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溼食療有良方

“溼”屬於中醫“六淫”之一,是對一種病理性質的抽象概括,有“外溼”與“內溼”之分,表現為重濁、黏滯、易傷人體陽氣的特性。溼氣重的人,往往症見頭沉如裹、不思飲食、腹脹、口中黏膩、噁心嘔吐、大便黏滯不爽、小便渾濁或淋漓不盡、水腫、四肢屈伸不利、嗜睡、畏冷等。祛溼的食療良方首選的就是“紅豆薏米粥”。

祛溼食療有良方

“紅豆薏米粥”裡說的“紅豆”,指的是赤小豆,很多人分不清赤小豆和紅小豆,二者雖然同屬豇豆屬,外形、口味也比較相似,但仔細觀察,還是能夠區別的。赤小豆身形瘦長,而紅小豆顆粒更圓,個頭也稍大於赤小豆。二者都有祛溼的效果,但論祛溼、利水、消腫、解毒、排膿的功效,紅小豆遠不如赤小豆。《本草綱目》中記載:“赤小豆以緊小而赤暗色者入藥,其稍大而鮮紅色淡者,並不治病。”說的就是赤小豆與紅小豆的區別。所以,熬“紅豆薏米粥”應用赤小豆。《神農本草經》載赤小豆“主下水,排癰腫膿血”。《藥性論》亦載其“消熱毒癰腫,散惡血、不盡、煩滿。治水腫皮肌脹滿”。現代藥理研究表明,赤小豆所含的皂苷具有通便、利尿和消腫作用,能解酒、解毒,對於腎臟病和心臟病,均有一定療效;所含的葉酸有催乳的功效;具有降血壓、降血脂、調節血糖、預防結石、減肥等作用。現代人精神壓力大,容易心氣虛;飲食不節,運動量少,容易脾虛溼盛。既要去溼,又要補心,還要健脾胃,非赤小豆莫屬。

方中的薏米即薏苡仁,有生薏苡仁和炒薏苡仁之分,兩者都擅長祛溼。不同之處在於:生薏苡仁偏寒涼,直接煮粥易傷脾。而炒薏苡仁寒性會減少,其祛溼效果比生薏苡仁更好。因此,熬製“紅豆薏米粥”應用炒薏苡仁。薏苡仁可以在家自己動手炒,取乾淨薏苡仁,用文火炒至微黃色、鼓起時取出,放涼,略有焦斑,微香即可,亦可到中藥店買炒薏苡仁。

炒薏苡仁、赤小豆都比較難煮,煮粥前可用熱水把薏米和赤小豆浸泡1小時後再煮,可使粥易煮爛,釋放出所有的營養。在熬製紅豆薏米粥時,可加一點芡實,以增強健脾的作用。因為脾主運化,對體內的水液有吸收、轉輸和佈散的作用。要想祛溼,就必須健脾、祛溼一起進行。

薏米紅豆芡實粥可按3:2:1的比例投料,粥熟後可適量加冰糖調味食之(糖尿病人忌放糖)。此粥可健脾祛溼、利水消腫、補腎益精。腎臟性水腫、心臟性水腫、營養不良性水腫患者,以及肥胖症患者不宜服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