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解讀:2018年小升初擇校的9大途徑你遇到的是哪一種

2018年最新發布的教育部辦公廳文件再次重申,義務教育階段要求免試就近入學、規範有序入學、陽光監督入學。既然不允許考試,那麼小學升初中有哪些途徑呢?縱觀全國各地,2017年以及之前的小升初政策主要涉及四類群體:

第一類,普通公辦中學

這類學校,一般採用對口劃片的小升初入學政策。劃片的依據,就是學生的學籍或者戶口所在地轄區的對口中學。以昆明小升初為例,虹山小學對口直升的中學是雲南師範大學昆明市五華區實驗中學,如果不參與擇校,小學六年級只需要參加學業水平測試(畢業考),一般情況下測試成績不影響升學。另外一些城市,諸如北京等熱門城市,要求學生、父母、爺爺奶奶三代人的戶口都在本地才可以參與劃片,屬於較為特殊的一類情況。

第二類,重點公辦中學

這類學校,也是採用對口劃片的小升初入學政策,與普通公辦中學不同的是,還多了一個隨機派位的情況。即:符合劃片要求的六年級畢業生報名人數超過了該年度的招生計劃,則通過網上報名之後,進行統一的隨機派位,一部分學生將安排到其他就近的公辦初中就讀,這部分名額由電腦隨機抽取。

第三類,限報民辦中學

以昆明為例,近年來,限報民辦初中數量一直呈現出上升趨勢,近三年的數量分別是16所、24所、31所。所謂“限報”,指的是報名人數超過招生人數,但是報名人數不設上限,所報學校從這些報名的學生中按照當年的招生計劃錄取其中部分學生。於是,有的熱門民辦學校可能出現30比1的錄取比例。按照昆明2017年的小升初政策,一半的名額通過隨機搖號錄取,剩下一半的名額通過課堂體驗錄取。在其他城市,則有“綜合能力評價”這一說,評價的標準和分值比例也各有千秋。

第四類,非限報民辦中學

大多數非限報民辦中學的知名度都不是很高,所以報名的學生人數沒有限報民辦初中那麼多。這類學校招生有很大的自由空間,比如採取面試錄取,或者參考小學六年級期間的獲獎情況、學習成績等擇優錄取。


以上四類群體,除了文中涉及的劃片入學、隨機搖號入學、隨機派位入學、課堂體驗入學、面試入學、綜合能力評價入學之外,還有推優、特長生、共建單位子弟、點招等方式,總結起來共有9種途徑。

其中,“推優”主要出現在九年一貫制學校。假如說家家樂學校開設了1-9年級的全日制課程,本校的小學畢業生想要接著在本校上學,被“推優”的學生,在新初一招生的時候享有一定的“綠色通道”。

“特長生”主要是文體方面有一技之長的學生。比如,國家級運動員或者在國際比賽中成績優異的學生就屬於體育特長生。文藝方面,北京的某所重點中學就指出,文化特長生向中國傳統文化特長類傾斜(如果您是某項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繼承人,對升學也有很大的幫助)。

“共建單位子弟”,也就是常說的學位房的業主子女、本校教職工子女等群體。一般來說,這些中學在招聘的時候就會在協議中寫明,教職工子女或家屬子女可以直升本校就讀。學位房也一樣,在購房合同中會有體現。但需要注意的是,學區房不等於學位房,學區房只是方便就近入學,不一定100%有學位。

“點招”主要是重點中學提前到小學裡招收一些特別優秀的學生,此類招生方法在高校裡數見不鮮,近年來也有些初高中採用這種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