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江區的裡雍鎮、白沙鎮劃入魚峰區,兩座古鎮竟藏著這樣一番風景

重磅好消息!

重磅好消息!

重磅好消息!

柳江區的裡雍鎮、白沙鎮劃入魚峰區,兩座古鎮竟藏著這樣一番風景

今天(5月31日)上午,柳州市柳江區、魚峰區行政區劃調整暨洛滿鎮、流山鎮託管交接儀式,在魚峰區政府禮堂召開。

柳江區的裡雍鎮、白沙鎮劃入魚峰區,兩座古鎮竟藏著這樣一番風景

柳州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劉可宣讀自治區及柳州市有關此次行政區劃調整的文件。

會上宣佈,正式調整柳江區、魚峰區行政區劃,將柳江區的裡雍鎮、白沙鎮劃入魚峰區。柳江區的洛滿鎮、流山鎮,交由柳南區進行託管。

柳江區的裡雍鎮、白沙鎮劃入魚峰區,兩座古鎮竟藏著這樣一番風景

市委書記鄭俊康、市長吳煒等領導為相關鄉鎮區劃調整揭牌。

2016年3月,國務院批覆同意柳江撤縣設區,柳州市由原轄“六縣四區”變為現轄“五縣五區”。為進一步優化柳州市空間佈局,統籌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加快城鄉一體化建設步伐,根據市委、市政府部署安排,市民政局於2016年7月至2017年3月就調整市轄區部分行政區劃,廣泛徵求社會各界和人民群眾的意見、建議,並組織相關單位對調整市轄區部分行政區劃進行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可控性評估和方案論證,在此基礎上制定了《柳州市調整市轄區部分部分行政區劃方案》,按程序經市委全會、市人大常委會、市政府常務會審議後報自治區人民政府審批。

柳江區的裡雍鎮、白沙鎮劃入魚峰區,兩座古鎮竟藏著這樣一番風景

2018年5月,自治區人民政府批覆同意調整柳州市柳江區、魚峰區行政區劃,將柳江區的裡雍鎮、白沙鎮劃入魚峰區。

調整前

柳江區的裡雍鎮、白沙鎮劃入魚峰區,兩座古鎮竟藏著這樣一番風景

柳江區的裡雍鎮、白沙鎮劃入魚峰區,兩座古鎮竟藏著這樣一番風景

調整後

柳江區的裡雍鎮、白沙鎮劃入魚峰區,兩座古鎮竟藏著這樣一番風景

柳江區的裡雍鎮、白沙鎮劃入魚峰區,兩座古鎮竟藏著這樣一番風景

區劃調整後,柳江區、魚峰區管轄範圍如下:

柳江區:拉堡、穿山、進德、百朋、三都、裡高、土博、成團、洛滿、流山10個鎮。

魚峰區:天馬、駕鶴、榮軍、箭盤山、五里亭、白蓮、麒麟、陽和8個街道和雒容、洛埠、白沙、裡雍4個鎮

市委書記鄭俊康在交接儀式上表示:

此次行政區劃調整和託管交接,就是要通過優化城市圈構成範圍,有重點、有計劃地把4個鄉鎮納入柳州主城區城市圈,以進一步完善功能佈局、推動資源優化配置、優化城區經濟結構、持續擴大中心城市規模,提升城市綜合承載力,持續推動產業集聚、要素集聚、人口集聚。同時,以此次行政區劃調整、託管,也將加快推動各城區發展規模與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相適應,提升資源配置效率和公共服務水平,進一步優化內部生產力佈局,促進城鄉統籌協調和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鄭俊康要求各有關城區深入開展調查研究,抓緊修編完善各項發展規劃,儘快理清新一輪發展思路,努力在基礎設施、城鎮體系、產業發展、公共服務等領域有新的突破,展現出工作的新氣象,打開發展的新局面。

魚峰區要結合裡雍鎮、白沙鎮兩鎮的劃入,重點實施向南發展戰略,統籌規劃柳石路南片開發,實現功能組團,輻射和帶動該片區域經濟社會建設,推動城區南部各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實現有效銜接,努力構建南片區工業和文化休閒旅遊板塊,打造更加美麗和諧的新柳州南大門。

柳南區要以託管流山、洛滿兩鎮為契機,以加快河西高新區、萬畝現代物流園、電商產業園等園區建設為抓手,推進產業升級轉型,促進經濟集約化發展;以打造廣西縣區最強的先進製造業基地、打造廣西縣區最大的現代商貿物流中心、打造廣西縣區最美的新農村、打造廣西最富裕的城區為目標,來優化設計柳南區空間佈局。

柳江區要以此次部分行政區劃調整為契機,實現思想觀念、工作標準、工作方式的轉變,切實找準優勢、突出定位、搶抓機遇、謀劃精品、補齊短板,不斷加快經濟發展和基礎設施建設,力爭通過5-10年努力,初步建成城市功能片區、新型工業片區、現代服務業集聚區、現代農業片區和生態文化旅遊區等五大功能片區,為全市"十三五。乃至今後更長一段時期的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柳江區的裡雍鎮、白沙鎮劃入魚峰區,兩座古鎮竟藏著這樣一番風景

裡雍、白沙兩地山水相連,比鄰相望

柳江九曲迴腸,穿境而過

扼守航運要津,兩座古鎮千帆過盡

歷經世紀風雨,見證了昔日水道商埠的繁華

▼▼▼

柳江區的裡雍鎮、白沙鎮劃入魚峰區,兩座古鎮竟藏著這樣一番風景

裡雍立衝煙籠江村。蔡繼青 攝

柳江區的裡雍鎮、白沙鎮劃入魚峰區,兩座古鎮竟藏著這樣一番風景

白沙大田頭村夢幻鄉風。 蔡繼青 攝

在歷史長河的流變中,兩個鄉鎮幾度分合,儘管時代嬗變,滄海桑田,但故里鄉情,一脈同源。

如今,兩座鄉愁滿滿的小鎮,用它們的美麗吸引著各地遊人。

柳江區的裡雍鎮、白沙鎮劃入魚峰區,兩座古鎮竟藏著這樣一番風景

走過洪荒歲月,“黃金水道”的明天值得期待。卿要林 攝


↓↓↓

裡雍鎮

裡雍鎮距柳州市 35 公里,地處丘陵,柳江河流經其境,水陸交通方便 。轄區面積243平方公里,設有一個街道社區居委會,以及立衝、廣實、紅花、長沙、裡雍、基田、龍團、龍江、富龍、紅賴 10個村委會,共 105個自然屯,總人口 3.27萬人。

柳江區的裡雍鎮、白沙鎮劃入魚峰區,兩座古鎮竟藏著這樣一番風景

裡雍老街還保留著一些嶺南騎樓風格的舊貌。 蒙祖新 攝

紅花水電站

柳江區的裡雍鎮、白沙鎮劃入魚峰區,兩座古鎮竟藏著這樣一番風景

紅花電站高峽出平湖。 蔡繼青 攝

“百里柳江,百里畫廊”。這道風姿綽約的景觀,是柳州市民平日休閒娛樂的好去處。而“百里柳江畫廊”的終點,就是裡雍段的紅花水電站。

紅花電站庫區範圍風景迷人。這裡碧水藍天,奇山峻嶺,草木蔥蘢,天空時有白鷺飛翔。

紅花電站樞紐氣勢雄偉,景色迷人。站在壩首,看船隻列隊進閘過壩,井然有序。放閘激浪,氣勢磅礴。

紅花谷原生態溼地

柳江區的裡雍鎮、白沙鎮劃入魚峰區,兩座古鎮竟藏著這樣一番風景

紅花谷溼地洋溢著原生態的氣息,讓遊人流連忘返。 張文龍 攝

柳江縣裡雍鎮立衝村柳江河兩岸的溼地區域,屬於紅花水電站庫區範圍,距離柳州市區 10公里。

柳江河水位提高後,被淹沒形成的庫灣、水塘等,水生植物生長種類逐步增加,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動物棲息。部分庫灣水域遍佈蘆葦,密度之高、長勢之好、風景之美極為罕見。

岸上森林、灘塗蘆葦,溼地水禽、鷺鳥飛翔,蛙聲鳥鳴,洋溢著原生態的氣息,讓遊人流連忘返。

仙人洞

裡雍鎮下蘭屯仙人洞,位於建豐水庫附近,離裡雍街 2公里左右。洞中景色奇特,如至仙境,當地群眾因此取名仙人洞。

洞口向東,洞內高度 4米左右,地面平坦,巖洞長約 1000米,一次可容納 50—60人慢步觀賞。洞內鐘乳石千姿百態,極具神韻。

山洞尾部有出口,可往後山出洞。仙人洞冬暖夏涼,冬天洞口出氣,如煙似霧,十分溫暖;盛夏酷暑,進入洞內,涼風徐徐,渾身涼爽,格外清涼。

清代古宅張家老屋

柳江區的裡雍鎮、白沙鎮劃入魚峰區,兩座古鎮竟藏著這樣一番風景

張家老屋。 李燕玲 攝

位於裡雍鎮長沙村中塘訊屯有一座建於嘉慶 8年 (1803年) 的清代古宅,是保存較為完好的古民居。中央有一圍牆,將古屋分成對稱的兩部分,各部分都是兩天井,三排木橫房,房子由青磚建成,牆面光滑平整,古屋飛簷斗拱、花窗秀門,精緻美觀。

“柳江人”洞

柳江區的裡雍鎮、白沙鎮劃入魚峰區,兩座古鎮竟藏著這樣一番風景

柳江人遺址石碑。 卿要林 攝

柳江人洞又名通天巖,在裡雍鎮廣實村境內,距新興農場 1公里,因洞頂有個窟窿,可以仰望天空,故名通天巖。

1958年,通天巖發現“柳江人”頭骨化石,經我國古人類學家吳汝康考證,址內頭骨化石定名為“柳江人”。

白沙鎮

白沙鎮距柳州市 45 公里,轄區面積 145.8 平方公里,轄大佃、王眉、白沙、大田、新安、水山 6個村委,總人口 1.9萬人。

因轄區內沿江有眾多沙洲,又有大面積平坦的沙灘,河水清澈,水碧沙白,江景美麗,故取名白沙。

白沙老街

柳江區的裡雍鎮、白沙鎮劃入魚峰區,兩座古鎮竟藏著這樣一番風景

白沙老街巷。 卿要林 攝

舊時的白沙街商埠成行,每逢圩日熙熙攘攘。沿白沙老街下碼頭,當年鹽埠、布行的陳跡仍清晰可見。

白沙的古蹟,現存的還有東閘門。據老匠們講,閘門是用黃泥、石灰、糖油經發酵用夾板衝起來的。它沒有接口,又經風吹雨打,水泡不變鬆、不變質,非常堅硬。兩三百年來,不知經過了多少次洪水浸泡過,它依然完好如初。

三伯嶺森林大氧吧

柳江區的裡雍鎮、白沙鎮劃入魚峰區,兩座古鎮竟藏著這樣一番風景

三伯嶺林區樹木蔥蘢。 卿要林 攝

三伯嶺林場位於白沙鄉水山村、大田村境內,其森林資源豐富,行走在蜿蜒曲折的林區山路,遠近起伏的山嶺松杉綿延,莽莽蒼蒼。

林區內,有豬頭山、蓮花嶺等自然景觀,鼎鍋塘四季泉鳴溪流。穿行林海中,雲霧繚繞,草木繁茂。山豬、野兔、雉雞等野生動物,時有出沒。

林區遠離都市喧囂,杉木參天,松濤陣陣,空氣清新,含有豐富的負氧離子,是森林生態遊的好地方。

破額山

柳江區的裡雍鎮、白沙鎮劃入魚峰區,兩座古鎮竟藏著這樣一番風景

美麗的馬朝屯。 卿要林 攝

從白沙鎮白沙村馬朝屯北面古碼頭乘坐圩船,順著緩緩的柳江水東行五六分鐘,“根植”於江畔的破額山便聳立在眼前。它似一尊風骨俱佳的雕塑。

馬朝屯村民的庭院內外,錯落有致地擺放著大量的卵石畫。卵石上的這些“塗鴉”或鐫刻,總能讓心情融入“柳間花明又一村”的別樣天地,與奇趣邂逅。

“九十九堆”神秘漢墓群

柳江區的裡雍鎮、白沙鎮劃入魚峰區,兩座古鎮竟藏著這樣一番風景

2014年九十九堆漢墓搶救性清理發掘現場。 王劍 攝

“九十九堆”漢墓群坐落於白沙鄉大田村、水山村之間的柳江西岸臺地上,總體呈帶狀分佈,墓地離江岸約 50—100米,總長接近 8公里。

“九十九堆”殘存的墳丘層高都有 1.5—2 米高,封土直徑 10—15 米,雖歷千年滄桑,依舊巍峨壯觀。

1983年,自治區文物隊曾對其中 5座受損較為嚴重的墓葬進行清理,磚室墓的磚呈清灰色,磚面布紋清晰,兩側飾幾何形花紋,出土器物約 40件,有鐵燈、銅碗、陶罐、陶屋、滑石人面具等珍貴文物。

作為柳州最早城市雛形——古潭中縣的關鍵物證,這數十件漢墓文物至今仍被視為本地最具“分量”的一批文物藏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