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團式”教育援藏助力決勝扶貧攻堅

教育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重要槓桿

我國始終將發展教育作為扶貧、脫貧和杜絕返貧的治本之計。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扶貧必扶智,讓貧困地區的孩子們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貧開發的重要任務,也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重要途徑。”新中國成立以來,西藏教育事業從1951年僅有數十所學校和3000餘名在校生的薄弱基礎起步,在黨中央的教育援藏政策和各對口省市及高校的橫向幫扶下,至2015年義務教育階段鞏固率已達90%。

《西藏自治區“十三五”時期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綱要》提出,力爭到2020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達到95%、高中(中職)階段毛入學率達到90%以上。能否實現這一教育現代化目標,當下是關鍵階段;能否達成中央精準扶貧方略中要求的“通過教育扶貧脫貧一批”,當下是攻堅階段;能否通過補上教育短板來保障西藏與全國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當下是決勝階段。作為目前全國唯一的省級集中連片貧困地區,西藏的脫貧攻堅任務急需教育“槓桿”的撬動。

教育援藏是新時代精準脫貧的著力點和突破口

抽調內地教育人才赴藏支援的工作自20世紀50年代即已開展,70年代形成定區定校包乾模式,90年代確立“對口支援、定期輪換、分片負責”方針。教育對口支援作為嵌入我國扶貧開發和邊疆治理的一項重要工作,經歷了由硬件到軟件、單向到多向、“一對一”到“多對一”乃至從“輸血”到“造血”等數代更迭完善。

縱觀教育援藏政策的發展,其走向與各時期我國社會主要矛盾是相適應的。黨的八大提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是“人民對於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與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之間的矛盾”,20世紀50至70年代是西藏現代教育的起步階段,中央財政撥付校舍建設、組織師資支教、實行高招加分錄取。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提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此後至21世紀初是西藏教育的提質增效階段,教育各環節投入更趨實事求是,如撤點並校同時優化師資,因地制宜地實施了雙語教育、“內地西藏班(校)”及少數民族骨幹計劃。黨的十九大提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未來一個時期將是西藏教育“公平而有質量”發展的階段。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圍繞“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提出了“教育投入繼續向困難地區和薄弱環節傾斜”“發展民族教育”和“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等細化目標。

從教師維度來說,西藏師資不足和層次不完整的問題僅靠內地單向輸入無法解決,必須以區內教師隊伍規模和素質雙提升為根本出路;從學生維度來說,西藏的教育公平不能僅體現在入學機會,還應關照到就業出口乃至整個育人環節,這也是實現從“大水漫灌”向“精準滴灌”的教育扶貧機制轉型升級的內在要求。

“組團式”援藏是實現“輸血”向“造血”轉化的有效路徑

2016年教育部等四部門聯合印發《“組團式”教育人才援藏工作實施方案》,由17個省市和30所教育部直屬高校附屬中小學選派800名教育人才組成20個團隊進藏對口支教。同時,每年從西藏選派往內地接受跟崗學習、掛職鍛鍊和集中培訓的教師及幹部增至400人。該項目“一體兩翼”提升西藏教育內生力的戰略設計和讓西藏孩子不必離家就享受到京滬優質教學的教育理想,被贊為“家門口的內地西藏班”。

當前,在研究如何以教育為槓桿撬動西藏經濟發展、以教育為契機落實援藏的“造血”功能生成時,必須圍繞新時期新要求新特點,突出“靶向精準度、政策精準度、效果精準度和外力精準度”。

一方面是在援藏資源配置上向精準“造血”升級。前期援藏中,對口省市傾注財物配置校舍設備多,但動員人力赴藏不足;對提升高學歷人口比例效果明顯,但對控制農牧區失學輟學率作用有限;支教者到高校參與科研的多,到基層中小學日常教學的少。“組團式”項目開展兩年以來,資源配置上突出“訂單式”派援,如800人團隊中的數理化教師佔比超過一半,精準對症西藏工業技術人才缺口大的現狀。高水平教師產生的推動作用是突破性的,如上海團隊開展教研攻關後,日喀則市上海實驗中學2017年高考上線率達100%。

另一方面是在教育政策理念上向精準“造血”升級。秉持授人以漁的思路,“組團式”援藏不僅要管全面,還要管長遠。從師資角度看,800人進藏、400人出藏的“一體兩翼”格局,首次將對當地教師的幫扶與對學生教學的地位並列起來,促成援藏教師與本地教師共同承擔教學任務、共同備課、共同制訂教學計劃,力求“留下一支帶不走的教師隊伍”。從學生角度看,西藏中小學生多文科雙語閱讀能力差、理科審題運算不過關,甚至有“讀書無用論”和“自願性輟學”等現象,基礎教育的薄弱已成為阻礙西藏教育現代化和精準扶貧的明顯短板,從“掐尖”式精英教育理念向普惠式大眾教育理念轉變勢在必行。“組團式”項目精準對接夯實基礎的中小學段,並規定支教週期延長至3年,以保障服務初、高中一個完整學段。

“治邊先穩藏”。鑄牢中華民族命運共同體意識離不開共同富裕的實現;扶貧先扶智,縮小西藏與內地省市發展差距離不開教育水平的提升。未來兩年是西藏“十三五”扶貧攻堅和實現教育現代化的決勝階段,需充分發揮“組團式”援藏教師工作優勢,通過20所受援示範校輻射帶動全區74個縣(區)教育水平的全面提升,補齊師資短板,促進教育公平,提高育人質量,構成對精準扶貧、興邊富民和鄉村振興的有力支撐。

(作者單位:中央民族大學期刊社)

《中國教育報》2018年05月31日第5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