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是江蘇與浙江的界湖,為何幾乎被江蘇獨佔?

翻開地圖,當我們視線聚焦在長江下游的太湖流域,就會發現太湖的體量是如此之大,但是奇怪的是偌大一個太湖竟然幾乎全部都歸屬於江蘇,太湖南岸的浙江竟然被排除在外,這是怎麼回事呢?

太湖是江蘇與浙江的界湖,為何幾乎被江蘇獨佔?

鄱陽湖、洞庭湖、太湖、洪澤湖、巢湖並稱為中國五大淡水湖,排名第三位的太湖位於江蘇、浙江交界的地方,沿湖被江蘇的無錫、常州、蘇州和浙江的湖州所圍。

自古以來太湖都為江浙所共有,有一湖跨三州之說,蘇州居東稱為東吳,常州被稱為中吳,湖州被稱為西吳。浙江湖州也是因太湖而得名的,失去太湖的湖州如今有點兒名不符實了。

太湖是江蘇與浙江的界湖,為何幾乎被江蘇獨佔?

在春秋戰國時期,江浙一帶吳國和越國曾經在太湖上展開激戰,先是吳國滅了越國,然後越王勾踐臥薪嚐膽滅了吳國,最終又被楚國所滅。太湖一帶曾經是你來我往,戰火紛飛。

蘇南的蘇錫常地區和浙北的杭嘉湖地區同屬吳語區,從文化上來講它們原本是一個整體,行政劃分上在很長的歷史時期中,它們也是作為一個整體出現的。那它們是何時,又為什麼被分開的呢?

太湖是江蘇與浙江的界湖,為何幾乎被江蘇獨佔?

在元朝的時候,以長江為界蘇南浙北還是屬於同一個行政區-江浙行省。但是到了明朝,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南京,以南京為中心劃了一大片區域設為南直隸的轄區,最初就包括太湖南岸的湖州府,後來朱元璋覺得浙江太小就又把湖州給還回去了。

太湖是江蘇與浙江的界湖,為何幾乎被江蘇獨佔?

但是從此以後本是吳語區的蘇南浙北,就分到了兩個不同的省去了。同屬一個語言文化圈的蘇南浙北如果放一起容易抱團,朱元璋或許就是考慮到這個因素而將其分開的。即使是這樣,浙江還是分到了一部分太湖,雖然面積不大。

清朝時期太湖的劃分基本上繼承明朝時期所劃,乃至到民國時期都沒什麼大的變化。太湖的行政歸屬真正發生巨大變化的時間,是在新中國成立以後。

太湖是江蘇與浙江的界湖,為何幾乎被江蘇獨佔?

讓我們看看新中國成立之初,這一帶的行政區劃的主要變化都有哪些:

1950年,為剿匪需要將浙江省的太湖區也劃入蘇南行署區統一管理。

1952年,建太湖區並於次年將湖區建縣,稱為震澤縣。

1960年,震澤縣被撤,整個區域被併入江蘇的吳縣。至此太湖的就徹底隸屬江蘇了。

太湖是江蘇與浙江的界湖,為何幾乎被江蘇獨佔?

如今整個太湖主要被蘇州和無錫兩市所瓜分,蘇州和無錫佔了百分之九十多。常州也不甘寂寞,伸出一條大長腿過來分上一杯羹,可憐的無錫被常州這條大長腿分成了兩半。

不過,後來浙江也分到了太湖南岸垂直延伸70米範圍的水域。雖然不多,聊勝於無吧。

太湖是江蘇與浙江的界湖,為何幾乎被江蘇獨佔?

總而言之,如今太湖的劃分有其複雜的歷史原因,總的原則是便於統一管理,就像洪澤湖和微山湖一樣。不管怎麼分,都還是中國的,只要大家都可以合理地開發利用就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