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慢性咳嗽,再煩也要慢慢治療

兒童慢性咳嗽,再煩也要慢慢治療

兒童慢性咳嗽,再煩也要慢慢治療

2008年,我有幸參加了上海陸權教授發起的一項全國兒童慢性咳嗽調查。經過一年的流調,最終得出結果:我國兒童慢性咳嗽病因中前3位分別為:咳嗽變異性哮喘佔41.95%,上氣道咳嗽綜合徵佔24.71%,感染後咳嗽佔21.73%,這三大病因總體佔兒童慢性咳嗽的87.39%。所以孩子患了慢性咳嗽不一定就是哮喘和過敏。而且,兒童慢性咳嗽的年齡不同病因也不盡相同,不能一概而論。

嬰兒期(<1週歲)常見病因有呼吸道感染和感染後咳嗽,先天性氣管、肺發育異常,胃食管反流,肺結核,其他先天性心胸異常等。

幼兒期(1~3週歲)除呼吸道感染和感染後咳嗽外,重點是上氣道咳嗽綜合徵,咳嗽變異性哮喘,氣道異物,胃食管反流,肺結核等。

學齡前期(3~6週歲)則在學齡期的基礎上還需考慮支氣管擴張等。

學齡期(6週歲至青春期前)又增加了心因性咳嗽這一因素。

兒童慢性咳嗽,再煩也要慢慢治療

很多家長總是急於讓醫生儘快地找出孩子咳嗽的原因,一旦幾天沒解決問題,就想換個醫生再試試,其實這樣反而耽誤孩子的病情。疾病很複雜,需要鑑別診斷的疾病很多,需要一一排除。   醫生除了詳細詢問病史、仔細體格檢查、常規拍胸部X線片以外,還會根據孩子的年齡以及具體的病情選擇各種檢查,比如肺通氣功能、鼻竇CT片、支氣管鏡檢、誘導痰或支氣管肺泡灌洗液細胞學檢查和病原微生物分離培養、結核菌素皮試、血清總抗體和特異性抗體測定、皮膚點刺試驗、24小時食道pH值監測等等。

當然,這不是說每個慢性咳嗽患兒均需要做這些檢查,只是醫生需要從患兒的實際病情出發一一排除可能引發慢性咳嗽的疾病,並最終確定病因。

兒童慢性咳嗽,再煩也要慢慢治療

長期咳嗽的孩子,濫用最多的藥物是抗生素和止咳藥。很多家長比醫生都膽大,不給孩子做任何化驗,想當然的給孩子服用抗生素和止咳藥,這樣的病人不勝枚舉,經常有家長找我看病時這樣說的:“劉大夫,我孩子咳嗽了,我給吃了一天頭孢,你看可以嗎?”這樣的詢問,讓我哭笑不得,其實,家長只是為了在我這裡尋求一絲安慰而已。

兒童慢性咳嗽,再煩也要慢慢治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