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和朱棣打的蒙古人只敢後退,為何大明最終卻還是被滿清打敗

提起中國古代的強盛,許多人都言必稱漢唐。其實本來還有一個朝代是絕對有能力和漢唐並駕齊驅的,只不過因為一次掉以輕心的行軍才使王朝的命運發生了改變。這個王朝就是明朝。

朱元璋和朱棣打的蒙古人只敢後退,為何大明最終卻還是被滿清打敗

其實在明朝的前幾十年還是挺強悍的。朱重八子把元朝統治者打到了沙漠裡自不必說。到了他的兒子朱老四更是繼承了父親的遺風,七次北征蒙古,再次統一了中國的版圖。

然而令人遺憾的是,這種強悍並沒持續多久。隨著朱老四的去世,大明王朝由一些不怎麼拿的出手的兒孫繼承,這些吊兒郎當的子孫們很快就把祖輩們千辛萬苦創下的基業給玩的弱爆了。

朱元璋和朱棣打的蒙古人只敢後退,為何大明最終卻還是被滿清打敗

看大明的前半部分,在外部主要是和蒙古的鬥爭。隨著朱棣的去世,大明少了一個政治強人,強悍的成吉思汗的子孫們很快化腐朽為神奇,竟又強大起來。在朱棣去世的20多年後,本來已經臣服的他們竟然敢於要挾起明朝來了。再加上有一次當時掌權的死太監王振竟然剋扣給蒙古的賞賜,這下他們就徹底不幹了。於是就在明朝邊境幹起了搶劫的買賣。

朱元璋和朱棣打的蒙古人只敢後退,為何大明最終卻還是被滿清打敗

愚蠢的王振遇上了死要面子的皇帝朱祁鎮的結果就是:兩人一拍即合,使從沒出過紫禁城的皇帝竟然要御駕親征。

就這樣,不懂軍事的外行王振和皇帝,領著六部九卿的大臣們和50萬的軍隊,浩浩蕩蕩的從京城出發了,帶著一種旅行的心態沿著長城一帶一路觀光。卻不知蒙古的大軍也先已經紮了一個大口袋等著他們去鑽。

朱元璋和朱棣打的蒙古人只敢後退,為何大明最終卻還是被滿清打敗

先是一路高歌猛進,然後又被道聽途說的失敗給嚇趴了,最後更是毫無章法和緊迫感的撤退。結局就是明朝君臣就被包圍在一個叫土木堡的小地方。在外行領導內行的情況下,失敗就是必然的了。

朱元璋和朱棣打的蒙古人只敢後退,為何大明最終卻還是被滿清打敗

這次戰爭的失敗可以說用慘烈來形容,因為在土木堡戰役中,明朝不但失去了最崇高的皇帝,還埋葬了幾乎整個中央機構的朝廷大員,其中不乏皇帝的曾祖父朱棣給他留下來的最智慧的將軍們,如三徵蒙古並收復交趾的張輔。最重要的是明朝失去了最精銳的三大營以及四十多萬的軍隊。

朱元璋和朱棣打的蒙古人只敢後退,為何大明最終卻還是被滿清打敗

這次慘敗使明朝在蒙古面前永遠失去了優勢,一直到亡國都處在防禦的位置。更可悲的是,它使強悍的大明從此進入了一個不知開拓進取卻擅長窩裡斗的歷史階段。從內部糜爛加速了它的衰落和滅亡。可以說,不是這個坐井觀天,太看的起自己的朱祁鎮,明朝或者不會從此走向衰敗。

朱元璋和朱棣打的蒙古人只敢後退,為何大明最終卻還是被滿清打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