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中醫偏方那些事兒

  白芷治蛇傷

那些年,中醫偏方那些事兒

  按

  白芷治蛇傷有多種記載,其法內服、外敷皆可,可供借鑑。另外,浙江徑山寺有一個僧人被蛇咬傷,一隻腳潰爛,百藥治之不愈。有一個雲遊僧人來到徑山寺,教他用新水反覆洗淨患處,見到白筋方止,揩乾。然後用白芷研末加入膽礬、麝香少許摻之,惡水湧出,天天如此,一個月後平復。

  薏米治癒辛棄疾

  南宋時,愛國大詞人辛棄疾自北方返回朝廷,忽然得了頹疝之病,陰囊重墜如水杯,行動十分不便,用了很多藥物都無效果。有一位道士傳給他一個食療方法,用東方壁土將薏米炒成黃色,然後用水煮爛,放沙盆內,研成膏狀,每日用無灰酒(米酒)調服2銭,辛棄疾按法服之,竟然獲愈。

  後來有沙隨先生也患此病,辛棄疾親自授予該方,亦效。清代大學者梁章鉅寓居邗江時,見有人患疝疾,“甚苦”,即以此方授之,“五日而獲愈。”(清·梁章鉅《歸田瑣記》)

那些年,中醫偏方那些事兒

  蜣螂熬膏治疔瘡

  元和十一年,即柳宗元到柳州的第二年,患了疔瘡,疼痛難忍。14天中,“奇瘡釘骨狀如箭”,病情日漸加劇,內服外用多種藥物均不見效。後經一位友人提示,以蜣螂調製熬膏外貼,竟收到“一夕而百苦皆已”的奇效。

  次年,柳宗元因為吃羊肉,又引起疔瘡發作,“再用,亦如神驗。”他在給劉禹錫的信中說道:“蜣螂系醫治箭鏃入骨不可拔”的良藥,用蜣螂和稍熬過的巴豆研勻塗在箭傷處,“斯須痛定”,至癢不可耐時即能“拔之立出”。然後以生肌藥敷貼,“遂無苦”。

  遍身疼痛用元胡

  宋代,周離享曾治一人,遍體疼痛,每當發作殆不可忍。醫者或認為中風,或認為中溼,用藥均未見效。周離享認為是血氣凝滯所致,用元胡、當歸、桂心三種藥物等分為末,溫酒服三四錢,隨人酒量頻頻進之,以知為度,“飲之甚驗”。其後治趙某因導引(氣功)失節,肢體拘攣,亦用此方數服而愈。由此認為元胡為“活血化氣第一品藥”。(宋·方勺《泊宅編》)

那些年,中醫偏方那些事兒

  

  ⊙溫馨提醒: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僅供中醫思路參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