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精準扶貧作為第一民生工程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實施精準扶貧,瞄準扶貧對象,進行重點施策,不能眉毛鬍子一把抓,用手榴彈炸跳蚤,錢花了不少卻沒有見到應有效果。”自精準扶貧攻堅戰打響以來,拉薩市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把打贏脫貧攻堅戰作為“十三五”的頭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取得了顯著成效。

精準扶貧要求我們適應扶貧對象、扶貧階段、扶貧任務的新變化、新要求,把“大水漫灌”變成“滴灌”,像打靶一樣精確瞄準,做到對貧困人口精細化管理、對扶貧資源精確化配置、對貧困農戶精準化扶持,確保扶貧資源真正用在扶貧對象身上,真正用在貧困地區,扶真貧、真扶貧。“一刀切”的扶貧政策並不能滿足所有地區的政策需求,需要多角度、多領域探討扶貧模式,因地制宜扶貧,因人因地施策,因貧困原因施策,因貧困類型施策,發揮各地扶貧的“十八般武藝”。

“特色產業扶貧”。貧困地區人口外流、進城務工現象較為普遍,主要原因是這些地區經濟落後,產業缺乏,而小規模的農產品收入微薄,以至於一些貧困地區空心化。因而,鼓勵貧困地區引入、培育特色優勢產業,充分利用好貧困地區的自然稟賦,發展果蔬、中藥材種植加工、畜禽養殖等產業,通過加大實施種養補貼力度,減輕貧困戶的經濟負擔。

“資產收益扶貧”。拓展貧困人群的增收渠道,是實施“精準扶貧”的重要途徑。將資金投入設施農業、養殖、鄉村旅遊等項目,具備條件的可折股量化給貧困村和貧困戶,尤其是喪失勞動能力的貧困戶。這些資產可由村集體、合作社或其他經營主體統一經營,通過強化監督管理,建立健全收益分配機制,確保資產收益及時回饋持股貧困戶。支持農民合作社和其他經營主體通過土地託管、牲畜託養和吸收農民土地經營權入股等方式,帶動貧困戶增收。

總之,貧困不僅是物質貧困,思想貧困也是貧困的重要因素。“扶貧先要扶志”“治貧先治愚”,由單純的“輸血”到既“輸血”又“造血”,是習近平總書記“精準扶貧”思想的重要內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