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這個村落被稱為彝族的布達拉宮,連新娘子都會走錯到別人家

雲南城子古村位於紅河州瀘西縣,整個古村坐落在200多米高的飛鳳坡上,全村共有農戶717戶,人口2696人,是一個彝族村落,這裡最有特色的就是她的建築了,全部都是彝族傳統“土掌房”。

雲南這個村落被稱為彝族的布達拉宮,連新娘子都會走錯到別人家

由彝族傳統院澆式土掌房組成,一座連一座,一層重疊一層,錯落有致,造就了獨特的“下層的屋頂就是上層的曬穀場”。層疊密集的氣勢讓人震撼。

城子古村的土掌房最多的達17層,少的也有10層。土坯築牆,牆上橫搭木料,密鋪木棍、茅草,再鋪一層土,灑上水,然後用石頭一層層夯結實,形成平臺房頂,不漏雨水,房頂又是曬場,就這樣建成了土掌房。

雲南這個村落被稱為彝族的布達拉宮,連新娘子都會走錯到別人家

堅固的土掌房,不用擔心風霜侵蝕,也不受走獸侵襲。

一幢幢房屋依山而建,層層而上,形成一級級的臺階,每座房屋上下相通,左右連貫,層層疊起,下家屋頂是上家的庭院,家家有屋頂,家家有庭院。只要進入一家,就可以從平臺進入另一家,直至走通。

平日,當地人會在上邊曬玉蜀黍、水稻、辣子、麥子等等。有人成婚時,還會在屋面辦筵席,孩兒們則在上邊好耍嬉戲。

雲南這個村落被稱為彝族的布達拉宮,連新娘子都會走錯到別人家

全村1000多間土掌房層層相銜或左右毗連,將村中數百戶人家結為一體。相似的建築外貌和貫通的形式,讓串門非常方便,而且到了晚上還容易走錯地方,土掌房建築的不設防也造就了古村人心的不設防。

忙於農事的村民們、嬉戲玩耍的孩子們、少數民族村寨的愜意生活、街巷裡悠然靜坐的老人們……都成為倪建斌鏡頭中一幅幅飽含人情味的溫暖畫面。

雲南這個村落被稱為彝族的布達拉宮,連新娘子都會走錯到別人家

這裡的村民世代和睦相處,相親相幫,形成了淳樸友善的民風。

有個老人說,以前這裡有戶人家結婚,因為房屋太複雜了,而且看上去都相同,新娘子晚上起床走錯了,竟然睡在別人家裡,第二天起來一看,嚇了一跳,還以為被綁架了!

雲南這個村落被稱為彝族的布達拉宮,連新娘子都會走錯到別人家

可見,這種土掌房戶戶相通,巷巷相連,陌生人走進去,轉半天估計出不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