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書法家黃爾生:筆耕墨耘釋毛體

著名書法家黃爾生:筆耕墨耘釋毛體

著名書法家黃爾生:筆耕墨耘釋毛體

著名書法家黃爾生:筆耕墨耘釋毛體

著名書法家黃爾生:筆耕墨耘釋毛體

  松為筆兮翠大地,揮毫紙兮起烽煙。

海為墨兮浪天涯,楓葉紅兮染香山。

如今,當人們一提起毛體書法藝術時,無不被其筆走龍蛇、氣吞萬里的神韻所震撼,已然上升為“今草”的豐碑。這並非偉人效應造就,而由毛澤東前所未有的恣肆、開張、豪邁、雄奇、俊美的書法意象所銘刻。領袖毛澤東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睥睨天地的偉人風範,在其書法中得到了淋漓盡致的表達。也讓黃爾生為之終身追尋,如痴如狂,成為了中國毛體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藍天書畫院理事、江西省撫州市書協會員。

1946年12月,黃爾生出生在一個書香之家,祖輩對書法均擅長。在深厚的藝術氣息薰陶下,他少年時在祖父的指導下學習書法,其後在楷書上取得進步。由此,書法便成了他樂此不疲的人生追求。1969年韶山灌區的“勞作”,讓他親身感受了偉人的博大情懷與書法藝術的無與倫比。一手好毛字讓他從“農民工”成為“文宣幹事”,並有條件研習書畫藝術。

上世紀90年代初,黃爾生懷著對毛主席的無限崇敬,開始專心研習其書法,並臨摹毛主席像。多少次,他捧著毛主席的詩詞,在一個個線條上凝視,又一次次拿起毛筆,一直臨習到深夜。在此過程中,他越發感覺對毛體書法情有獨鍾。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黃爾生認為自己臨習毛體字有些起色,但仍處於就字學字、死搬硬套,整體來說缺乏靈氣,入形較慢。他慢慢在實踐中悟出一個道理:汝果欲學書,功夫在書外,研習毛體——非筆而亦心也。

故此,黃爾生通過反覆品讀主席著作,翻閱大量有關偉人傳記作品與革命史料,認真收集有關主席影像資料和觀看戰爭題材的影視劇,全身心地進入老一輩革命家波瀾壯闊的革命鬥爭畫卷中。自那時開始,他對主席的精神和毛體書法藝術真正達到了一種痴迷的境界,滿腦都是毛主席的形象和書法。

一次,黃爾生正在用心臨摩毛主席送給楊開慧的《送新郎•別友》時,不禁為情所動,潸然淚下。更讓他終生難忘的是,當天他還就“亦真亦幻”地夢到了毛主席,老人家還親自授予了他藝術精髓,指點他練習毛體書法。談及此感,黃爾生仍然激動不已,他說:“夢到主席那天醒來,我趕緊把夢中主席的指點記下,真覺得我命中註定與毛體結緣。我便更加用心體會毛體書法的神韻,並將其融入自己的書畫作品中。”自此以後,黃爾生研習毛體書法更是一陣“緊鑼密鼓”。每天除完成本職工作外,業餘時間都放在了毛體字的練習上,經常為研習一字之“更好”,不厭其煩地寫上近百遍,直到自己滿意為止。

如今的黃爾生,每當潤筆之際,總是先凝神沉思,任思緒飛翔,然後在一種崇高精神的驅動下,奮筆疾書,將主席詩詞一氣呵成,一揮而就。在他工作室的牆上,“為人民服務”、“沁園春·雪”“獨立寒秋,湘江北去……”一幅幅用心書寫的毛體書法作品,都成為最具獨特魅力與雅趣的裝飾佳品。尤其引人“垂涎”的是,其每幅毛體書法作品端頭都配有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的主席像,讓人看了愛不釋手,不可多得。

黃爾生說:“主席書法具才氣、豪氣、靈氣、霸氣、神氣等個性特徵,龍蛇飛舞、大氣磅礴、豪放酣暢、氣貫長虹。毛體藝術的集大成者便是草書,毛主席時常披覽碑帖,藏張旭、懷素遺韻與氣度,造飛揚結字行文風格,師古人而不拘成法,圓潤恣肆又自成妙趣,其壯麗的詩詞書寫藝術,時刻盪漾在我的腦海,令我高山仰止,時習而廢寢忘食。”

或源於心靈的寧靜自由,或臻於書寫的自在追求,黃爾生呈現給人們的“憶秦娥•婁山關”,總是“雄關漫道”,鋪展的“西江月”,就是那樣的“如煙似霧”;讓意象盡顯“龍鳳”氣質。如《七律·登廬山》的豪邁——精緻、內斂、簡靜;如《七律·長征》展示的“漫天飛雪”,無不體現著“飄逸”、“潔素”、“靈動”的偉岸豪情。此外,黃爾生的楷、草、隸、篆、魏碑等,均很顯功力,廣受好評。

黃爾生流暢的毛體書法,在業內贏得了如潮好評:“如蒼松挺拔,縱橫灑脫,若垂柳扶風,捺撇綿纏;閒定時,如雲捲雲舒;疾來時,似狂風驟雨;結體奔放而章法飄逸,形似亦顯功力,寫毛體達此境界者,實屬不多。”

著名書法家黃爾生:筆耕墨耘釋毛體

著名書法家黃爾生:筆耕墨耘釋毛體

著名書法家黃爾生:筆耕墨耘釋毛體

著名書法家黃爾生:筆耕墨耘釋毛體

著名書法家黃爾生:筆耕墨耘釋毛體

這也緣於他自幼愛好書畫,數十年不輟臨摹名貼,在傳統基礎上打下了深厚的人文根基;更源於他長期浸淫江西厚重的紅色文化和撫州“吳晉南朝”的底蘊所致。他深知臨寫毛體不同於一般的潑墨,主席書法個性化太強,筆畫蒼勁靈動,力拔乾坤,不做探細究微的厚積薄發是不可能出成果的。

我想,這應是黃爾生毛體書畫之所以能“大家”一方的根本原因。(楊建長 郭國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