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风古韵,穿越千年

我时常在想一个问题,相信这个问题大多数人都曾想过。

禅风古韵,穿越千年

在现在来看山洞里那些石器时代祖先在岩壁上画的画,依然那么好看,但是我们却再也画不出那样的古朴。在今天,有很多伟大的作家,却没有人写得出《红楼梦》,也没有人写得出李白的诗。为什么呢?古之人,泰然百岁以上,不以为长寿者,今之人,多半百而衰也,又何也?

一次偶然,有幸游览九华山,在古寺禅堂中,坐于蒲团之上,一缕香烟、一曲古乐声,听大师讲禅论画。恍惚间,我好像明白了一些。

禅风古韵,穿越千年

古语有云:“智者乐山,仁者乐水”。淡然的人心情愉快,就像流水一样悠然安详。拥有良好的精神面貌,能调控自己的精神活动,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客观形势,防止不良因素侵害心身,推迟衰老,活到人类寿命应该达到的限度。淡然的心境,是修养身心的最妙良药。只不过,现在的人早已拂去了心中的淡然,忘记心之本源,淹没在体现着世俗与暴发意义上的千人一面、毫无特色的高楼大厦之中,过着灯红酒绿的生活,浮华而媚俗,奢靡而肤浅。试问何以泰然百岁以上?

禅风古韵,穿越千年

清晨凉晓,青山绿水,漫步于林间小道,漫看天边风景,静谧的天穹,叶片沙沙声响,湖面微波泛起,耳畔时而传来钟鼓之音,不免让人想起那句“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情”。所谓“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也许就是如此吧。及到禅房,室内空空如也,简朴到令室内"家徒四壁",简素的本色袭面而来。粗糙的质地、随意的形态,无不体现出自然的本色之美,俨然一幅淡泊、潇洒、而又内敛的画,透露出禅宗的朴素美学和谦虚性格。

禅风古韵,穿越千年

在这穿越千年的古刹之中,不免陷入沉思。以前的人讲究心境,所有的东西都归于平淡:瓷器归于简约,颜色归于含蓄,所以所作所写也是那么平淡,但是却不失雅致。衣若素雅,能凸显你的脸庞。妆若素淡,能映出你的气质。平淡的文章更能令人回味无穷。这也许就是在物欲横流时代中长大的我们所不能及的吧,更不要谈那些古朴的画,耐人寻味的诗...

禅风古韵,穿越千年

站在庙宇前面,良久。淡淡的超然,淡疏的香火,萦绕在悠远空寂的殿楼,一千年的精气魂魄至今缭绕在古刹深宫的飞檐脊兽上,散发着悠然淡定的气质。这里呈现的是禅文化最精致的一面,不仅是禅文化的集大成之地,更是现代人的“乡愁”,是我们的心灵故乡。

禅风古韵,穿越千年

我舍不得离开,内心不停的对自己说,褪去繁华,寻得真醇,晨钟暮鼓,安之若素,这不正是我们内心真正寻求的吗?可以的话我想把自己的年岁纷纷落在这个静谧的禅房中,用适合的温度温暖着心中的那一份淡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