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若有十分美,便有九分在耶路撒冷”,如何理解這句話的含義?

林梓源

耶路撒冷同時是猶太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三大亞伯拉罕宗教(或稱"三大天啟宗教")的聖地。

《聖經·塔木德》說,世間有十分美,九分在耶路撒冷。耶路撒冷神奇的傳說,濃郁的宗教色彩,豐富的古蹟,獨特的情調,令人為之神往。這種美是極具人文價值的美。許多世紀以來,不同宗教的教徒們從世界各地來到耶路撒冷頂禮膜拜。超過三千年的建城歷史,無數流傳千古的美麗傳說,這座不大的城市命運多舛,每每佔據全世界的頭條。 她說不盡的魅力,擁抱著世人,讓無數虔誠的信徒用其一生去朝聖。

耶路撒冷舊城:整座耶路撒冷就像一個巨大的歷史文化博物館,每個街頭轉角都有別樣的風景。漫步在這座歷史文化名城,熱愛旅行與拍攝的你絕不可錯過每一幢靜佇的房屋和每一道瑰麗的風景。沿著這條線路,你將會領略耶路撒冷的歷史文化精髓。

圖|去哪兒聰明旅行家莎莎愛旅行

哭牆:猶太教(Judaism)把該牆看作是第一聖地,教徒至該牆必須哀哭,以表示對古神廟的哀悼並期待其恢復。千百年來,流落在世界各個角落的猶太人回到聖城耶路撒冷時,便會來到這面石牆前低聲禱告,哭訴流亡之苦,所以被稱為"哭牆"。

圖|去哪兒聰明旅行家章小灰

聖墓教堂:耶穌曾經住過這裡,也在此地離開人世。從西元4世紀開始,教堂即已成為一處朝聖的重要目的地。基督教的幾處最重要遺蹟都在聖墓教堂裡面,包括塗油石(耶穌下葬前身體停放的石頭)和耶穌之墓。每年數千萬來自世界各地的基督信徒前來聖墓教堂朝聖。

圖|去哪兒聰明旅行家折騰的小肉團

耶路撒冷還有伊斯蘭教聖巖清真寺和艾格薩清真寺,還有奧斯曼帝國舊城城牆等遺蹟。站在這片土地上,聽著這樣的故事,混雜在歷史與宗教的傳說中,任誰都會為之動容。


去哪兒攻略

2017年12月6日,美國總統特朗普發表電話講話宣佈正式承認耶路撒冷作為以色列首都,對此,巴勒斯坦國總統阿巴斯稱美國作為“和平斡旋者”的身份就此結束,“兩國方案”也不存在了,並稱巴勒斯坦人民會通過實際行動奪回應有權利。歷史上巴勒斯坦與以色列關於耶路撒冷的首都之爭由來已久,也帶來了連年紛爭戰亂。有評論稱:上帝給了世界十分美麗,九分給了耶路撒冷。其實這句話的原文出處則是猶太聖經《塔木德》:上帝給了世界十分美麗,九分給了耶路撒冷。

耶路撒冷麵積只有126平方公里,著名景點有猶太教的哭牆和聖殿山、穆斯林的圓頂清真寺和阿克薩清真寺,以及基督徒的聖墓教堂和苦路等。

對於猶太人來說,耶路撒冷舊城中最神聖的地方莫過於3千多年以前,由所羅門所建造供奉“十誡”法櫃的聖殿,聖殿曾先後被巴比倫和羅馬人摧毀,現在唯一僅存的只有外牆殘垣。長久以來,流放至世界各地的猶太人都會回到這面象徵猶太信仰和苦難的牆前低聲祈禱,為緬懷昔日民族光榮和歷史滄桑而悲慟,長而久之便被稱作哭牆。

苦傷道又名“苦道”,是指耶穌被審判後,從彼拉多的院子出來,揹著十字架走到各個他所經過的街道。

聖墓教堂,又稱“復活大堂”,這是耶穌墳墓所在地,基督教聖地,也是耶路撒冷基督教大教堂之一。

圓頂清真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清真寺之一,耶路撒冷最顯眼著名的標誌。大圓頂高54米,直徑24米,清真寺呈八角形,每邊長21米。1994年由約旦國王侯賽因出資650萬美元為其覆蓋上了176磅24K純金箔。建築構造為八角形,是少有的沒有高聳宣禮塔的清真寺。

橄欖山上的萬國堂,這座天主教堂是聖經中耶穌被捕前夜祈禱的地方。這座教堂是上世紀二十年代在中世紀廢棄的十字軍教堂和拜占庭教堂基礎上建起來的,建設費用來自多國捐助,因此得名“萬國堂”。

耶路撒冷是基督教、猶太教、伊斯蘭教三教匯聚的聖地,每一種宗教都宣揚這真善美與和平,也祝願耶路撒冷這座苦難與美麗並存的城市,越來越美好吧!


潘那白

在猶太經典《塔木德》中有這樣一句話,“世界若有十分美,九分在耶路撒冷”。猶太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都奉其為聖城。讓我們去揭開它神秘的面紗吧。

\n

{!-- PGC_VIDEO:{"status": 0, "thumb_height": 360, "neardup_id": 9750039088414608852, "vname": "WFNE4465.mov\

詹TT--

這句話來自猶太人除了聖經《塔納赫》之外的一部重要宗教文獻《塔木德》的奉獻書,第49章的一句。其實這一章並不是特別提到耶路撒冷,而是《塔木德》中三大部分之一口傳律法註釋的格瑪拉解釋這個拉比們認為這個世界的一些情況。說耶路撒冷只是其中一句而已,還有很多有意思的其他句子沒有被外界廣泛流傳。


比如世界若有十分智慧,九分給了以色列人;世界若有十分財富,九分給了羅馬人;世界若有十分貧窮,巴比倫佔了九分;世界若有十分力量,波斯人佔了九分;世界若有十大狂蕩,阿拉伯有九個等等。

這些本質上反映了《塔木德》成書的那個年代的猶太人,對當時世界局勢和風土人情的認知。《塔木德》成書大概在公元2-5世紀,但是相關內容的追溯可以到公元前5世紀左右,相當於中國春秋戰國時代。由於猶太人大流散,主要是在巴比倫地區(如今伊拉克等地)聚集了很多對猶太教律法比較精通的學者,他們對相關問題的闡釋在後世就被記錄下來。所以《塔木德》裡面提到了很多巴比倫的事情。

對“世界若有十分美,九分在耶路撒冷”這句話的理解也應該放在當時的環境中。猶太人因為把耶路撒冷當作故國,因而對其被外族佔領,家園淪落十分哀傷。所以對耶路撒冷的讚美其實就是對本民族的讚美,對耶路撒冷的喜愛就是對猶太人的未來充滿希望。這句話表達了遠在巴比倫和其他地方流浪的猶太人希望回到耶路撒冷生活的美好願望。

其實數千年來,耶路撒冷一直是各族爭奪和關注的焦點,老城內外有無數歷史景點與古蹟,確實很美。這也是她能被聯合國列為世界遺產名錄的原因。


木春山

耶路撒冷的美是十分之九,最後一分在於你的想象!

猶太聖經《塔木德》說:上帝給了世界十分美麗,九分給了耶路撒冷。於是,後人說:上帝給了世界十分哀愁,九分給了耶路撒冷。

如果以色列國是世界的中心,耶路撒冷就是以色列中心,集猶太、伊斯蘭和基督教三大聖城於一身的天下名城。

上千年來,這裡的統治者換了一個又一個,居住的人種、流行的文化、使用的語言、器物各不相同,簡直把耶路撒冷在歷史長河中打扮成一個“文明博物館”

耶路撒冷分為三部分,西耶路撒冷、東耶路撒冷和耶路撒冷老城。

西耶路撒冷主要為猶太人居住,這是在原有東耶的基礎上向西發展出的一座新城,各種設施完善,街道整潔,建築物錯落有致。

東耶路撒冷則顯得相對破舊,阿拉伯居民的比例明顯升高。從建築和出沒的人群就看得出來。

最令人神往的是耶路撒冷老城,總共由包括雅法門、錫安門和大馬士革門等8座城門構成,目前有7座城門仍然可以出入使用。

耶路撒冷是建築在一座石頭上的城市,從高高的城牆,到城內的石頭房,再到已經磨得發亮的石塊馬路,這裡的每一塊石頭都散發著年代的久遠感。

老城裡分區居住,亞美尼亞人、猶太人等各有各的“領地”,但屬阿拉伯人地盤最熙熙攘攘,店鋪林立,人氣最旺。

各區之間有以色列籍或僱傭的外來人員在這裡維持秩序,這些警察可以隨意拍照,早就成為古舊巷道里的一部分。他們荷槍實彈,但更主要的目的是防止不同人群間發生不必要的衝突。

阿拉伯國家和以色列之間矛盾的焦點之一就是耶路撒冷的歸屬,再具體說,就是耶路撒冷老城的聖殿山歸屬,但這裡有各大宗教聖址在,不可能為某一方所獨佔。從這個角度說,

一種錯落、交織、混搭的美在耶路撒冷就更加明顯。

耶路撒冷不單調、不寂寞,她對當地不同種族人具有同等力度的向心力。

現在從國內去以色列十分方便,北京、上海、香港的都有直飛特拉維夫的航班,特拉維夫距離耶路撒冷一小時車程,抵達耶路撒冷,就可以徜徉在歷史的小巷中,是一座一不小心就和歷史撞個滿懷的城市。

讀一些關於耶路撒冷的歷史,瞭解一點當地人的來來往往,能在遊覽過程中增添更多的趣味。

耶路撒冷九分美麗,剩下的一分,可以自己通過想象填滿。(完)


蔣曉峰Terry

這裡的“美”,大多指的是宗教上的涵義。

如果他說這是自然之美、城市之美、人文之美,那便是夜郎自大、坐井觀天了。

這是猶太教經典《塔木德》裡的詩句,所以它是宗教的“美”。


耶路撒冷是猶太教、伊斯蘭教和基督教的聖城,從這個角度看,信徒們認為世界之美都集中於此,是可以理解的。

由此也註定了耶路撒冷不會安寧,無論過去、現在還是將來。


周志宏glee

耶路撒冷之美,美於人心,人心亦是美之起源。作為三大宗教共同的聖城,耶路撒冷就是全世界教徒心中的宇宙之心,嚮往之心,人皆有之,心之所向必是美之所在。此其一也。

耶路撒冷作為眾人嚮往之都卻只能作為一個地理名詞和傳說之地存於絕大多數人的心中,特殊的地緣政治和歷史糾葛決定了耶路撒冷將永為是非之地,被世俗的人們爭來奪去,聖城之美遠播於世然聖城之形蹂躪於世俗之人,其悽美方為絕世之美。此其二也。


用戶84071323445

這句話是錯的!世界各地都有自己的美麗!不同的地區有著自己獨特的風土地貌。

其它地區的宗教和哲學思想也是有很多可取之處。例如:中國的道教修身養性,源自印度的佛教博愛寬和,希臘神話的人文主義。

並不僅僅是沙漠一神教才是“美”的!


自由的吃瓜群眾

世界若有十分醜,便有九分在耶路撒冷。世界若有十分恐怖,便有九分在耶路撒冷。世界若有十分虛偽,便有九分在耶路撒冷。世界若有十分罪惡,便有九分在耶路撒冷。世界若有十分災害,便有九分在耶路撒冷。世界若有十萬人死,便有九萬死在耶路撒冷。世界若有十個魔鬼,便有九個在耶路撒冷。世界若有十分假話,便有九分在耶路撒冷。世界若有十分猖狂,便有九分在耶路撒冷。


四渡赤水83691961

ヾ(Ő∀Ő๑)ノ猶太人的自我讚美而已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