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勢產業“走出去” 西海岸新區奏響開放最強音

積極融入“一帶一路”建設,深入實施外貿優進優出戰略,加大世界500強項目引進力度,支持海工裝備、家電電子等優勢產業“走出去”——

西海岸新區:奏響開放最強音

從世界汲取動力,發展質量和水平才能不斷提升。

在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開幕式主旨演講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過去40年中國經濟發展是在開放條件下取得的,未來中國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也必須在更加開放條件下進行。毫無疑問,這是中國基於發展需要作出的戰略抉擇。

今年6月3日是西海岸新區獲批四週年的日子。新區四年來的飛速發展似一篇風雷激盪的雄渾篇章,為開放助推發展提供了最好的例證:海西灣內,一艘艘“大國重器”製造完工駛向世界各地;靈山灣畔,來自全球影視界的拍攝製作公司扎堆“電影之都”;古鎮口內,一條條繁華街道經緯交織;唐島灣前,一座座總部經濟大樓拔地而起。

西海岸新區,這座國家第九個國家級新區,用四年的高質量發展,向世界展示了開放給一個地區經濟所帶來的澎湃動能。

積極融入“一帶一路”建設,搶抓新一輪對外開放機遇,推動高水平投資貿易便利化;

加快引進金融、教育、文化、醫療等外資服務業和高端外資製造業項目,加大世界500強等項目引進力度;

培育發展貿易中心、結算中心等新業態,推動物流港加快向貿易港轉型;

深入實施外貿優進優出戰略,大力發展服務貿易。支持海工裝備、家電電子等優勢產業“走出去”,拓展國際市場,以對外投資帶動貿易發展、產業發展;

高水平搭建東亞海洋合作平臺,建成平臺永久性會址;

……

一個個開放政策落地生根,一項項開放戰略起筆謀篇,一張張開放藍圖徐徐鋪展……肩負全國海洋強國戰略新支點和軍民融合創新示範、全省對外開放橋頭堡、全市創新發展排頭兵的擔當,西海岸新區的開放大門正向更高層次、更寬領域敞開。

外貿新舊動能轉換加速

外資利用實現穩定增長

新區因改革而生,因開放而興。

從國家首批、全國前五的國家級開發區,到省內首家、全國前三的國家級新區,在西海岸新區四年的發展歷程上,開放引領一直是彙集要素資源、帶動產業發展、支撐區域經濟的重要動能。

統計數據顯示,2014年至2017年新區(不含保稅港區)引進世界500強外資項目10個,總投資7.19億美元,合同外資2.3億美元;2014年6月至2018年3月,累計完成貨物貿易進出口總額3213.2億元(不含保稅港區);港口貨物和集裝箱吞吐量分別達5.1億噸和1840萬標箱;2014年至2017年累計境外投資總額48.33億美元,僅2017年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出口就達47.5億美元,佔全區出口總額的53.3%,完成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29.37億美元,其中出口16.82億美元。

這組數據是新區對外開放不凡歷程的印證。其中,外貿高質量發展尤為搶眼。緊緊圍繞外貿轉型升級,新區將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落實到加快外貿新舊動能轉換上,推動著貨物貿易與服務貿易融合發展、雙向投資貿易協調聯動,探索著向現代國際貿易升級轉變。

出口產品從傳統比較優勢向以技術、品牌、質量為核心的新優勢轉變,成為新區外貿轉型重點。海爾全球首箇中央空調智能工廠、雙星全球首個商用車胎“工業4.0”智能工廠建成投產,海信、康大等7家企業獲評山東省重點培育國際自主品牌;依託海西灣國家船舶出口基地,俄羅斯亞馬爾(Yamal)、歐洲殼牌尼哈姆那(Nyhamna)等高端海工項目相繼建成出口……2017年新區高科技產品進出口實現31.9億美元,同比增長36.8%,增幅高於全區平均20餘個百分點,全區出口產品技術含量、附加值不斷提升。

開放力度前所未有,吸引外資亦穩定增長。據統計,2014-2017年新區(不含保稅港區)累計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382個,累計新增合同外資66.06億美元,累計實際利用外資65.31億美元。

解讀數據不難發現,新區利用外資呈現許多新特點。外資結構逐步優化顯而易見,高端化、服務化、智能化成為主流。國肽(青島)海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總投資5000萬美元,主要從事海洋生物小分子肽營養食品的加工製造;世界500強企業路易達孚在青島首次投資青島富海糧油工業有限公司完成註冊,實現當年洽談、當年簽約、當年落戶。

“隨著新區建設步伐加速,以開放發展為引領,以質量提升為目標成為共識,一大批新能源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和新模式項目落戶新區。”新區商務局副局長王大鵬表示。

外資併購項目持續湧現,亦成為新區利用外資亮點之一。併購項目的儲備進一步提升了新區企業的國際競爭力;產業項目的併購,進一步推動了新區由單一綠地投資為主的傳統引資方式向股權併購、股權出資、參股合作、企業境外上市等新方式轉變。

世界500強企業“引進來”

本土優勢產業“走出去”

當今世界,開放融通的潮流滾滾向前。

藉助青島市推進實施國際城市戰略的“東風”,發揮青島作為國家“一帶一路”新亞歐大陸橋經濟走廊主要節點城市和海上合作戰略支點城市的優勢,新區的對外開放度與吸引力不斷提升,成為世界500強企業重要投資目的地之一。

四年來,西門子、永旺、高盛、馬士基、蒂森克虜伯、大唐新能源等世界500強企業紛紛落戶、增資擴產。截至2017底,累計已有56家世界500強企業在新區(不含保稅區)投資設立了82個外資項目,總投資36.98億美元,合同外資10.52億美元。今年,新區又已新引進世界500強外資項目2個,總投資4542萬美元,合同外資4261萬美元。

從投資行業看,世界500強企業在新區投資行業領域分佈廣泛,既有機械配件、輕紡食品、倉儲物流等傳統行業,也有投資開發、互聯網信息技術、高科技研發等新興領域。分析顯示,截至2017年底,世界500強企業在新區投資的製造業外資項目共58個,佔比高達70.73%,合同外資6.34億美元,佔比60.27%,主要集中於電子零部件、機械設備、金屬製品、食品加工、汽車零部件等行業;服務業外資項目24個,合同外資4.18億美元,佔比39.73%,涵蓋批發零售、物流倉儲、汙水處理、信息技術、商業服務等領域。

如此眾多的外資項目,不斷助推新區新舊動能轉換登上新臺階。2017年新區新設、增資的世界500強外資項目,就基本集中在高端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領域,涉及循環經濟、新能源、裝備製造、現代物流等行業。

聖戈班高檔汽車安全玻璃產品生產項目,依託法國聖戈班集團在汽車玻璃生產領域的國際先進生產工藝及設備,將帶動新區高檔汽車玻璃生產行業快速發展;青島贏創二氧化硅材料有限公司項目,是全球領先特種化工企業德國贏創工業集團在青島的首次投資,成為新區通過鼓勵外資併購方式引進資本、盤活存量企業、帶動產業轉型升級的又一新探索;法國路易達孚公司投資的富海糧油項目填補了新區大豆油脂加工領域行業空白,該項目涉及運輸、儲存、裝卸、搬運、包裝、流通加工、配送等諸多港口物流領域,將極大提高港口物流量,提升新區國際碼頭建設與綜合運營水平。

越來越多世界500強“走進來”的同時,新區海工裝備、家電電子等優勢產業紛紛“走出去”。2017年新區對“一帶一路”沿線實現出口47.5億美元,佔全區出口總額的53.3%,其中,以機電產品為代表的高附加值產品比重達70%。

統計數據顯示,2014年新區完成中方協議投資額3.8億美元,2015年完成8.3億美元,2016年完成31.58億美元,2017年完成4.65億美元。進入2018年,新區境外投資喜訊頻傳、大項目不斷,先後完成了雙星集團65118萬美元增資韓國錦湖輪胎、青島匯海海洋鑽井產業投資基金合夥企業9836萬美元增資北方鑽井、青島品鮮電子商務有限公司8700萬美元併購成立澳大利亞KB水產食品有限公司等重點項目,完成中方協議投資額8.39億美元。

“走出去”熱潮中,聖元營養食品有限公司是最早起航的一批。2014年,聖元投資2億歐元用於在法國建廠,開啟了整合海外優質乳業資源步伐,法國工廠目前已順利投產。在聖元“法版優博”奶粉生產車間,使用世界領先的乳製品加工設備和國際化的生產線加工生產而成的奶粉,被包裝完畢後發往世界各地。“國際化步伐的加快,讓‘世界資源成就中國聖元’成為現實。”聖元營養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克表示。

境外建廠生產並就地銷售,成為新區大企業“新常態”。海信南非產業園、賽輪越南輪胎基地、明月海藻智利併購等重大項目紛紛落地,既實現了資源有效配置,又避免了國際貿易壁壘。

5月25日,由西海岸新區商務局與中信保山東分公司搭建的新區信貿合作平臺正式成立,平臺將優先支持新區大型成套設備、海洋生物、信息技術、新能源新材料、高端化工等重點行業出口,每年可拉動新區外貿企業擴大出口近10億美元。

國際經濟合作區“磁力”十足

50多個外資項目“安營紮寨”

作為中德兩國唯一政府間合作的園區,中德生態園“國際範兒”十足。僅2017年,園區就接待了德國考察團16批次。“看好青島中德生態園前景,這裡有德國的情景、特色、標準,感覺有些地方就跟在德國一樣。”中國駐德大使史明德曾這樣讚譽道。

伴隨著開放程度的不斷加深,這座因中德合作名聲大噪的園區,迎來了更大的發展機遇。它的另一個名字——“青島國際經濟合作區”,開始被越來越多人熟知。近來來,這裡與來自德國、英國、韓國、芬、俄5個國家16個州市(地區)簽署合作協議,中英創新產業園、中法工商創新基地、中日韓創新產業園、中芬(蘭)中心、中瑞(士)中心相繼落地或達成意向。承載如此眾多的單邊、雙邊合作,青島國際經濟合作區的“國際”招牌越擦越亮。

“為落實市委、市政府關於‘建好中德生態園’的部署,園區定位於世界先進標準,積極開展國際合作,成為青島對外合作的新窗口、中外合作創新發展的新高地、國際合作的新平臺。”青島國際經濟合作區管委會主任趙士玉如是說。

數據是最好的證明。截至目前,合作區內已累計註冊企業152家,其中外資項目50多家,世界500強5家,隱形冠軍20家,投資總額達400多億元。2017年,園區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51億元,利用內資同比增長60%,規模以上工業產值同比增長50%。

就在一個多月前,中俄地方合作園也是在這裡向世人揭開了面紗。中俄地方合作園區是首個在“中俄地方合作交流年”啟動的園區,不僅承擔起中俄地方創新合作的使命,更將著力打造中俄地方經貿合作、人文交流的國際化示範平臺,為中俄雙邊合作集聚新動能。

依據規劃,在促進雙向貿易方面,中俄商貿聚集區將建設中俄跨境電商平臺,建造俄羅斯風情商業街,打造中俄貿易交易大集;在合作創新方面,中俄創新產業合作區將引入中俄雙方優質企業,搭建中俄青年創業孵化器基地……面對如此清晰的規劃藍圖,讓人們對這座集科技、健康、貿易、人文和航空等新動能產業於一體的未來創新之城充滿了無限期待。

和整個新區一樣,開放正是這裡的生命基因。擁有了更多更高的對外合作平臺和更寬更廣的開放胸襟,青島國際經濟合作區正瞄準生命健康、智能製造、新能源新材料等產業前沿,創新合作機制,打造開放標杆。

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四年來,新區在開放的號角中大步前行。對獲批四週年最好的紀念,就是不斷在改革開放中取得新的成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