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朋友圈僅三天可見?

thristan

現在確實有越來越多的人

朋友圈僅三天可見了,有時候打開一個朋友的朋友圈,看見的只有一條朋友圈,甚至一條朋友圈都沒有,只有一個對方設置僅三天可見的字樣,其實看見這個的時候心裡真不是滋味,下面是我一個朋友的朋友圈。

在我看來,''朋友圈僅三天可見'',這是一種封閉和冷漠,我們應該敞開心扉,包容自己。成長並不是人變得越來越冷漠,成長應該是變溫柔,對全世界都溫柔。

其實,沒有誰會沒事幹去翻你的朋友圈的,去看你的朋友圈的人一定是關心你的人,但是,當他們滿懷希望地打開你的朋友圈,看到的卻是一個僅三天可見的字樣,他們心裡會怎麼想呢?

又或者換位思考一下,你想去了解某個人,滿心歡喜地打開他的朋友圈,看到的卻是一個僅三天可見的字樣,你的心裡是什麼感受呢?

在這裡也借這個機會問一下朋友們,你們有這樣的經歷嗎?又或者你的朋友圈也是設置的僅三天可見嗎?當你按下設置鍵的時候,你心裡是怎麼想的呢?就在這裡說出你的想法吧!


就是二十二

最近“朋友圈僅三天可見”這個功能,引起人們極大的爭議。

支持者們認為,這是一種保護隱私的功能,能夠不再讓人看到自己過去的黑歷史,是一種“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的體現。

有些有惡意的人,他們會去你朋友圈裡搜索素材,然後斷章取義成攻擊你的把柄。這樣的事,在網絡上隨處可見。

反對者的主要觀點如下:

(1)陌生好友都可以看到十條動態,而我作為你的好友,只能看到你三天的內容,你三天發不了十條吧,那我加你這個好友作甚呢?

(2)能發朋友圈的一定不是什麼隱私。朋友圈三天可見,會讓真正關心你的傷心,而那些不在乎你的人,是不會點開你朋友圈的,這個功能阻斷了別人瞭解你的途徑。

(3)感覺交了一群假朋友,隨時提防著自己。

為什麼呢?因為大家不愛看朋友圈了。

內容一致,但標題不斷翻新的雞湯讓人產生審美疲勞,過度美顏的自拍讓人雌雄難辨,刷屏的小視頻和廣告,讓人不禁懷疑,TA到底把我當朋友還是當顧客?即便是正能量十足的旅遊照片或者美食,也會讓人反感,畢竟有些人越缺什麼,就覺得別人在炫耀什麼!

也許,大家已經對發朋友圈產生恐懼了吧,畢竟朋友圈裡本就沒幾個朋友,大多是陌生人,還有一些商人和敵人。

朋友圈就像是一個大雜燴,裡面有著各種各樣的關係。但我們突然有一瞬間發現,我們所有的精力都在和這些似友非敵的人周旋,以至於我們沒有途徑或者渠道,去真正認識和了解一個人,去和一個人建立起強烈的羈絆。

所以,不要拉黑那些“朋友圈僅三天可見的人”,他也許是在表達一個訴求,他希望你能親自和他接觸,你可以從他的言談舉止,從他的一顰一笑裡去了解他,而不是天天看他朋友圈,揣測他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

實際上,朋友圈裡的他,只是一個戴著人格面具的假人。如今這個面具太重,他想摘下來了。


惠益農

突然有些難過,但可能又有些理解。

那麼我們來看看朋友圈僅三天可見的人都是什麼心理呢?

1、熟人面前,需要一些隱私空間。

“往事不要再提,人生已多風雨”這一句歌詞一下子出現在我腦海裡。

哪有那麼多過去的事情需要翻來覆去的品味呢?酸甜苦辣更多的留在自己的心理,不用別人反覆提及。能看到的人就看到了,看不見的人也不必去探尋,就是看緣分嘛,給自己一點點隱私的空間。

2、陌生人面前,保護自己的信息

3、社交平臺中,私密化趨勢的流行

在你不斷根據自己需求更換平臺時,你原有平臺固有的社交併不能丟,但又不想太多人看到 ,所以這是一種私密化趨勢的流行。

每逢一個事情誕生或改革發展,或多或少存在著爭議,這無可厚非。

朋友圈僅三天可見就讓他三天可見吧,揣度別人想法真的很累,可能他的想法是好玩、喜歡、或者更奇葩的理由。

咱們也別玻璃心,也別想太多,社交軟件是軟件嘛,只要咱們的情誼別僅限三天就行。


地理小怪物

僅三天可見,朋友圈很快就被兩句標新立異的話刷屏:

“朋友圈僅展示三天,比拉黑還可怕。”

“非好友還可以看十條朋友圈,做你朋友卻只能看三天的,那我還加你幹嘛?”

吐槽別人朋友圈僅顯示三天不值得交朋友的人,大概都是愛窺探別人隱私又愛八卦的人!朋友圈設置了三天可見傷害了他們的玻璃心。既然你想了解朋友,為何不去跟朋友聊天。一個翻看別人歷史還自稱是別人朋友的人,你太賤了!

這種你設置三天可見就是無形中傷害我“玻璃心”的心理活動,體現在對人際關係比較敏感或承受能力脆弱的群體。

出於自己內心的極度不自信和絕對自卑心態,認為這種設置是因為對方不想與自己做朋友的單方面針對。

第二,在職場上,朋友曾經是公司管理們瞭解員工的一個好地方

。多簡單,多省事阿,省去了考核的麻煩,還可以滿足一下自己的偷窺心裡。許多公司的老闆們、HR們通過你的朋友圈,然後結合網上的一些七拼八湊的文章,就開始給員工定性了!

大劉是公司的一名骨幹,無論是業務能力還是為人處世都相當的好。但是在晉升的時候卻意外的落榜了,公司給出的理由是:表裡不一,愛吐槽上級,性格不夠積極陽光

大劉當時一腦袋的問號?此時,HR給他發來了兩張截圖,是大劉在入職公司半年前分享的一篇調侃諷刺老闆的文章,並且配有一些評論。結果在考核的時候,被公司挖出來他兩年的朋友圈!

選擇朋友圈僅三天可見,恐怕是大多數人無奈的選擇。目前朋友圈裡面的人恐怕不全是朋友。我們來看看朋友圈的成員——家人、朋友、同學、客戶、公司同事、老闆、一面之交的朋友……朋友圈已經不再是朋友圈了,朋友圈已經變成了江湖!你只看到了越來越多的人選擇了僅三天可見,但是你知道背後的辛酸淚嗎?

越來越多的人關閉朋友圈,朋友圈最初的目的就是記錄自己生活的點滴。真正的朋友,他們看完就看完了,你不發朋友前,他會直接問你咋消失了。但是,翻看你朋友圈的那些人,哪一個又真正是你的朋友,所以,僅三天可見,是一個折中的取捨吧!


嘟嘟讀讀



我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吧。因為本人最近也將朋友圈設置成了僅三天可見。

所以說,真正在乎你的人,即使只有一小時的朋友圈可見權限,她也會在第一時間關注。不在乎你的人,即使你保留幾年都沒人看。我平時一般也不發什麼朋友圈。因為這有可能無意間成為壞傢伙攻擊你,尋找你弱點的突破點。


忘川星玉

於是我點開她的朋友圈,想看她近來在忙些什麼,看到的卻只有一行字“朋友僅展示最近三天的朋友圈”,其餘一片空白,心裡感到有些氣悶——屏蔽了我的人還可以讓我看十張照片呢,這麼熟的朋友,憑什麼一張照片都不給我看?

我問她為什麼要設朋友圈三天可見?

她說第一個原因是因為現在流行這樣,所以她也跟著流行走。

第二個原因是加的朋友越來越多,有些只是純粹是業務往來的朋友,她不想讓那些不熟悉的人去翻看她的朋友圈,不想被人查看她的近況,猜測她的喜好。但直接屏蔽別人又會讓人難堪,有時還可能忘記屏蔽,乾脆一刀切,對新、舊朋友一視同仁。

我的另外一位朋友,在朋友圈發過的小視頻、圖片、還有一些感悟,只過一兩天就刪掉了,保留下來的只有一些轉發的鏈接文章。

我問她原因,她說她經常把隨意拍到的小視頻和圖片,隨手發朋友圈,但回頭再看,覺得拍得不好,也沒有幾個人看,就刪掉了。

另一個原因是她也想有些不熟悉的朋友通過朋友圈查看她的日常行程。我問她為什麼不乾脆把朋友圈設為三天可見。她說因為她一般是十天半個月才發一次朋友圈,如果設為三天可見,有些想看她朋友圈的朋友,卻什麼都看不到,給朋友的感覺不太好。

我這兩個朋友,關朋友圈和刪朋友圈似乎都有同樣的一個理由——不想讓不相干的人翻看她們過往的朋友圈。

近來,關朋友圈,刪朋友圈已經成了大家的習慣,每個人的朋友圈都有很多不太相干的人,有很多隻不過點頭之交,甚至見都沒見過,或者也就說過一句話,說完也忘了刪掉,就留在了通訊錄裡,甚至可能看到名字根本想不起來是誰,但是你發的所有的內容都會被他們看見。

加的人越來越多,但真正交心的朋友卻沒有幾個,所以發朋友圈時越來越慎重,每條朋友圈都要想很久,能不能發,適不適合,只可發給哪些人看,慢慢地都不太想發了。

如果不想刪除朋友圈,設分組可見比較麻煩,屏蔽又會讓別人很難堪,所以選擇三天可見、半年可見就成了兩全其美的方法。

總的來說,設朋友圈三天可見的原因不外乎如下幾種:不想被觀察、被評價,不想自己的心事被他人偷窺查看。

擔心新的朋友與自己三觀不符, 以前表達的東西可能會有損我的形象。可能是因為這一秒清醒的自己,討厭上一秒矯情的自己。

其實,“朋友圈僅三天可見”都是因為太在意、太在乎別人的言論,在乎自己在別人心裡的樣子,在乎過去的人和事,在乎過往那個不夠好的自己。

所以有的人才會把朋友圈隱藏得嚴嚴實實,或刪除得乾乾淨淨,隱藏自己所有的不完美,留給外界一個美好的形象。

每個人屏蔽朋友圈都有自己的苦衷和理由,但是這種只能看三天的設置,屏蔽的可能並不是陌生人,而是屏蔽了那些對你用了心的人。

也許,你要做的不是設置朋友圈僅三天可見,而是,狠狠心,將那些你並不歡迎的人,從你的朋友圈清除。


有書共讀

朋友圈的開放,當初也許只是為了朋友之間的相互交流與溝通、或者是記錄生活中一部分的趣事,但似乎陽光太大,許多人選擇了關閉朋友圈。而同時也有許多設置了朋友圈得權限,三天可見等等,這是為什麼呢?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朋友圈僅三天可見?看看網友都是怎麼說的:

1、熟人面前,需要一些隱私空間。“往事不要再提,人生已多風雨”這一句歌詞一下子出現在我腦海裡。哪有那麼多過去的事情需要翻來覆去的品味呢?酸甜苦辣更多的留在自己的心理,不用別人反覆提及。能看到的人就看到了,看不見的人也不必去探尋,就是看緣分嘛,給自己一點點隱私的空間。

2、個人還覺得三天這個功能不錯,但是一直沒有這樣設置,只是不在朋友圈發什麼消息了,有些比較隱私的信息就設置只能自己看了。畢竟朋友圈不是很私人化的平臺,所有的陌生人都可以看到你,隨便的一個轉發,會引起太多的連鎖反應,讓人太沒有安全感了,所以不如不發。設置個三天可以看的,其實意義也不怎麼大,本來就不想給別人看到自己的任何狀況,還不如不發。也討個清淨!

3、有人將設置三天可見的原因可能是這幾點:不想活得太透明,也不想把自己徹頭徹尾地交代出去;自己經歷的風雨只要自己知道就可以;昨天發的朋友圈已經配不上今天牛逼的我;不想讓別人通過朋友圈瞭解自己,你瞭解的不過是片面的我;想看的人總會看到,不想看的人也無所謂;很多人無須再進入自己的生活; 簡單而言,展示三天的朋友圈,針對的是自己,表達的也是自己的態度,如果別人對這件事有玻璃心心態,那真的是冤枉了。 如果真的看某一個人不順眼,何必設置全部好友展示三天,單獨把你拉黑就好了。

而且如果使用只顯示三天朋友圈可看,根本就不知道這個好友是不是已經把你刪除了,讓人感覺怪怪的。朋友圈是一個充滿能量的地方,可以把自己的生活點滴記錄下來,有時間的時候自己看看,在那個時期,哪個好友關注過你,哪裡好友鼓勵過你,都是很不錯的。

有人說,''朋友圈僅三天可見'',這是一種封閉和冷漠,我們應該敞開心扉,包容自己。成長並不是人變得越來越冷漠,成長應該是變溫柔,對全世界都溫柔。其實,沒有誰會沒事幹去翻你的朋友圈的,去看你的朋友圈的人一定是關心你的人,但是,當他們滿懷希望地打開你的朋友圈,看到的卻是一個僅三天可見的字樣,他們心裡會怎麼想呢?

又或者換位思考一下,你想去了解某個人,滿心歡喜地打開他的朋友圈,看到的卻是一個僅三天可見的字樣,你的心裡是什麼感受呢?

你們怎麼看?


寂寞地眼淚

當然,這個都是片面。其次,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現在的盆友圈,越來越不是自己的盆友圈了。越來越多的領導,越來越多的客戶,自己在發個說說之前我都要考慮一下這個說說不會影響到誰。曾經就因為一條說說,幾個同事單獨找我說話,很尷尬呀。

所以,我設置三天,我還可以發自己想說的。但是隻有三天,過了三天,這個心情就過去了。新加進的客戶,不會知道我之前的心情,他對我的認識,從今天加我,開始。三天過去了,領導也不會去關注我前幾天的心情,他只知道我今天的表現如何就夠了。同事,也不會去關注之前的我怎樣,他只要知道現在的我相處不錯就夠了。至於其他的盆友同學老師,想看的會看到,會知道我近期過的如何,不想看的,我就是天天發,他也不會去關注。

所以,我設置三天。隱藏自己的過去,展示給他人自己的現在。那些說看不到別人盆友圈就說別人裝逼的人,我覺得,你其實和那個人的關係也就一般般吧。不然他最近過的如何,你會不知道嗎?他只是設置三天盆友圈,又不是不發盆友圈。


小女子是吃貨


早在一年前,我就把自己絕大部分的朋友圈照片都設置了僅自己可見,一方面是因為,新加的人裡陌生客戶和工作同事越來越多,另一方面,也是不想再在這個平臺上展現自我。

當層出不窮的美食旅遊照片讓越來越多人審美疲勞,當微商廣告產品信息衝擊每個人的時間線,我身邊的很多人也同樣把社交展示的重心移出了朋友圈。

我已經很久不翻閱新添加的人的朋友圈來了解他了,因為往往一打開都是工作內容,或者乾脆什麼都沒有,幾個月才發一條。人和人的交往再一次迴歸到它的本真姿態——你只能親自和他接觸,才能得知有關他的消息,你不跟他聊,你就什麼都不知道。

朋友圈沒朋友了,有的只是微商,和工作關係,下一個朋友圈在哪裡?沒有人能確定。但有一點能確定的是,下一個全民級的社交平臺,一定會更符合人們的社交心理,更善於劃分各種交際距離,更能靈活地實現人們自我展現的需求。

飄落的白羽毛

這裡面太多偏激的評論了,如果只是發洩情緒,也不要到公眾的地方來傳播負面情緒,

客觀的來講一下自己的理解吧!

,所以這樣的人設置權限就是不想沒有那麼親近的人,去過多的瞭解自己,如果這些人都是可以成為很好的朋友的,你設置不設置沒有意義,因為從朋友的角度,他會關注你,而沒那麼熟,在他朋友圈看你發的朋友圈的時候就隨便看一眼就過去了,轉身就忘記了,沒什麼印象,

而且也是目前的趨勢迫使我們通訊錄中不得不加一些,並不想加的人,誰都不希望被帶著有色眼鏡去看,而且你的一些心情也並不是什麼人都能去分享,


而設置了權限的也並不代表什麼,如果你是生活在他的世界裡,你就已經離他最近了,你們關係足夠好,他的事情對你來說也就都不是秘密,他會和你說,和你傾訴,和你溝通,向你求援,你還需要去看一個朋友圈來了解他嗎?

所以三天權限,給自己的生活留有足夠的空間,限制住的都是些並不重要的人,又或者某些並不想給他看太多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