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或將紅日噴薄而出,大牛市來了嗎?

股市或將紅日噴薄而出,大牛市來了嗎?

最近幾個月來,大盤走勢不可謂不慘淡,市場信心匱乏,無論是網上還是我所實際接觸的,悲觀者眾。幾月前在大盤相對高位時我曾數提醒調整風險,彼時對於短中期走勢的悲觀態度溢於言表,甚至對於某些本原性問題表達了相當明顯的情緒(或許我們可以在討論問題時帶有某種情緒,但在實際交易中,情緒則是大忌,需要力戒之,與諸君共勉)。站在當前這個時點,在大盤3000點的這個位置,我以為一波具有相當力度的行情已經在不遠處向我們招手,甚至不排除一波牛市亦可能相隨而至(當然,不是說18年牛市行情就會倏忽到來)。如果最近滬指還能跌穿3000點,則是又一頗佳的誘空進場機會,3000點一帶就是未來滬指中長期的大底。

首先,從上市公司基本面來看,根據最新的17年報 數據,上市公司17年營業收入較16年增長超過18%,淨利潤增長更是達到20%左右,創下2010年以來的增速新高,總體的ROE水平也相較16年有大幅提升。這還是在持續強監管的壓力下諸如樂視網等一批公司暴雷後取得的成績(所以創業板17年業績體現為負增長)。當然這個數據需要具體分析,其中週期類品種貢獻頗多,18年能否有持續性都有待觀察,但是18年也會有部分行業產生新的結構性增長機會。年報中披露的總的現金分紅額為1.13萬億元,更是創下歷史新高。這筆派現也將有效做大場內資金規模。18年一季報方面:全部A股、中小板、創業板(剔除溫氏、樂視)盈利增速分別為14.1%、19.5%、25.8%。已經較17年展現出不同的結構性特徵,從而也能在某種程度上預示18年結構性行情的分化方向。

其次,從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來看,原先中性偏緊的貨幣政策已悄然發生微妙的轉變,降準一個百分點顯然是出乎市場預料之外的,目前起碼已轉向中性,不排除繼續向中性偏寬鬆的氛圍微調。而從一季度宏觀數據看,經濟是存在下行壓力的。如果沒有有效需求的跟上,僅僅依靠供給側改革,實體經濟將會面臨更大的壓力。這也是4月23日政治局會議在時隔一年多後重提擴大內需的背景所在,而與此同時國務院常務會議也數次有減費降稅的舉措,雖力度有限,但有這個態度,也總算聊勝於無吧。5月2日國務院常務會議要求壓減建設項目審批時間和財政部45號文等等都顯示財政政策的微調也在路上。另據上證報5月4日消息,地方也密集開會研判經濟形勢,未來政策重點將瞄準擴大內需和對外開放兩個方面,其中,在擴大內需方面,投資仍被置於重要位置。分析人士指出,二季度以來各地對新投資計劃的實施力度明顯加大,大項目、重點工程建設速度加快。4月工業經濟已有所回暖。總體看目前政策面是在向著偏暖的方向調整的。

其三,從監管層的態度來看,也較之前更為溫和。從最近資管新規落地後的具體內容即可見一斑,其中過渡期大幅延長等規定還是好於市場預期的。此外,進入18年以來,股票發行節奏已大幅放緩,市場需要休養生息,監管層也不能過於任性。我們的監管機構向來是鬆緊交替,而去槓桿也終有結束時。當然時間點的把握會比較微妙,也比較難,但還是會有些徵兆。不排除在內外部壓力的共同作用下,這種監管態度的轉變時點有提前的可能。

其四,從資金層面來說,目前總體還是場內存量資金博弈的特徵比較明顯,這決定了指望在短時間內就來一波大牛市還不現實,就算出現一波力度不錯的行情,也依然會是結構性的。不過好的苗頭也在逐漸顯現,比如,上文中提到的一萬多億的派現額,而從北上資金流向來看,最近一兩個月來滬股通 及深股通的資金持續流入態勢非常明顯,比如最近一個月北上資金淨流入為403.14億元,而同期南下資金則為淨流出88.14億元(截止5月3日),而六月份MSCI也預期將為A股帶來一定新增資金。當然包括養老 金在內的其他機構資金也會帶來一定的增量,但目前這個增量還很有限。場外資金的入場意願和力度將一直是我們需要重點觀測的一個方向。同時,管理層對於限售股的解禁之前都出臺過一些新的限制性措施,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減緩這種衝擊。更何況在市場的如此低位,產業資本的減持衝動會更趨弱化,而增持 衝動則會增強。今年4月產業資本在二級市場淨減持30.7億元,而3月淨減持70.3億元,2016年以來產業資本月均淨減持30.2億元,這個減持力度應該說完全在市場可承受範圍之內,不必談虎色變。

五,從市場本身的運行來看,中小市值品種經過幾年來持續下跌特別是17年以來的快速殺跌後,企穩特徵已日益明顯。而去年的熱門品種和以上證50為代表的漲幅過大的所謂白馬股最近也出現了集中的殺跌現象,這種殺跌既延續了這兩年多來結構性分化的特點,又帶有明顯的趕底和加速調倉換股的態勢(截至一季度末,基金重倉 股中主板、中小板、創業板的股票市值佔比分別為62.51%、23.62%、13.87%,環比變化-4.52、0.88、3.64個百分點。基金對大小盤的持倉比例扭轉了過去六個季度‘大強小弱’的態勢,對主板的持倉比例下降,對中小板和創業板的持倉比例則上升。由於結構性行情仍將延續,這種機構倉位配置的變化是需要引起重視的)。一旦這種殺跌完成,大盤就能在3000點一帶共振、構築一紮實的底部。就我跟蹤的一批股票來看,近幾個月來都已經逐漸企穩、拒絕下跌甚至有的盤出底部走入上升通道了,資金流入明顯;而作為先知先覺的券商板塊最近也頻繁異動,出現清晰的底部企穩跡象。近一段時間以來,對利好麻木、對利空放大已成常態,這既說明市場情緒的修復需要時間,也揭示了大盤底部區域一貫的市場心理特徵。而情緒的轉折點將日益臨近。

六,從估值角度來看,A股市場已經步入低估值 區間,5月2日,上證綜指、深圳成指、中小板指和創業板指市盈率分別為13.83倍,23.78倍、28.8倍和42.5倍。其中,上證綜指的估值已回到2016年2月時的水平,而彼時滬綜指最低下探至2638點,正是又一個歷史性大底。此後,滬指便迎來900多點的大反彈。深成指則回到2015年4月水平,中小板估值低於歷史均值,而創業板則處於歷史低位。

至於毛衣問題,短期更多的是心理層面的影響,毛衣既非開始於最近,也不會那麼快就萬事大吉,這將是個長期的過程。無論短期的談判結果如何,對於大盤的衝擊都將有限了,談判結果落地之日,就是短期利空因素得到消化之時。而中長期的影響還是需要密切觀察和不得不予以重視的,我個人甚至覺得從某種角度而言反而是個好事,中國近代以來的歷次重大進步無不帶有強烈的外部壓力色彩。

總結言之,鑑於去槓桿仍在進行時,當前大盤會繼續處於磨底階段,但已可逐漸樂觀。3000點一帶就是我認為的未來中長期大底,若最近有破3000,當視為誘空進場的良機。當然磨底的過程比較難熬,時間也不好準確預判,但已經臨近尾聲,對於中長期資金而言,這個過程正可逐步加倉。18年剩餘時間整體仍會以震盪為主,短期5、6月份在內外部利空因素充分釋放後有可能迎來一波稍有力度的反彈,當然如果政策層面的轉向力度超出預期,場外增量資金入場明顯,不排除有更大的行情。今年的機會總體還是結構性的,去年的熱門品種需要回避,儘量避免做高位的接盤俠,我個人仍會以基本面作為選股的首要考慮因素,當然也會參考彼時的市場情緒,品種的選擇在今年依然會非常關鍵。在經過今年充分的築底震盪後,對於其後牛市的到來我依然有一份很高的期許。

我深信,歷史將越來越不會由某個人或極少數人主導,她會更多展現出人性化的一面,因為這是群體性的需求。隨著經濟的日益富足、公民受教育程度不斷提高、保守勢力的逐漸退出舞臺,中國社會向著更趨文明和法制化的方向發展將不可阻遏。這是我對於中國社會和中國股市長期走向抱有樂觀主義態度的原因所在。

黎明前夕,當人們恐懼於黑暗時,一輪紅日正將噴薄而出。

股市或將紅日噴薄而出,大牛市來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