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受涼不用著急吃藥打針,這招也能驅寒!

孩子受涼不用著急吃藥打針,這招也能驅寒!

孩子受涼是最常見的事,但對於反覆感染的孩子而言,可能充滿了風險,因為隨之而來的可能是咳嗽或哮喘等。


家長髮現孩子受涼的時間一般都較早,因為沒有太好的方法應對,所以更多的選擇是抱著僥倖的心理,靜觀其變。如果一旦有發熱或咳嗽,更多的家長會選擇現有的中成藥,如清開靈,複方魚腥草等,至於選擇對不對,家長是沒有能力鑑別的,就是希望孩子病情別再重起來就行了。


現在參與調理體質的孩子,大多屬於虛寒性體質,該體質特點是平時怕冷,手足冷,冬天或寒冷天氣易於發病,受冷易感冒或咳喘等。發病多是流涕或咳嗽,極少發熱。這樣的孩子體質是不太適合清熱類藥物的。


但孩子受涼了,我們該怎麼辦呢?

其實方法很簡單,一般來說,如果我們發現孩子受涼了,不管孩子是否出現流涕、噴嚏或咳嗽等,都應該儘早採取措施,把寒氣去掉,把病情控制在萌芽狀態或可控範圍內。那麼用什麼樣的方法呢

一說大家就清楚了,就是用熱水燙腳。這個燙腳是有要求的,一是水要熱點,另外,時間要稍長一點,建議20分鐘左右,如果水稍涼了,就不斷加用熱水。在燙腳的同時,加厚點衣物,主要是起到保溫並幫助出汗的作用。這樣燙完腳後,孩子全身就熱起來了,接著就出汗了,汗一出,寒氣就出去了,受涼的問題就解決了。就這麼簡單,我相信大家應該掌握了。

這個方法最大的好處,是物理療法,有效,簡單,效果好。

適應症:受涼的初期,病情不重者。

注意事項:出汗後,千萬不能再受涼,所以在出汗前,建議用毛巾墊在後背,汗多後抽出去。這樣就不用因出汗而換衣服了,受涼機會會減少。

如果每次發涼都能有效地進行處理,會大大減少孩子的病情復發。當然,這個方法對於體質稍好的孩子是有效的,但對體質較差的孩子而方,這個方法可以使用,但更有力的方法可能是使用藥物控制症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