗仁德的心对待别人,却不代表别人也一定会同等待我。如果我们不分青红皂白地献出真诚,就很容易被险恶之人当作可利用的工具。因此不论我们面对的是谁,都要尽量谨慎一些。献出过度的真诚和坦诚,人家要么不信,要么信了但不领情还要在背后讥笑我们。我们甚至都不敢肯定,在某个时候,有哪个平时和我们情同手足的人会投来匕首。那些视真诚为笑谈者,可不会像珍惜自己的名誉一样珍惜真诚之心。

所以,痛定思痛后,当我们面对他人的时候,真诚固然是没有错,但我们应该给真诚留一个底线,何不就采取一半一半的比例,话说一半留一半,做一个真诚但又不迂腐的人呢?

话说嘴边留三分

《荀子·不苟》中说:“公生明,偏生暗,端悫生通,诈伪生塞,诚信生神,夸诞生惑。”这句话的意思是:公正就耳聪目明,偏私就昏暗愚昧;相互态度端正,则人们就容易沟通,相互欺瞒诈骗,人们的关系就容易阻塞;谨言慎行,人们就容易相信你,而一味夸夸其谈,大家就会疑惑你。

荀子的话非常有道理,我们应感谢他对于人情世故的率真,但同时我们更应该学习他对于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谨慎。

有些人可能不这样想,他们认为只有与人交心才能交到真朋友,如果不交心又怎么能够得到对方的真心呢?但是,交心并不意味着毫无保留,什么事情都说,即便是对于最好的朋友,也要在说话时留三分,有些话即便是对他们也不能说。留三分话在嘴边,这是对我们自己的保护,也是对他们的保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